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禪七心得分享

蘇振輝

        此次禪修可說是因緣具足。可能是第一個報名的,所以座位距離廣師父最近,也因此更深刻地感受到師父護念學員的心。第一、二天,師父注意到初學者身體的疼痛及升起的煩惱,而特別開示要學員「不理它」,讓情況改善不少。

        小參時師父與學員是直接一對一的指導對談,師父指導的確實是「如實知見」,絕不含糊。不但能正確的指導,而且從我的禪修反應看出平常生活習慣,內心潛藏的問題也因而無所遁形,因此了解到禪修中所需面對的問題,也是生活上必須面對的。在小參當中,師父指導禪修的功力,以及務實的態度,給予初學者的受用,令我非常的佩服!

        前二天,因為睡眠習慣不好,而未能入眠,又碰到農曆元月九日拜天公,鞭炮及法會聲不絕於耳,加上學院又位處於航道,所以心猿意馬、妄念不斷升起,最後心想:大老遠跑來禪七,不能如此混下去!想到一個辦法,妄念要想就讓它去想,但是一聽到飛機起飛的聲音,就要回來提起正念、專心用功,如此的應對,也頗有斬獲,心念漸漸能安住於「安般念」。
此次的禪修,本意只想來治好睡眠品質不佳的毛病,沒有其他刻意的心理負擔,一切以平常心看待。在這樣沒有壓力和期待下,卻產生特別多的覺知經驗──這也要特別感恩過去一路成就我的善知識,如基金會同仁及空寂法師,第一次禪十就是他們來成就的。過去從充滿世俗塵勞中接觸佛法,而能培養正確的知見,乃至參加禪修獲得正確指導,而產生諸多正面覺受,尤其是觀照力的培養,對我個人下半生將產生很大的變化,在此我特別感謝這些成就我的人。

        「人間佛教」的精神和思想,是我接觸佛法後所深深服膺的,再由廣師父諸般善巧的開示,七天來在法上所受到的啟發,將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此行最大的收穫,是思想上有更深刻的正見,禪七的體驗也帶給我未來生命很大的震撼。

        學佛後一直有一個信念,認為對的事、有意義的事、或是好的習慣,要不斷的去學習及實踐;在家庭中對父母要盡到孝順之道,教育子女要用心,對佛教公益要勇於護持。正見的培養及良好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覺知力去思考、去累積,產生正面、良性的循環,這也是貴在實踐的道理。此次禪修透過覺知、觀照能力的啟發,看到內心潛藏的問題,自己靜下來思考省思,不要再讓業習繼續招感業流、落入輪迴。這是藉由正法的覺知觀照,生起「五力」所帶來的清靜、喜樂。

        在禪七中令學員得以無後顧之憂的,是見岸法師所率領的法印講堂的大菩薩們,他們充分發揮了無我的布施精神,不畏辛勞,在生活上照顧的周全程度,讓我們發自內心讚嘆及感恩。此次是弘誓學院新校舍啟用後第一次的活動,看到院內各項設備的完善,內心非常感恩十方的護持。我想這也是師父教導我們每天晚上以慈心禪觀照十方的道理。
對廣師父的佛法素養及禪修指導能力,令我對台灣佛教界有找到「明燈」之感。我心裡在想,假如台灣的佛教界能多幾個像廣師父這樣的人材,台灣的佛教界必將在歷史上記上一筆!最後,我下定決心,將每天禪坐,才不辜負此生學佛的因緣及師父的慈悲指導。

        願三寶加被所有禪修者,定慧增長無礙!   

