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一念不捨的悲心 成就護僧伽遠離老病苦的悲願

             ——慧明法師訪談錄

 

 

訪談時間:10957

訪談地點: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

採訪:釋明一

撰稿:張沛寧

 

    慧明法師,1969年出生于台灣省基隆市。1985年依止智諭老和尚出家,專學律宗、淨土宗。日本京都佛教大學佛教學系文學士,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學院醫學碩士,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學院醫學博士。

    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事長兼執行長,《僧伽醫護》雜誌總編輯,佛教醫學專欄主筆,杭州師範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宏濟堂製藥公司高級顧問。

 

一、少年出家緣

民國七十四年農曆年前,那時慧明法師十六歲,剛放高一寒假,父親帶著她到西蓮淨苑皈依。在廣場一下車,看到一位高大壯碩、面帶嚴肅的老和尚站在階梯前,父親就地至誠頂禮,那是慧明法師此生第一次看到的僧眾。慧明法師隨即要求父親讓她在淨苑住幾天,寒假在淨苑過年,接著她就不想回家了。當年她的成績很好,當家師父慧修法師勸她完成學業再來,但她沒有接受建議。半年後,於淨苑懷安堂前,慧明法師一面跪乞母親首肯,一面將長髮剪了下來。母親見狀,心中雖有百般不捨,卻也無奈地隨順她的決定。

民國七十六年,慧明法師才十八歲,根據南山律的算法計入「胎中月、閏月等」,正好符合「年滿二十」的受具足戒標準。於是,她被常住師兄帶到中國佛教會,請求時任中佛會秘書長了中長老同意她報名受戒。後來又蒙淨心長老慈悲護念,儘管所有戒師都堅決反對未滿二十足歲的慧明法師登受比丘尼壇。但淨心長老一人獨排眾議,直說:「小隆照(慧明法師內號)年齡雖未滿二十,但智慧遠遠超過二十。你們若不讓她受戒,我這開堂和尚不當了,我就跟她一起出戒堂。」戒會怎能沒有開堂和尚?於是全體戒師只好妥協同意,讓慧明法師成為台灣戒壇開戒以來首位年齡最小的新戒比丘尼。

 

二、護僧於病難之際

僧醫會成立的宗旨,是為了護持終身奉獻佛教、利益眾生,而從未考慮自身老病照護的僧伽。因此,「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的緣起最初是為了護持法師們的健保費。如果沒有僧醫會,僧人的健保可能就須要到區公所或宗教職業工會投保。僧醫會創立後即成立一個投保單位,讓法師們可以到僧醫會投保,更不用因為修行住所遷移而必須不斷轉移健保,既可以省去行政程序的麻煩,也不用再支付額外的工會會費。甚至經濟困難的僧眾之健保費及滯納金,也全額由僧醫會供養。

包含假牙、健診、臨終關懷,甚至是長照協助。有些僧眾常住在寺院,年老生病時需要請看護照顧,原本法律規定必須由俗家之「法定監護人」具名聘僱,縱使費用是由道場支付,道場僧眾也無權擔任聘僱人。然而,幸好現在有所謂的「意定監護人」法源依據,僧眾可以在意識清楚時指定親眷以外的人作為監護人,道場便能為他們聘僱看護,這也是基金會目前在推動的項目之一。

僧人出家修行,因涉世未深誤信詐騙集團,而延伸的法律問題,慧明法師不忍,因此,僧醫會也提供義務法律諮詢服務。

另外,僧醫會的法律單位與立法委員配合,持續推動寺產、僧產及三寶常住物繼承的修法,很多道場因尚未合法登記而暫時「借名登記」在僧眾個人名下。但該僧往生後的財產繼承權卻是俗家親眷而非寺院,希望未來能透過立法院修法,讓這些來自十方的資產能遵循佛陀戒律判歸道場。

另一方面,有的法師在道場修行領執二、三十年,後因病苦因緣,不得已而離開道場,這些都是僧醫會協助的對象。曾有位相貌清秀的法師,出家前是室內設計師,二十多歲出家,四十多歲生病時身無分文地離開道場。她如果沒有出家,從事設計師到四十幾歲也許會有不少的積蓄、或有個世俗良配?這些相貌莊嚴、學經歷又好的僧眾,將人生最精華的青春歲月奉獻給僧團,當她生病時僧團卻無法照顧她?後來,根據僧醫會了解:她修行的道場太過忙碌,且人力不足!道場其實也沒趕她,是她自己因身體無法承擔執事重負而默默離開。慧明法師很珍惜這樣的出家人,全力護念「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修行僧眾,期望這些一生在道場修行的僧眾,能夠免除晚年老病苦的憂惱,是僧醫會存在的意義。

