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百年人間佛教之重要教訓

鄧子美(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人間佛教」從其醞釀誕生起,已逾百年。公開場合中,佛教界內外對其之批判乃至謾罵、進行人身恐嚇、傷害等等;暗黑之下,有人散佈傳言,有人用下三濫手段無中生有的誣蔑、潑髒水,嫁禍於人,挑撥利用不明真相的人們當他們的「箭」,陰險地向當局告發「為匪」,企圖「借刀殺人」等等,從來沒停止過,將來也不會停止。所有這些,人間佛教擁護者該如何去對待?

  去年是印順導師誕生一百一十周年,今年是太虛大師圓寂七十周年,該到回顧總結的時候了。因為在太虛圓寂前,這些攻擊往往集中地用矛頭對著太虛個人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太虛圓寂後,又以矛頭對著印順個人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某些人的攻擊,不但對太虛、印順在佛教史上的卓越地位與思想光輝絲毫無損,倒是更增添他們之歷史性榮耀。

  其實,這些年所有對印順導師個人的攻擊,其矛頭所向是人間佛教在海峽兩岸的提倡,是對人間佛教雄踞佛教佛學界主流地位不滿的一種發洩。君不見,在兩岸還有流布廣泛的許多傳言,如說慈濟功德會只有慈善,丟了佛教;人間佛教只有人間,丟了佛教;佛教重視「人間」就是被「世俗化」等等,不一而足。

 

人間佛教一向遭受非議與攻擊之實質原因分析

 

  所有這些不滿的發洩,筆者認為應該區別對待,發洩出來讓公眾看到比壓抑著不發好,在公開場合發洩比散佈流言好,至於謾罵、暴力等等根本不值一提。當然,他們必有導致其不得不發的實質原因。太虛曾經預期:「我為發揚中國佛教,改革中國僧制,使佛教受到廣大人群的信奉,自不免有損不願改進的傳統佛教者的名位,(他們)對我或有不滿的表示。但我自信在我死後百年,佛教僧俗都會想念我太虛,認為太虛為佛教(的著想)是對的。1

  至今太虛圓寂剛滿七十,海峽兩岸以至海外華人佛教僧俗,都無比地想念太虛,而曾攻擊太虛的那些人們都早已沉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但太虛對人間佛教的提倡「有損不願改進的傳統佛教者的名位」的分析,無疑是正確的原因之一。然而,這只是對他們的動機分析正確,在弘法成效方面,人間佛教寺院、教團其實已逐漸無須跟他們爭「名位」、爭「地盤」。換言之,人間佛教已經為佛教展現了無限廣闊的新時空,即開闢新領域,吸引新信眾、新人才。

  以往,兩岸社會對佛教的普遍認知大抵如李新桃(即慈莊法師)所說「佛教是阿公阿婆的迷信」,2出家是因為在世俗生活中碰到挫折後才看破紅塵,而寺院則是厭離社會避世修行的場所。如今有些出家人與佛教徒也仍然如此,但人間佛教開闢的佛教文化教育事業、大規模的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遍佈全球的佛教傳播事業、深入社會的社區豐富多彩的活動、化解現代生活帶來的煩惱的心靈指引等等,相對於傳統佛教的局限而言,都是新領域。

  人間佛教的信眾也再也不被限於阿公阿婆的信仰,郭文般教授依據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1994-2004)三波統計資料分析指出,在臺灣與城市化進程相應,取代民間信仰居於社會主流地位的已是佛教。在佛教徒中,相對比重最高的是企業主和專業管理人員。這正是韋伯所謂「現代的合理的企業經營的體現者階層」。3在大陸,佛教信眾也開始涵蓋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層次。當然,人間佛教也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新人才,有大學畢業文憑、取得碩、博士學位的不計其數。如果說在中國近代史上,以太虛大師為代表的佛教「新派」與保守派之間還免不了爭地盤、爭信眾、爭人才的話,那麼,當代人間佛教教團雖然也包容曾經保守的佛教徒,接納已維持不下去的舊寺院,但其活躍的領域,其主體成員的構成,其骨幹隊伍的培養,都與傳統佛教模式迥然有別,人間佛教的蓬勃發展由佛教新時空的開闢而來。

  當然,在固守傳統者看來,在淨資的籌措方面好像是人間佛教大教團成了「吸儲機」,使他們募資難。但為什麼他們不能反思自身原因,改用適應現代社會的手法呢?筆者也為固守傳統的寺院衰落感到難過,不少小寺院90歲的老法師帶著70歲的信徒,後繼無人,卻還在苦苦支撐,他們對佛教也是有所貢獻的,佛教傳統中也蘊有精髓,需要守護……。

  印順導師講:人間佛教與固守傳統模式者在「思想上的差異,才是根本原因所在。」4是的,正是思想差異,使後者難以開闢「新時空」,難以採用新手法,遭遇著困境,卻表面地把原因歸結到人間佛教對其之「擠壓」上。可以說,絕大部分囿於傳統者都是思想問題,或出於無知,或出於不夠瞭解,或出於某一宗派、學派立場,才把自身與人間佛教對立起來。而人間佛教並非居於佛教各宗派之外的特殊教派,在思想上啟發、引導他們轉變,是人間佛教倡導者與擁護者的責任,當然這也需他們自己有所覺悟。

 

百年人間佛教之重要歷史教訓與對待批評之回應考量

 