                                                                                                                                                       (89.3.2)

禪觀修學記

邱敏捷

        在弘誓學院、法印講堂、淨心文教基金會諸位法師與大德菩薩的發心及慈悲護持下,讓我們有機會參與這次在弘誓學院舉辦的「佛門基礎禪觀課程」(89年2月13-19日)。色身受到常住無微不至的照顧,內心得到法師精解法義的滋潤與修持的安頓,我們得以專注的修習「安那般那念」(觀息)與「四界分別觀」(觀四大),內心實有說不出的感恩與感動。尤其是佛寺中那特有的「清靜」與「安寧」,真是長期於凡塵中打滾的眾生的最佳身心休息站。因此,在這裡潛修七天,雖偶有飄來的「塵念」,打岔了「安住」於「息」或「動作」的修習,但基本上,身心是安和、清靜的。

        每天清晨四點半就開始靜坐一小時修習「安那般那念」,完後,主法法師(性廣法師)又講誦相關經文。法師首先朗誦《雜阿含經》有關習定「前方便」的經文。《雜阿含經》「安那般那念相應」經文,第八零一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為五?住於淨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於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第一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務,是名二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為飲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空閑林中,離諸憒鬧,是名五法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大藏經》第二冊,頁205下-206上)

        這「住於淨戒」、「少欲、少事、少務」、「飲食知量」、「不著睡眠」與「離諸憒鬧」是修定的前方便。

        同書第八零二經進一步說明「修安那般那念」的功德: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同上,頁206上)

        修習「安那般那念」──「觀息」,鍛鍊專注力。這是屬於「四念處」之一的「身念處」。所以性廣法師又為我們朗誦、講解《雜阿含經》有關「念處相應」的經文,如第六零七經云: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乘道,淨諸眾生,念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同上,頁171上)

        修習「四念處」能使眾生「越憂悲」、「滅惱苦」。《中阿含經‧念處經》云: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觀心如心念處,觀法如法念處。云何觀身如身念處?比丘者,行則知行,住則知住,坐則知坐,臥則知臥,眠則知眠,寤則知寤,眠寤則知眠寤。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及知念出息,……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大正藏》第一冊,頁582中下)其中「觀身如身念處」,如於靜坐中觀「息」與「四界」,用來培養禪定與慧觀力。其他時間行、住、坐、臥也要「正知」、「正念」──即「正確認識」、「時時留意」、「了了分明」。在禪觀的修行過程中不免有所干擾,這就是「五蓋」。何謂「五蓋」,《雜阿含經》第六一一經文,有如下的解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善法聚,不善法聚。云何善法聚?所謂四念處,是為正說。所以者何?純一滿淨聚者,所謂四念處。云何為四?謂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云何不善聚?不善聚者,所謂五蓋,是為正說。所以者何?純一逸滿不善聚者,所謂五蓋。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大正藏》第二冊,頁171中-下)

        「五蓋」對修定慧有極大的障礙,因此要加以對治。

        法師朗誦「五蓋」與「七覺支」以何為「食」的經文。《雜阿含經》「覺支相應」第七一五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蓋、七覺支,有食、無食,我今當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貪欲蓋不食?謂不淨觀,於彼思惟,……。何等為瞋恚不食?彼慈心,思惟,……。何等為睡眠蓋不食?彼明照,思惟,……。何等為掉悔蓋不食?彼寂止,思惟,……。何等為疑蓋不食?彼緣起法思惟,……。何等念覺分食?謂四念處,思惟已,……。何等為擇法覺分食?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彼思惟已,……。何等為精進覺分食?彼四正斷,思,……。何等喜覺分食?有喜、有喜處,彼思惟,……。何等猗覺分食?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何等為定覺分食?謂有四禪,思惟,……。何等為捨覺分食?有三界。何等三?謂斷界,無欲界,滅界。彼思惟,……。(同上,頁192上-193上)五蓋現前則要對治,經文有這一段,性廣法師沒有特別強調,只說明沒辦法才對治。五蓋減少代表對所緣正思惟(正念、正知)。《雜阿含經》「覺支相應」第七一四經(同上,頁191上-192上)也提到「心掉舉」(如長期用惱思惟或從事學術研究者)或「心微劣」(如勞動者或長期從事簡單機械操作者),對於「七覺支」的修習又各有偏重,「心掉舉」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心微劣」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其他法義,諸如「八聖道」、「五根」與「五力」等,性廣法師也都分別朗誦,並作簡要的解說,聞者身心相應,法喜充滿。