除了照顧僧侶色身之苦,僧醫會也很關切僧伽的心理健康。曾經有位比丘尼,長年受精神疾病困擾,最後離開道場在租屋處自殺,臨走前用“LINE”告訴她俗家妹妹可以找僧醫會處理後事。回憶起這個案,慧明法師非常難過!雖然協助喪葬後事是僧醫會發心的會務之一,但如果這位比丘尼能在生前諮詢僧醫會,僧醫會便可以及時提供協助,鼓勵她就醫治療並修行回向。

慧明法師表示:在她多年的僧伽諮商經驗中,發現有些僧眾在生命中的不安全感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尤其到了臨終陪伴的時候。當基金會的社工、心理師試著去架接起道愛、道別、道歉、道謝的橋樑,就更能看見他們原生家庭其實是千瘡百孔的。到臨終才把這些結解開,又或是到最後才發覺他這一生中令人無法忍受的缺點,乃源自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痛苦。如果能更早、更及時地為他們修補內心的創傷,就能讓這些僧眾真正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僧伽心靈的照護諮商,可以引導僧眾回歸佛法修行的解脫道,也是僧醫會願意發心護持的事。

有些僧眾在出家前並未真正想清楚:自己此生追求的生命目標是什麼?加上少數道場因為人力匱乏而剃度門檻過低;慧明法師認為這到最後,整個佛教界都會出現問題。慧明法師不諱言地表示:其實這些問題已經出現了,那些無法適應道場修行的僧眾,輕易出家,又輕易離開道場;剛開始覺得隨心自在,但逐漸隨著老病現前而無依無靠。僧醫會就已經處理數件「孤獨死」的僧眾後事。

出家不是一個避風港或養老所,每位發心出家的人都應該想清楚,自己適不適合出家?因此,出家前的淨人考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僧醫會從僧伽的健保供養開始,漸漸地會務愈來愈多元,從醫療擴及法律諮詢,甚至發展到現在,只要有需要幫助的僧眾來尋求協助,僧醫會皆在力所能及的狀況下,各種疑難雜症都盡力為他圓滿。若要說僧醫會在台灣佛教界最大的價值與意義是甚麼?其實就是希望能在僧眾們急難或病苦時,及時伸出援手護持他們,讓他們在歇息安穩後,重新安住身心繼續修行。

除了照顧弱勢的出家眾,這幾年僧醫會的會務也從生命關懷延展到動物的護生救生,比如拯救飛安鳥的人鳥平安計畫——「飛安鳥救護、移地保育與放生計畫」。清泉崗機場周邊的鳥類,因為影響飛安的疑慮,只要出現就會被射擊;但鳥兒無辜,有的甚至屬於保育類,全世界所剩無幾!於是,僧醫會與空軍、林務局、民航局、台中市政府、動保協會等機構合作,請軍人和附近農民協助將鳥挪移出來、給予救傷,另尋適合棲地野放。在保育、宗教、飛安三方面創造三贏。其次,透過動物野放完整規劃(放生與保育結合),減低野生動物對機場飛安威脅;亦符合宗教界提倡慈悲戒殺、救生行善的精神,提升生態護生觀念,達成宗教界「積極救生、智慧放生」的最佳典範。此項目更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103年度推動生命教育「特優楷模獎」的肯定。

 

三、行菩薩道的考驗與堅持

 

僧醫會一路走來,剛開始道場給予的支持很有限。站在道場的角度,會擔心一旦有了僧醫會,出家眾就容易有恃無恐地離開道場,因為老病死的需求有僧醫會關照,就不需要道場的庇護。成立初期,甚至有長老直接責備僧醫會變相鼓勵出家眾離單,間接地讓道場人力不足。但其實每位離開道場的僧眾各有不同的因素,慧明法師一方面感恩長老認可僧醫會能照顧沒有道場的僧眾,一方面也想澄清,僧醫會協助的對象,主要是以在道場修行奉獻良久、後因病苦遭難的僧眾。

當初慧明法師的師父責問法師為什麼要成立基金會?法師回答:「因為我是僧。」儘管知道這件事吃力不討好,做得好,不見得有人認可;做不好,更會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因為自己也是僧人,不忍心看到同為僧人受苦,捨不得僧人病無所醫、老無所終,故而鼓起勇氣承擔此艱鉅任務。

 

四、佛學與醫學的交集

 

