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阿含經》研修營參加感言

  釋演梵(玄奘大學宗研所碩士班一年級)

隨著時光洪流的推移,一年一度的阿含經研修營,在眾學員心懷感激,與廣獲法益潤澤的歡喜心中,圓滿的劃下句點。此次研修營的方式不同以往,每日上午僅有三小時,由法師講授《阿含經》教典的義理;下午課程則改為小組研讀及討論經典的時間,晚間由院長帶領大眾禪修,並在每日早課後受八關齋戒。基於對法的好樂與貪求心態,實有不足之感。但如此的規劃,使得此次研修營,圓滿地具足戒、定、慧三學,更是紮實地修學。此中,深感學院師長們的用心良苦,對學員們護念心切,及欲增上學員們解脫道上的資糧,以達解行並重之意。

學院雖以教僧教育為首,但對學員教化的付出,平日的作務與生活中的受用,卻是不分在家與出家,全部一視同仁,泯除可能的尊卑心態。而為期八天的研修營中,個人也看到學院努力深耕的成果。學員不論在家、出家,對佛典的解讀,除能深入義理,以正見、正思維予以分析外,面對課堂的報告,亦能條理分明,侃侃而談,即便是平時的遇境逢緣,也是如此。相信這都來自於學院師長們開明,與自由的學風所致。雖然不是每個人或每次都能面面俱到,達最深入細微之處,而兼具深度與廣度,但是此為修學必經的進程,不是嗎?於此更加期盼,為佛法的弘傳,為僧伽的教育,並能接引不同根性,以及教化更廣大的群眾下,學院能持續開設各種的課程。同樣亦希望,愈來愈多的人,能受到學院法義的薰陶,藉由聞思修慧的熏習,將佛法的義理運用於生命中,而得如意自在。

此次研修營中,如同院長所說與小組學員們的感受,是無可言喻的享受,法緣誠為殊勝。從何而說呢?首先,除身處幽靜且綠意盎然的校園外,又適逢學院大樓落成啟用不久,設施新穎完善,既無外緣的干擾,飲食亦由常住師父們打理完備,學員們得以在身安頓,心隨之而無礙中研習。

次為,法師對經典深刻細微的解析,處處結合現行時空下應有的變遷,以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而行。什麼是應堅持的理念?什麼是應該有的轉變?從經典到現實生活,由自身到有情,除應行八正道,並對四諦、十二因緣的深觀,不外乎護念眾生之心,以及自通之法。讓學員們洞悉現有環境中,如何理事無礙。

再則,經由聽聞精闢深廣的佛理經義,而後分組對不同經文作研讀和討論。透過與他人切磋研讀所得發現,經文看似無艱難之處,但要確切的說明卻不是那麼輕易,若不稍加用心,前後融會地詳讀,常常不經意地便會誤解經義。藉由學員間各個不同角度觀察的研討,不但讓經典的義理更接近平時的生活,也釐清許多似懂非懂和晦暗不明之處,亦大大增強自身對經義的解析能力。

最後,將日間的聞思修慧,在院長每日悉心的引導中,如理作意地思維運用,落實於晚間的禪修中。如此,身心皆沈浸於無染污的環境,唯有法義的熏習,這是天界也難比的享受!另外,此次全勤的學員們,獲頒結業證書,這雖不是世俗學歷,無法用以獲得一般社會價值,但此乃我們願意如理如法,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心證,並獲得師長認同與鼓勵,用以再成長的要素之一。

在研習營法義的洗滌中,雖然身心仍是一介凡夫俗子,但起心動念的自我覺照,對教法如理作意思維,已悄然地將身心靈作轉化,進而能知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並感受到無比的清涼跟法喜。深信此必成為每個人離開學院,回歸原有生活後,作為修行最佳的後盾,也必然不同以往的心念,可以更加堅定不移而修習佛法。因為在佛法的教授中,我們可確知,如理如法的修學,必然將離苦得樂。

誠如《鹽喻經》云:「世尊告諸比丘: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若使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以一兩鹽投少水中,欲令水鹹不可得飲……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人以一兩鹽投恒水中,欲令水鹹不可得飲。」
由經文中所述可知,自作業仍自受報的。但雖犯重大惡業,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痛下決心,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是可以輕受或不定受的;猶如將一兩鹽投於恒河水中,其水是不會鹹的。相反的,犯下重大惡業,卻不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則必定遭受苦果重報;猶如將一兩鹽投入少量的水中,其水必定是鹹苦的。因此,雖曾犯重大惡業,只要願意把握有限之年,勤加修行,還是有機會得以轉變應受的惡報。

由《鹽喻經》的譬喻,非但給予生命帶來極為正面的理念,讓我們對自身的行為負起全則外,同時於向善之心產生莫大的動力。並清楚認知,佛法絕非消極悲觀的宿命論者,佛法是有因、有果、有業、有報、有善、有惡,乃至得以涅盤解脫,令眾生成就信願行,而願意信解奉行的離苦得樂之道。藉由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現行之善業,可改變未來惡報,成就未來善業,甚而令眾生遠離生死苦迫。因而,更無有一主宰生命的造物主,一切所受皆來自於自身的所作所為。而自《阿含經》中感受到,佛陀對四眾弟子的教誨,以致與異學、王者、外道等等的論議,處處莫不呈現佛透徹世間的大智慧;而每一小則故事與譬喻,都能讓我們更清楚自身、眾生與佛迷悟的所在,也顯示出,佛法並非抽象之義理,乃是不離日常生活,與身、口、意行,息息相關之妙用。

在《中阿含經》與《雜阿含經》中,每篇經文內容大多是四諦、十二因緣的延伸,除認知世間的實相外,即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世間基本道理,然而三歲孩兒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而此中的問題何在呢?相信這需要多聞熏習善法,自然能脫離眾生的畏果不畏因,而如觀世音菩薩畏因不畏果,如此地向解脫道、菩薩道而行。此亦為我們為何從四面八方,匯集於此處聽聞《阿含經》教典之因緣。但是,猶如法師所說,不說在家居士,即便是出家人,平日要能研讀《阿含經》也是不易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握有限的生命,在六根尚能運用時,多聞熏習善法,真正如法如律的修習與深觀,方得以解脫。在此極其盼望大家,雖未能如法師廣說法義,饒益大眾,獲大福德;但能勸勉更多人,多聞熏習善法,而得隨喜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善法益。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