        關於「禪定」的修持,性廣法師還特別提到《瑜伽師地論》所謂「勝解作意」(假想觀)與「真實作意」(真實觀)的差別。《瑜伽師地論》說:「勝解作意者,謂修靜慮者,隨其所欲,於諸事相增益作意。真實作意者,謂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諸法作意。」(《大正藏》第三十冊,頁332下)性廣法師並補充說明佛陀時代所謂的「勝解作意」,如「不淨觀」與「持習念」等基本上都有對治的作用,而且不多;到了部派佛教所謂「勝解作意」有了更多的方法,例如南傳《清淨道論》所集的四十業處中有許多「勝解作意」的假想修持。

        性廣法師特別徵引印順導師有關「禪觀」對於佛教思想發展影響的觀點,以作為禪觀者的借鑒。印順導師《空之探究》指出:「得殊勝知見,是修定四大目的之一。……這樣的定境,使我們想起了,『般舟三昧經』的阿彌陀佛現前,佛與修行者問答(不但見色相,還聽見聲音)。無著修彌勒法,上升兜率天,見彌勒菩薩,受『瑜伽師地論』。密宗的修習成就,本尊現前,也能有所開示。原則是一樣的,只是修行者信仰的對象不同而已。依『般舟三昧經』說:所見的不是真實佛,是自己的定心所現。『攝大乘論本』說:『諸瑜伽師於一物,種種勝解各不相同,種種所見皆得成,故知所取唯有識』。勝解的假想觀,多采多姿,在佛教的演進中,急劇的神教化,也助成了唯心思想的高揚。」(印順導師《空之探究》,頁75)因此如何修習禪觀而不走偏,印順導師的著作中有相當多的提示。有意者並可參閱性廣法師〈印順導師禪觀思想簡述──人間佛教的禪觀思想〉(《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20)。

        佛教以智為導,所以在禪修過程中,經論的研讀是不可缺少的工夫。知見的建立是修行的第一步,所謂聽「聞」佛法,「思惟」佛法,「修」習佛法,三者應該次第修習,並重兼顧。因此在七天的修習中,除了每天八支香的靜坐,與「小參」、「經行」外,性廣法師還隨機提出與定慧相關的法義開示,希望把禪觀作一全面性的教導,這是極有意義的。筆者淺陋,沒有禪修的經驗,但多少體會性廣法師的悲心與智慧。

回首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情

張瓊玲

        法印講堂開光時,曾恭請性廣法師指導為期七個晚上的禪修,這是第一次有幸親近法師學習禪法。之前雖已從見岸師父的介紹當中,知道法師曾跟隨緬甸帕奧禪師學習有成,但耳聞不如親受教誨。當時七個晚上的禪修時間雖短,初嚐法師教學之法味,卻令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多月之後,見岸師父在上課時告訴同學們,講堂要在弘誓學院舉辦七整日的基礎禪觀課程,性廣法師已答應擔任主法法師。當下心中非常感恩師父不忘眾弟子們道業的增上,要我們不只是當個「憨」弟子而已,還必須在三學上下功夫;也感謝性廣法師的慈悲,願意教導我們這些初入門者學習基礎禪觀。當時就想:我一定要報名,而且要在此次禪修中好好用功,不可入寶山空手而回。

        接著師父召開籌備會議,幹部們分別認領各組的工作。自認沒有能力負責大寮,行政不行,又不想再領文宣組,也不會開車,那麼就選擇禪修組吧!可以護持眾菩薩們舒適無礙的環境,心無旁騖地共修,自己也可以精進用功,可說是一舉兩得。誰知,秀美、彬僖夫婦倆再三提出:「學長,妳要幫忙統籌計畫,有什麼事我們會幫忙做。」……後來師父到馬來西亞弘法,眼看只剩下一個多月,又逢春節假日,而心住法師(弘誓學團監院)到講堂弘法的時間也只有三次,諸事待辦、待請教、待確定,於是接下來的日子可真精采,一直到北上禪修、入堂、出堂為止,只有「混亂、忙、忙、忙」幾個字可以形容。