1990年前後,原本在圓光佛學院教書的慧明法師想繼續進修,所以到日本讀書,後因為身體不好,回到台灣,又輾轉去了加拿大。因為長年節儉的生活,導致身體虛弱,再加上僧醫會成立初期,四處籌錢壓力沉重,而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當時,會宗長老告訴她中國有一種藥材叫雷公藤,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於是她便到大陸求醫。過程中遇到後來的導師,也是留日的學者,他發現慧明法師正在寫的佛教醫學專欄,相談甚歡下邀請她到山東中醫藥大學讀書。剛好法師對精神科很有興趣,於是便到山東中醫藥大學攻讀佛教精神醫學的碩博士。從佛學跨到醫學看似是兩門完全不同的學科,但實際上慧明法師是從佛教的律藏出發,在大正藏索引裡面有個醫藥類,在佛教浩瀚經典裡其實有相當多的醫藥內容可以讓我們探尋與學習。

在醫藥大學裡,身邊的同學都是醫學生,若能讓醫學生都接觸佛法,以後個個成為「蒼生良醫」,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而這些醫學生們十分天真,他們認為僧人都會看相,也很喜歡詢問相關的事情。於是慧明法師投其所好,看了看他們面相、手相,察言觀色說中了他們的性格,接著說服他們,想要改變命格讓自己有更美好的未來,就要開藥領處方,於是一個個醫學生領了定課,諸如《普門品》、《金剛經》等,種下他們認識佛法的因緣。當時有個醫學生,來找法師算命時特別聲明說她不要念經,但是法師一下子算出他一家三代都有躁鬱的體質,她反過來拜託法師告訴她解決的辦法,慧明法師順水推舟要她回去誦六百部《普門品》,結果才誦到第三百部,就不再那麼輕易跟媽媽吵架。媽媽在跟她通電話時問她:最近怎麼很少跟她電話中吵架?她說我遇到一位師父,媽媽立即回問:師父騙了你多少錢?她說師父不但沒有拿錢,還常常煮素菜請我們吃飯。媽媽半信半疑,後來深深感受到女兒的轉變,特地從青島飛來濟南向慧明法師道謝,媽媽後來也漸漸開始學佛。慧明法師笑著說,最初會學中醫,其實是自己需要看中醫,後來正好志趣相投,便進入佛教醫學的領域,也在這個因緣際會下,渡化許多醫學生。

慧明法師在中國讀書與隨緣弘法如魚得水,但後來因中國宗教弘法規定,故在讀完碩士回台時,得緣拜見夢參老和尚,請老和尚提點是要留在中國繼續讀博士,還是要回來台灣?老和尚與慧明法師互不相識,卻一語中的說:「你留在山東好啊!你和山東的弟子有緣分,否則那些醫師為什麼會聽你的話?」當時法師只是個學生,認識的醫師寥寥無幾;但她聽了老和尚的話留在山東,果然後來認識了很多醫師,帶領他們認識佛法。

從佛學到醫學,看似跨領域,其實兩者常常互相印證。慧明法師表示:最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大眾人心惶恐,其實若命中注定壽盡,就算不死於疫疾,也可能死於其他如癌症與火災等疾病或事故。要疫情防控,就要從消業積福做起。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業障太多,戒賢論師因殺業而頭痛,悟達國師有十世的人面瘡宿業,大眾若能發願:斷惡修善、戒殺護生、倡導素食,內心貪嗔癡三毒逐漸令滅,外在的傳染病毒便會慢慢消弭,再加上配合政府及醫學專家防疫政策,自然就能做到疫情防控。

 

五、愍念一切眾生海,興起無量大悲心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僧醫會過去在面對各種疫災,從921開始到南亞海嘯、四川大地震…… 僧醫會不但從來沒有缺席過,而且還到最前線去工作!由於這些賑災都需要醫療,而僧醫會又有長期支援的醫護人員共同護持,所以,僧醫會本著最專業的角度不遺餘力。

    開春以來,新冠肺炎不斷升溫且已蔓延到全球,僧醫會心繫佛教道場、僧侶和蒼生的安危,持續宣導有關佛教道場應注意的相關防疫衛教知識和「身」所能注意的「防疫須知」,僧醫會常務董事、防疫專家(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醫師更依據疫情發展情況撰擬「佛教道場防疫指引」,以期佛教道場作為社區整體體系的一環,可以有效落實傳染病防治,幫助教界抵禦疫情、降低僧才的折損,同時減少政府的負擔。

