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我的生命體驗

——「第一屆性別友善自在營」學員訪談

 

採訪‧謄稿│吳曙帆、梁晴朗、Robin
整理│釋耀行

 

訪談問題:
1. 能否談談你在宗教領域見到、遭遇到的性別友善、不友善故事。
2. 面對宗教內部的性別歧視,你是如何思考和採取行動的?
3. 參加本屆「性別友善自在營」,你有什麼心得分享和建議?
4. 除上三問題,你是否還有其他想要寫下的內容?

 
葉育君
女性要學佛,還要再等五百年嗎?

  在宗教領域遭遇到的性別不友善,最早的經驗是2012年左右,聽說女生好像要修五百年之後才可以成為男生,對剛進入佛教領域的初學佛者,會覺得那好困難,還要等五百年!這是一個挫折,但是我也沒有因此而放棄,帶著這個疑問去找答案。去年有機會進入一個佛寺待幾天,遇到一個剛出家的比丘尼,佛寺很多比丘適逢出差,剩下她一位比丘尼,輪到她要出去採購,好像有規定比丘尼不能單獨和比丘出去,至少要三個人。我就發現她都一個人出去採買,因為找不到第三個人,那時候想說這好辛苦,平常在那個佛寺裡不見得這些工作會落在她身上,但因為比丘出差,她是留守在佛寺唯一的比丘尼。然後我讀了一下出家戒,本來不是很熟悉,看了就覺得,哇,如果是這樣狀況,那女性其實真的要承擔很多事情。
  後來有和學院上課的朋友聊到這件事情,他有分享集結佛經的狀況,可能有一部分的僧人帶有這樣的偏見,而且有尊者因為還沒證得阿羅漢,所以不能參加集結佛典,佛典很多都是「如是我聞」來的。有跟已經學佛比較久的,在弘誓學院上佛學課的朋友,問到關於佛經裡面,女性地位、比丘尼地位的部分,因為如果女生有月經來不能去拜拜,這也是一種不自在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件事情,沒有月經就沒有小孩啊,就不懂為什麼,它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就像會排洩一樣。
  昭慧法師在「佛門性別問題現況及改革芻議」的演講有一個重點,關於制定的戒律,怎麼去查證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相信的佛典,應該是從最基礎的「緣起」開始去衡量,我覺得無論是佛經或是聖經,無論什麼宗教,都會有這個部分,新世代會遇到需要去改革的過程。無論當初是不是這個聖典,所說的都是已經兩三千年前的事,人的思維是會改變的,如果我們符合根本精神緣起的話,那應該因應時代改變而改變。再來就是,平等、博愛跟善的觀念都是很基礎的,不應該會出現歧視的論點。其實也不會有男女的觀念,因為佛是沒有性別,本來就是一個超越性別的概念,連菩薩也是,所以在解讀經典上會有矛盾。我覺得聽昭慧法師罵人還蠻爽的,裡面的確就有這種偏頗性跟傲慢性。
  法師蠻厲害的一點,她甚至確認三寶的定義,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很尊敬自己,那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寶?有一部分回到我們的信仰,面對自己的心跟慾望,要非常清楚,我們能不能很清晰的去看自己,而不是讓它成為一個控制他人的權力,聽今天昭慧法師講很療癒,而且也很清楚。