        整個活動的策劃與準備。雖然是北上看了場地,瞭解一點環境配置,但畢竟是在不熟悉的場地,不能得心應手。為了不麻煩弘誓學院的師父們,人員及用具、配備最好都能事先設想周全,於是常常在腦中沙盤演練:學員如何到弘誓?報到、認識環境如何進行?照客如何分配?如何讓其工作簡單化,使義工能夠勝任?寮房、浴廁、出坡、座位之分配,物品補給……?以上種種,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有時候臨時想到什麼,或是和其他幹部同學──畹華、彬僖等討論時,一發現有疑問,就必須趕快記錄下來,趁心住法師來講堂弘法時,趕快請示;有時也會打電話到弘誓請教印純、印悅法師,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真的,很感謝他們的耐心。

        和幹部同學一再開會,就寮房、出坡、沐浴等問題進行討論、分配,並且將此次的工作內容、進度、各項須知、用具等,全部作成表格,輸入電腦,方便修改,又可作為下次的參考。想不到,一次禪修下來,共做了三十多張表格,有些還修改了六、七次。要謝謝君瑜(一位專科學生),她陪我修修改改了三個星期,後來,甚至帶她到弘誓去,以防還有資料要輸入電腦,果然到結束的前一天,還在做善後分配表呢!

        又為了要讓學員們一拿到名牌,眼睛一亮,有好的開始,決定手工製作名牌,和淑貞、君瑜從構圖、設計到完成,三個人用了二天的時間,才大功告成。當完成的名牌一一呈現之後,看起來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很感謝畹華,她總是很細心地、默默地打點好一切必需品,以及遊覽車聯絡、物品購買、大寮培福人員的邀請等等,許多繁雜的事,多虧有她!也要感謝淨心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秋娥居士,在事前做的一些文宣工作,開啟了禪修的序幕。而禪修中還好有錦幫忙錄音,展榮打上下課鐘,分擔了許多工作,否則還不知要如何分身呢?彬僖、秀美二人全程參與,甚至放下自己的事業;負責齋食的月香,特地向公司請假一星期;金記、舒涵將行堂工作承擔下來;宜庭、秋琴在外辛苦地接送工作人員、法師學員,並採購所需用品;以及每一位輪流來培福的同學們,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感到身處在「和合眾」中。

        此次護七的前置作業比較繁忙,雖然幹部們培福很有經驗,但人力不夠,全盤作業又是頭一回,難免不夠周詳,但是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如有類似的活動,因為有了這次的經驗,即可做最有效的籌備。雖然因為睡眠不足,有點累。可是每當早晨打板起床後,到了禪堂,看到學員們一個個已經坐在禪堂裡精進,就很安心。出坡後,在座位上發小參牌,真希望他們有任何問題都能從法師處得到解答,更上一層樓。小參時間,一個個頂禮法師,法師不厭其煩地一一指導他們,看了內心很感動!有人要求插隊,也盡量安排,祝願他們都能無所疑惑!

        說真的,在籌備過程中,曾經產生挫折、疑惑,甚至有點力不從心。怎麼辦?一大堆事情要做,甚至懷疑能否完成,會不會有遺漏……?也不敢讓遠在馬來西亞弘法的師父擔心。好在,有三寶護念,和同學們的大力幫忙,就這樣一路走過來了。真該給這次所有培福的工作人員掌聲鼓勵!所謂「眾志成城」,雖然每個人都是小螺絲釘,但是缺一不可,缺一則無法運轉;雖然這次的活動進行中有點小瑕疵,但是可以作為下次改進的經驗,而且「瑕不掩瑜」!

        真的,禪修結束後曾經問過同學:「這次來培福心情如何?」「法喜充滿!」「下次還敢不敢再來培福?」「敢,願意再來!」願意再來?我也願意再來!
每晚法師開示時,對佛法的精闢見地,讓每位學員都聚精會神地聽講。我一直告訴自己:護持別人聞法受益,自己也蒙受其利。能得到法的滋潤,真是千載難逢。真的,非常非常珍惜此次的因緣!