    與此同時,僧醫會密切關注佛教道場和僧侶們的防疫需求,早在今年一月初,因體恤佛寺與僧眾在排隊購買口罩所面臨的諸多不便,為協助佛寺與法師共同防制新冠肺炎,便開始捐助佛教道場與僧侶醫用口罩。截至目前為止,僧醫會已供養將近一萬餘片的醫用口罩予佛教道場、法師和醫護人員。

其次,如果把這次疫情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帶領我們打仗的不是軍人,而是守護著第一線的所有醫護人員!因為有他們鎮守邊關,才有全民的安逸。然而,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中,他們正在前線與看不到的敵人坦然、無懼、不退縮的奮戰,帶著我們衝鋒陷陣、出生入死、過關斬將。在這全民動起來的關鍵防疫時刻,如果不能站在第一線跟病毒作戰,我們還能為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做些什麼呢?20202月底以來,僧醫會接收到各醫療機構行文尋求醫療耗材物資的援助。

僧醫會捐助章程所擬訂的慈善事業項目之一便是:「供養醫護所需物品」。聽到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慧明法師非常不忍與不捨!於是乎,法師緊鑼密鼓帶領全體會務人員、不遺餘力地想方設法採買各式醫療物資,如:N95口罩、防水隔離衣、防護面罩和額溫槍等,捐贈予投入第一線服務之醫療人員,期許他們能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安心照顧病人。在法師的悲心護念下,3月份的時候,僧醫會便成功購入第一批17,000片的N95口罩並配送到各醫療機構。其他的相關物資也在之後陸續購得並逐步安排捐贈事宜。

法師表示:面對嚴峻的疫情來勢洶洶,醫護人員們擔任著非常重要的工作。台灣的醫病關係之所以這麼地和諧,是因為每一位醫師都真正地充滿著愛心,僧醫會的僧伽醫療網(僧醫會簽約的特約醫院)更是一直在幫忙照顧著全國經濟弱勢法師的身體。捐贈的防疫物資,僅能致上一點點微薄的心意。法師祈求諸佛菩薩能夠加持所有的醫護人員皆能平安渡過此波疫情!

 

六、安養如意苑

 

僧醫會目前在苗栗後龍正籌建老病僧人修行善終的長照安養苑,希望未來能和寺院建立起合作關係。僧眾平時在各自道場弘法利生,當僧醫會需要幫忙時,能互相協助支援。例如僧醫會的護法志工或醫護人員眷屬往生時,僧醫會希望可以與其他道場僧眾一起圓滿他們亡眷的佛事儀程。未來這些合作道場裡的僧眾年老病弱時,安養苑可以提供他們善終的住所,在僧伽安養如意苑中保有僧人的尊嚴與有品質的生活中修行安度晚年。

透過這樣的互助循環,一方面讓僧醫會的會務運作更加順暢,幫助更多需要的大眾;另一方面,與基金會合作的道場或僧眾也可以不用擔心晚年的安養照護問題,形成互利共生的善循環。

    最後,法師表示:僧醫會是一個全國性、跨寺院的醫護組織,以關懷貧困老病僧伽身、心、靈健康乃至老、病、死等全面性服務的單位,也是台灣第一個針對佛教弱勢僧眾健康照護的團體!本著「慈悲助人、護生救苦」的精神,僧醫會秉持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尊重一切生命、重視生態環保,亟欲透過「培育佛教專業人才」、從事淑世導俗,淨化人心之志,到生命關懷、緊急救助、慈善救濟以及宣導佛法等社會福利慈善志業。僧醫會殷切期盼藉由提升臺灣佛教弘化教育品質,並透過「籌建僧伽安養如意苑」、從「點」的安養開始到連「線」就養、做到全「面」照護、達成僧伽生命共同「體」,建立高齡友善氛圍,推動佛教與社區的連結,落實佛教成為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的一環,促使台灣的生活環境品質可以更進一步的共存、共榮、共成、共好。

    僧醫會未來規劃在《僧伽醫護》雜誌中闢一專欄,專門宏宣「台灣僧伽之修行與善行」,藉由報導僧伽殊勝修行與慈悲善行,一方面提升僧伽社會形象,一方面也讓社會大眾辨別世間的善行與佛法修行之差異。

    在佛法修行中,修福行善屬於六度中為首的「布施波羅蜜」,其後尚有「持戒」、「禪定」、「忍辱」、「精進」、「般若」五度等修行方式。

    故而有些佛教僧侶雖不似天主教神父修女一樣深入窮鄉僻壤之處行善助人。但在道場中精進持戒、用功修行。亦是利益人天之重責大任。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