弘誓雙月刊

論有效利他主義、入世佛教以及如何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1 

娜恰雅坎伯愛倫(Nachaya Campbell-Allen)2   袁筱晴譯


  2023年12月12日,美國香巴拉出版社發行了《佛教徒與倫理學家》,作者為彼得辛格及釋昭慧。
  釋昭慧為佛教比丘尼、學者、社運人士、玄奘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佛教弘誓學院共同創辦人。彼得辛格則為享譽西方的「現代動物福利運動之父」暨傑出哲學家,其發表的生物倫理學及動物權論述雖然深具影響力,卻也引起不少爭議。他是一位無宗教信仰的哲學教授,雖然起初抱著懷疑的態度,卻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雙方哲學觀在道德考量上的共通點,進而對佛教產生共鳴。這本書的涵蓋的主題甚廣,包括動物權利、性別平等及其他兩難道德命題。這場對談始於2016年台灣高峰禪林菩提院,並且於接下來的五年持續。兩位哲學家透過心靈的交會,逐漸消弭雙方文化背景及哲學觀點上的差異。

  因為語言的隔閡,這場對話經過鉅細靡遺的聽打及初譯,最後將翻譯的重任交給袁筱晴居士。此後透過一次次的書信往返,兩位作者持續探討與了解彼此的思路。
  書中談到的主題涉及自殺、墮胎、動物虐待及優生學,因此對某些讀者來說,這些內容可能難以消化,甚至觸動敏感情緒。然而,不論是無神論者或佛教徒,最終都得探究這些引人省思的議題,其中包括兩千五百年前的佛教戒律是否仍然適用?在當今世界的脈絡中,若原封不動地維持古老的戒律,這份虔誠是否顯得刻意而為,又不合時宜?
  本書讀起來就像精心編排的對話錄,或是私人對談的文字記錄,讓讀者一窺兩位以禮相待,相互尊重的學者間的交談。對話的風格似以問答方式進行,辛格邀請昭慧分享佛教觀點,而後者以佛教故事及個人經驗回應。回應之餘,昭慧也反問辛格相關問題,她所闡述個人的見解,對初學佛教的讀者多所裨益。對談之間,昭慧法師巧妙地將西方心理學與嚴謹的佛教觀點融為一體,展現了她旁徵博引的能力。
  本書開頭探討了佛教倫理學和效益主義之間的交集和分歧,兩人的討論涵蓋了倫理情境,例如:是否應該為了拯救眾人而犧牲一條無辜的生命?這個例子讓讀者明白決策的複雜性和倫理判斷的主觀性。接下來的章節合理進入概念討論,諸如因果報應、平等權利和性別判斷等。這些對話持續延伸到佛教界某些派別連出家眾都吃葷,但面對這樣的問題,某些佛教領袖卻毫無作為。
  佛教注重個人禪修勝過行動,這種專注於內在發展的特質,與效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雙方在積極推動社會改變上顯著的差異。如果人類忍心大啖其他生物的肉,維持生存與謀殺之間的界線究竟該畫在哪裡?這場辯論是否真能得到結論?若整體環境具有「不浪費就不會導致匱乏」的意識,我們是否應仍該遵從獵人採集者祖先的飲食方式?如今我們生活的世界,因為各領域的進步,提供更多選擇。矛盾的是,我們痛恨施加於動物身上的殘忍,卻對自己吃下三明治中的肉片無動於衷。
  這些對話啟發我對許多領域的反思。其中一個例子是當兩位討論到漢傳大乘佛教慈悲放生的儀式。這讓我憶起以前在布列塔尼度過的時光。這個地區位於法國西北角,素以海鮮文化聞名,當地的情形與昭慧法師提到的利己或傷害性的情境不同,反而反映出自我中心的心態,甚至做出近似商業販賣行為。舉例來說,「釋放狐狸」的活動是先補捉狐狸,而卻又在一群飢腸轆轆的犬隻前打開籠子,讓餓犬猛追狐狸。
  布列塔尼的佛教徒則有不同的做法,他們放生野生螃蟹和海洋生物。當地漁夫捕獲海鮮時,會運送到超市,佛教徒在這些海中生物仍活蹦亂跳之際趕緊購買,並把它們帶到更安全的海域中釋放。這無疑是一個微小而真誠的慈悲實踐,無關乎宗教。事實上,如果我們想以舉手之勞做善事,也不一定只有透過拯救螃蟹才作得到。
  我終身奉行素食主義,因此,當兩位作者討論上述議題時,我自然抱持深切的興趣。然而,當論及性別平等議題時,我更受啟發。在這方面,我不僅對釋昭慧法師的論述深有同感,更敬佩她在不同場合面對厭女現象時挺身而出,為女性發聲的勇氣。長久以來,我不厭其煩地討論這些議題,因此,當我看到這位果敢的女性大膽陳述她對這些問題的想法時,心中不禁暗自叫好。幾千年前根深蒂固的厭女心態,不但阻礙人類進化,也讓很多人的生命處於惶惑不安的狀態。這種現象造成無數女性受苦,無論她們信仰什麼宗教,選擇何種生命道路,始終籠罩在這股陰影之中。按理來說,佛教這樣的宗教應該能夠跳脫性別及分裂主義的幻象才對。
  至於書中討論的其他主題,不僅深具意義,其實更像一個跳板,邀請我們以此為起點,沉潛內心深處,跨出舒適圈,深入思索這些讓人不適的主題。
  我也自詡為哲學家,年輕時,阿旺朗傑格西(Geshe Namgyal Wangchen)客居家中,引領我認識佛教。當我看到此書時,便愛不釋手,書中的主題儘管困難,卻很適合做為認識佛教和倫理學觀點的入門磚。不論讀者希望更了解佛教哲學、進行辯論或透過探索兩邊深思熟慮的觀點,以拓展視野,閱讀此書都有幫助。我認為這本書的對談安排,正是為這樣的目的而設計的。
  這本書收錄了兩位作者精彩的對談,一位是思想開明的女性佛教徒,一位是博學多聞的倫理學家。身為女性,我對釋昭慧的觀點深感共鳴,同時不禁帶著自娛的心情幻想,如果這本書是由傳統佛教僧侶與當代無神論者,如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或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進行對談,不曉得會呈現什麼樣的風貌?
  這場歷時五年的對談,讓讀者見證兩顆睿智的心靈之間深思熟慮的交流,迸發出精彩火花。這樣的對話,不僅讓人讚嘆連連,更引領讀者主動思索許多重要的議題。

 


1原文網址:https://www.buddhistdoor.net/features/book-review-the-buddhist-and-the-ethicist-conversations-on-effective-altruism-engaged-buddhism-and-how-to-build-a-better-world/
2娜恰雅坎伯愛倫,哲學家、藝術家,圖像學家,育有三子。1980年受到客居倫敦家中的格西影響,娜恰雅得到佛教啟蒙,從此浸淫其中。2009年在法國專事藝術創作,作品多表現東方文化中的神聖性。她參與了以空行母為主題的佛教集體藝術創作(瑜伽母計畫的姊妹作),目前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收藏她的作品。不僅如此,娜恰雅深受地方性敘事吸引,她享受揭開這些表述的面紗之後,看到事物在微觀與宏觀層面運作,交織出整體畫面的景象。同時,她擅長將深沉的靈性、非凡的體驗,與人類情感的旅程交織在一起,提出值得思考與對話的疑問。她不斷從生活中得到養分與啟發,獨自扶養孩子則是持續成長的歷程。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