        結七共修雖已經結束,但是對欣逢此殊勝因緣的每個人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彷彿耳邊仍聽到法師諄諄的告誡:「做一個正常、老實、慈心充滿的修行人。與人相處不要閉眼內觀,表現修行相,禪修不是展覽品,……現法樂是自受用,不是用來炫耀的,……只要精進的修持,就會有進步,不要對證道心存幻想,……真正的智慧,是領悟並接受每一個經驗都是暫時性的(無常),……」是的,每天願意領受法師的教法,依教奉行,內心非常感謝性廣法師、見岸法師二位師長,覺得自己很幸運能親近善知識,漸漸接觸上印下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體會弘誓學院推廣「人間佛教」的苦心,為自己學佛多年來依然懵懵懂懂的情況,看見一線曙光,找到出路,不再惶恐!

        也要感謝這次參加禪修的學員成就我們,讓我們有機會為來自北中南的法師、居士們服務,大家以「法」相會!更感恩性廣法師慈悲教導,以及弘誓學院提供場地!諸多因緣的和合,成就了這次殊勝的法會,讓我在禪七期間,每天清晨禪坐後,聆聽性廣法師的晨誦,以及講解阿含經經文,彷彿時光倒流到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上座對弟子們諄諄的教導,而我亦在佛前,聽其教誨,……非常非常非常地感動……!

禪修心得

許宗茂

        垂慕廣師父的慧性,放下心中的萬緣,於二月十二日參加佛教弘誓學院結七禪修課程。入堂報到當天,師父問我們:以前是否禪修過?大眾答:沒有!師父說:「勇氣可嘉!禪修一天要靜坐八支香、八個鐘頭,有否心理準備?腿、背會酸麻脹痛你們知道嗎?你們不要怕,不會怎樣的,當你在修行時,護持正法的力量都會護持你的。但是如果萬一痛死在禪堂,那是天大的喜事啊!隔天報紙、電視台都會播報出來,因為你是在禪堂「坐化」了!那是多麼大的福報哩!」師父雖嚴謹,倒是幽人一默!

        第一天清晨四點起板,展開為期七天禁語及禪坐的序幕,雖無特別感覺,但廣師父的晨誦,真是扣人心弦,還以為是播放錄音帶,是來自何方的天樂呢!這一天還讓我感動的是:用早齋時全體一百多人,各個遵守禪堂規矩,依序入座,鴉雀無聲。由廣師父先帶領供養諸天佛菩薩及有情眾生,並對佈施者感恩禮敬,都令我感到刻骨銘心,感懷良深,久久不能自己。

        第一、二天的禪坐,真如師父所說,酸麻脹痛十分難耐,真不知能否捱過第三天?小參時,師父說要忍耐,這種苦沒什麼,不會怎樣的,要知道娑婆世界的苦比這個苦更苦上數倍,要專注於安般念的所緣,依它的次第來修,繼續用功。於是到第四天終於很快能攝心,不知不覺中,感覺身體的局部,甚至頸部以下,全部消失,全身輕安。這支香實不忍下座,續香超過四十五分鐘,猛然想起師父說「不可貪」,才睜開眼睛。

        第五天開始教慧觀,師父說,宇宙瞬息萬變,人體也是瞬息萬變,每一剎那都在生起滅去,這些變化的過程是連續的、快速的,像電燈的光、河中的流水,不停地在改變,但是人的感覺及視覺不易觀察到,以為是恆常不變的。要破除這種幻象的方法就是觀自身的實相,也就是觀四大。

        依照師父的指導,禪坐過程中出現種種幻相、覺受,都不必在意。這次的禪修已讓我深深體會,每天至少應禪坐二次,早晚各一次,絕不能間斷! 

基礎禪觀課程心得報

余盛德

        二月十二日下午,獨自開車,帶著簡單的行李,懷著一股興奮、期待,又恐慌、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雄偉、莊嚴的弘誓學院報到。護七的師兄立刻安排安單、介紹環境,就緒之後,就先去看看禪修作息時間表。從清晨四點起板到晚間九點半安板,每天八支香的禪坐,剎那間,有「禪身不知處」之感,因為要從五欲快樂的世俗中,進入有規定、有約束、身心痛苦的禪堂中,頓時宿世業習現行,無明相應心所反彈,焦慮惘然。一直到主七法師開示說:「剛好相反,你們是從五欲繫縛的痛苦中,來到清靜喜悅的禪堂中」。一語道破我錯誤的觀念和無知,這才慢慢平息了我內心矛盾的情緒。也因此更能體會修學的過程中,絕對需要有善知識正知正見的導引。