  根據上述原因分析,人間佛教提倡者、擁護者應該如何對待反對者中不時就有的傳言,以及時隔幾年、十幾年就會發動的反對聲浪高潮?百年來也已可總結出重要的歷史教訓,即是,只要正確且有分寸地區分應對,那麼,這些恰是推動人間佛教向上提升的「逆增長緣」,激發著被「批判」者該做什麼就更努力地去做。

  太虛大師有團結保守人士共事的良好願望,但他當年或許難免的最大失誤就在把自己很多寶貴的時間、精力被迫花在與佛教界的保守勢力糾纏方面。印順導師在上世紀50年代已開始吸取教訓,他總結說:保守勢力攻擊他,表面是為某一藉口發難,實際是「為了善導寺,5對付子老(即李子寬),就非先對付我不可。如我倒了,子老維持善導寺的局面,也就非成問題不可。這是長老法師們對付我的深一層意義。6所以,印順導師為了不再浪費精力於與保守勢力無止境的糾纏,以免最終兩敗俱傷,他寧願辜負李子寬的好意,最後還是放棄了善導寺住持一職,開拓了建立慧日講堂與福嚴精舍,外弘內修的新路。這些都離不開「逆增長緣」激發。星雲大師也在同一「逆增長緣」激發下,「認為要透過『佛教會』的力量來革新佛教,這個夢想不容易實現,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於是我開闢了佛光山,從教育開始辦起。7善於吸取當時事實教訓(對後代而言是歷史教訓),這是當代與近代高僧大德之間的最大區別。

  印順導師這麼做,絕非逃避。他當年對待傳言的做法是多次公開地講經說法,「我這麼做,只是表示了:印順(暫時)還在善導寺,還在宣講佛法;我以事實來答覆謠言。」8這一對待反對者慣常使用的散佈流言的做法,值得借鑒。

  那麼,太虛抱著良好願望,努力以自己的言行消除聽信流言的不明真相者誤解,甚至爭取曾被唆使去打人的懵懂者的做法是否錯呢?從長遠眼光看,也沒錯,甚至對大部分並非主謀而是被捲進來的人們而言,也相當有成效。如釋善因誤聽流言,抱著懷疑的態度去聽太虛講經。一場法會後,他對太虛的誤解冰釋,並寫信給有同樣誤解的同道說,他仔細觀察了太虛的行為和與太虛來往的各居士的品德,覺得並沒有什麼像傳說的那樣違背佛教戒律。他說自己與各位居士同住多天,感到居士們一點不肯放鬆修行,這連僧人中也不多見。他勸同道不要聽信謠傳。再如太虛在漢陽歸元寺講《圓覺經》時,也有許多來自湖南、湖北、江西的僧人本抱有成見,親自聆聽太虛講經後才改變了看法。當然也有偏見較深,與太虛晤談後仍未消除的人,如許圓照居士。他比太虛大十歲,一向不滿太虛,並曾傳佈流言,面見太虛後也只認為太虛比以前大有進步。直到他親見太虛圓寂所化舍利,並看了太虛弟子茗山的悼念文章才相信太虛是位活菩薩,並且深自懺悔。

  總的來說,聽經或晤見太虛後由不滿轉向敬仰的佛教徒當不在少數。又如在金山改革時,因反對太虛借金山寺辦學,受青權法師唆使去帶頭打人的霜亭法師,後來吸取了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門在鎮江、揚州地區推動的「廟產興學」的教訓,也親眼看到太虛赴該地區,利用自己的聲望,講經說法,扭轉了佛教在當地士紳中的社會印象,使他們不再支持當局所為。由此,霜亭法師不但轉變了對佛教辦學的看法,還親自送其法孫震華去鎮江玉山超岸寺佛學社、夾山竹林佛學院求學,而震華法師任教竹林佛學院後,接納了太虛鍾愛的弟子福善,加以精心照顧。震華法師出任上海玉佛寺住持後,更將福善法師作為接法人栽培。1946年,太虛回到上海駐錫玉佛寺,系結于這段佳緣。當然,這也是太虛長期播種的結果。那時日本剛投降,收復區各地佛教徒即紛紛發出函電,向太虛致敬,要求在他的領導下重建佛教組織。他駐錫玉佛寺,當時是也永遠是該寺榮光。由此可見,大多數暫時不贊成人間佛教的人們之思想是能夠轉變的。

  當然,由於現代社會的多元性質,固守傳統的佛教模式依然會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中國大陸地域廣大,在內陸與山區,傳統農業社會的保守性仍會頑強地表現出來,人們往往一邊享受著改革成果,一邊非議思想家、改革家本人,映射在佛學界、佛教界,那就是依然有人公開或隱蔽地對人間佛教抱有成見甚至敵視態度。然而,讓他們說去吧!人間佛教倡導者與擁護者不但自身更努力,也樂見不同佛教宗派發揚自身宗風的努力,取得更大成就!
 


註1:釋太虛:〈對大師學生會籌備員之訓勉〉,《太虛大師全書》第35冊,第129頁。
註2:符之瑛:《薪火:佛光山承前啟後的故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48、49頁。
註3:郭文般:〈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階級分析〉,《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2009。
註4:釋印順:〈為自己說幾句話〉,《永光集》,第263頁。
註5:臺北首刹善導寺是太虛弟子李子寬在孫張清揚的支持下,為了使其成為弘揚人間佛教的道場,出資從當局手裡贖回的。
註6:釋印順:《平凡的一生》(重訂本),第78頁。
註7:釋星雲:《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第255頁。
註8:釋印順:《平凡的一生》(重訂本),第75頁。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