廖玉智
在宗教信仰中聆聽多元的聲音

  我所在的團體中,女性比較強勢,組織成員婦女為多,所以在女權部分我覺得還好。分享團體內一位年輕女性友人的故事,有天剃了光頭髮型,師兄姊們覺得非常不妥,有人覺得是在污辱師父,但她的初衷不是標新立異,不是追求流行,是覺得想要支持少數,一些癌症的病患,以這樣的形象去支持。
  個人覺得,如果行為有背後的意義,蠻值得去做的,若只是單純想酷炫,就沒有必要。在這團體中,有聽說身邊的朋友遇到性騷擾的問題,男生騷擾男生,男生騷擾女生也有。男生騷擾男生,是學長對學弟,學長以引導的方式帶入他家,開始有肢體的碰觸,後來學弟有意識到,發現這樣的行為越來越不對勁,所以有想辦法脫逃當下環境。可是在團體裡,處理方式是低調的,派了更多的師姊陪伴,這件事情應該是更提高關注,但事情就逐漸沒了消息,只是把它壓下來。
  這位學長的行為已是慣犯,聽說之前他就有類似的行為,我覺得他需要去找更專業的輔導了解他的狀況,但後續聽到的,只是多很多師姐陪伴他,多關注他在道場的行為,他參加營隊的時候,多派師姐去陪伴那組的組員,避免再度發生這樣的狀況。但我覺得這樣效果還是有限的,因為男女是分開不同的寮房,他在寮房時,我還是有看見他做不適當的肢體接觸,我覺得他已經變成習慣了,幾乎對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行為,我目前沒有被騷擾,可能我看起來很兇吧。
  另外是男生對女生的肢體騷擾,他是用撒網式,知道那些女孩的通訊,然後用語言、一些LINE訊息做各種騷擾,幾乎每個年輕女性,只要那個區域有年輕女性,通常都會受到這樣的騷擾。到後來,事發的區域幹事,或者是指導的師姐們,處理的方式就比較直接,把他驅除道場。但我覺得只是讓他離開這個道場,但他這個行為並沒有矯正,這樣切割出去,也沒有太好,還是要進一步有專業的人去輔導這樣的行為,不然他到別的地方還是一樣,繼續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需要性別意識進入組織裡。
  這兩個處理的方式不一樣地方在於,前面一直陪伴的那位慣犯學長(騷擾男生的那位),因為他是在這個體系長大的,他的影響層面目前還沒聽說有更嚴重越矩的行為,如果真的出現嚴重的狀況,他會被除名。這樣是最直接的做法,但如同剛剛說的,還是要輔導介入,去了解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可能跟家庭背景或者是生活習慣有關係。後面這一位是中途進入這個道場,可能是他知道這裡師姐、師妹很多,所以他進來,可能在別的道場也被趕出來,這是目前遇到比較相關的問題。
  希望自己在宗教信仰中聽到多元的聲音,不少年輕人還是有這樣的需求,長輩其實也有,只是那個聲音沒辦法發表。希望可以透過這次營隊,大家討論出其他的想法,更好的做法,回到各自的地方,去散播這樣的想法或是宗旨。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不知道其他國家有沒有這樣的活動,台灣目前好像只有這個「性別友善自在營」活動開始注重這件事情,覺得在宗教界還是比較想要維持傳統的思維。
  目前遇到類似的事情所採取的行動,我是陪伴那位剃光頭髮的女孩,因為跟她比較認識,了解她的作風。同時我也很了解師父、道場、師兄姐們要求所考慮的點,她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影響整個團體的規定,這樣的突破可能會影響到戒律,站在立場不同,所以擔憂的不同。這次很多道場舉辦的營隊她就沒辦法再參與,都被退件,我跟她說,道場有很多服務需要做,不是只有做她想做的,可以去嘗試做別的事情,不是只有這幾個營隊可以參加,還有很多可以做,就看她願不願意做。我以鼓勵的方式嘗試療癒她,因為她其實憂鬱有點嚴重,也有焦慮,本身家庭環境給她的壓力蠻大的。
  我知道很多團體內二代或三代想要再回來,而不想參與的原因,其實很多都是覺得戒律太多,或是比較傳統的東西存在著,所以他們覺得不自在。目前的社會風氣或者政治正確,覺得這樣多元的聲音是主流,年輕人大部分都有一些獨立的思想,比較不會想要信仰宗教,因為沒有人,沒事想要去拿東西綁住、拿戒律去綁住自己,法律就算了,所以就越來越少年輕人信仰。希望在這些戒律之中,能否有一些突破,我覺得會蠻好的,而且將接引到很多年輕人進來,就像這個營隊,會看見來自不一樣地方的人,其實只要願意,年輕人都有。
  我在道場培訓的時候,曾懷疑人生,旁邊的人年齡都六十起跳,自己好像來錯地方了,而且他們的團康活動,自己真的覺得格格不入,就覺得「天啊,這是什麼音樂,這輩子都還沒有聽過的。」團康活動也不有趣。雖然年輕人有,但大部分還是長輩,年輕人的數量也在遞減,真的會參加宗教活動的偏少,會願意進階培訓就更少,很多都是到青年團,後面就斷掉了,不培訓了,因為面臨到出社會,然後大家會以工作為優先。我覺得沒有不好,只是要怎麼取得平衡,這件事情還滿重要的,我是覺得「什麼時候才叫做準備好?」就像很多人說要退休,怎樣叫退休?什麼叫準備好?我覺得這件事情很難定論。我一直聽到領導法師一直說來不及,來不及,她的來不及有很多層面,可能是說自己的生命,快沒辦法繼續完成想做的事情,想做的事真的很多做不完,但生命還是有限的。
  關於建議的部分,這次參加的人,未來可以當小隊輔,或者是討論出一些架構、策略,看要如何在各個團體內推行,一起想辦法。遇到的問題怎麼來解決?可以分主題,就比如說,這是針對某一個團體,這針對另一個團體,去了解那個團體遇到的問題,想盡辦法找到破口,然後跟昭慧法師或是有影響力的人,一起去發揮,有點像是一個支持團體,大家在這裡互相幫助給予一些溫暖,但是是有建設性的不單只是同溫層。這是個很棒起點,是一個接引年輕人的好方法,特別是多元性別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可能很想要信宗教,但沒有那個地方可以讓他自在。
  昭慧法師勇猛心很強,是我的偶像,蠻被她感召的,她真的是宗教界需要的聲音,而且站在少數,可以勇敢地一道道突破。就像之前同婚議題,昭慧法師到立法院的論述,我聽了都會落淚,起雞皮疙瘩,站在佛教的觀點講得很好,站得住腳。雖然媒體上形容戰光明頂,有點娛樂化,但昭慧法師是個知識涵養很高的人,一般人可能還接受不到,沒有抓到那個深意,就以表面形象去看。昭慧法師很不一般,但就是因為她很不一般,所以有一批人很愛她,希望大家以後一起努力。
  最後我想補充,「我愛昭慧法師,有妳真好,謝謝妳的慈愛,看見了我們,疼惜我們。」