        禪七第一支香開始,靜坐、觀呼吸、誦念雜阿含經文、講解經義、過堂、受八關齋戒、過午不食,到晚間最後一支香的慈心禪、開示佛法基本教義。雙腿痛苦、心情亢奮,好不容易捱了一天,回到寮房馬上就倒在床舖上,同寮的林師兄不忍心就問我:「看你腳痛的樣子,就知道你平常沒有練習,也沒有打禪七的經驗吧!你是怎麼敢來報名參加呢?」我回答說:「我嘸宰咩生死,來試看麥也!」師兄鼓勵我要精進、忍耐、把握因緣,他也是第一次來參加的,但因以往已廣集資糧而有禪悅的經驗。實在讓我欽羨不已,於是鼓足了勇氣決定奮戰到底,這樣七天後才不至於「愧對江東父老」。

        禪七期間,主七和尚性廣法師開示,要老老實實的修行,以圓滿究竟解脫為目標,從戒定慧三學的次第,達到證悟緣起法的無常、無我、空。每天受持八關齋戒、止語、禮佛、求懺悔,使我煩亂的心慢慢的適應下來。過去曾在台北許居士的道場,修學兩期廣師父的禪修課程,總是覺得懵懵懂懂,剛開始越注意呼吸、呼吸就越困難、越不順暢,安般念真的不是想像中那麼好控制,再加上妄念紛雜,要把心安住於人中的部位,跑掉了又抓回來,抓久了,心疲力盡、斷斷續續,沒有多大的毅力和耐心。真是慚愧,辜負了法師的教誨,也損了自己的福報。所以在這次禪七,聽到法師開示:「若於禪堂中坐化,即是善逝。要以此精神來克服困難,盡心盡力來學習。」加上感受到法師的慈悲與智慧,孜孜不倦地向學員講授技巧,不厭其煩地重複叮嚀、警惕、糾正和鼓勵,有時幽默、風趣,有時又嚴肅,甚至在經行時遇到法師也不用問訊,只要專注於安般念上就好。法師在每個過程,皆花費一番心思巧構安排,如同音師的調音適宜,讓學員們感受到不虛此行,辛苦得有代價。內心感恩法師的傾囊相授,心想:倘不用功,更待何時?善自勉之!

        第一次小參,或許是習氣使然,帶著小抄,請示了幾個小問題。當第二次小參時,又從口袋中拿出小抄,這時法師就立刻糾正我:禪定不靠分別記憶,與慧觀的擇法是有所區別的。法師契理契機的教導,讓我心服口服。七天的實際禪修,心念雖還不能專注於所緣境上,但我相信,只要不間斷的練習,不要和五蓋做朋友,打下好的基礎、善根和信心,就可以印證法師所走過這唯一正確的道路,這也是我對法師最大的感恩了。

        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要有正知見,清楚修禪定的過程次第,就絕對不會走錯路或是走冤枉路,甚至走上唯心的邪路。還有,弘誓學院發揚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以「人間佛教、薪火相傳」令正法久住為責無旁貸的責任,這裡是自己認為能夠依法不依人、深具信心不害怕墮落的最好道場。

        生活簡單、規律、不算長也不算短的七天,終於到了最後一支香,腳還是痛,腰痛、肩痛、頸痛,但心卻是喜悅的、依依不捨的。或許又是因緣殊勝吧!在學院旁的土地公廟似乎在歡送我們,在又吵又鬧又大聲的電子音樂中,法師教導學員「觀音」法門,收穫不少,剎那間使我的一個妄念頓消?苦(梵)行已立,所坐(做)皆辦,自知不受後有?明天就可以「解脫」了!

        感謝弘誓學院、法印講堂的法師們和護七的大菩薩們辛勞又細心的照料,以及平日與我共修、研習佛法的蓮友、善知識們,和支持與護持的家人,才能使法會圓滿,法喜充滿。期許自己日後更加護持三寶,精進向道,所有菩薩伴侶,增長慈悲智慧,皆成無上佛道。

(89.03.05)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