高芷涵
宗教真正想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印象比較深刻是在爺爺跟奶奶的喪禮上,他們大概間隔了三年過世,喪禮屬於佛道混合的,有一些法師,師姐,師兄來帶領我們做一些儀式,在那些儀式裡面,讓我感覺到有很多對女性不公平的地方。爺爺、奶奶生前其實並沒有非常明顯的重男輕女,雖然可能他們會說類似的話,但是實際上對大家都一樣好,沒有在分內孫、外孫。但傳統的喪禮,會要求以男性為主,男性來領導,帶隊,師父給什麼東西都是一定給男生,禮儀公司也都會優先徵詢男性家屬意見,甚至在言談間流露出對女性家屬的不尊重。類似這樣子的種種事,會讓我覺得,雖然喪禮功能應該要有撫慰家屬的作用,可是這些儀軌,卻造成我們家人之間有些裂痕,實際上真的是這樣。
  同時,我知道佛教的理念是強調眾生平等,念佛經會讀到追求大家都是幸福和樂的內容,但也有發現文本中有認為女轉男是較好的這樣的經文。所以我很好奇想更加了解,佛教及各個宗教,到底是否可被不同的方式詮釋?因為家屬通常在喪禮中,對這些儀式都不太了解,所以禮儀公司說什麼,我們就一定照做。
  自己不喜歡一切都聽別人安排,所以想親身體會這些宗教,真正想要傳達的核心理念,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現在正走在探尋的路上。我的工作(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有些與翻轉傳統文化裡性別不平衡的現象有關,例如之前曾經和「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的郭慧娟老師合辦死亡咖啡館的活動。我們會跟大家討論,觀察目前的傳統文化或宗教裡,哪些現象值得討論或改變?類似這樣的議題,以彼此分享經驗的方式,探討改進的方向。
  協會透過社群媒體分享一些不一樣的做法,讓大家知道實際上真的有人在做,有很多變通的方式已經實踐在工作中。我們之前曾經發過一篇文章,是民眾私訊我們,說要寫性別平等的訃聞,因為傳統的訃聞都是男生排在前面女生排後面,然後分內外。他不想要這樣,剛好協會創會理事長蘇芊玲老師的母親過世時,訃聞就是完全照長幼排行,沒有分男女。我們除了提供給這位網友參考,也為此寫了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那則貼文獲得很大的迴響,那位民眾看到也很感動。有一個實際的行動搭配廣發,因為有時候行動沒有發出來,大家也不知道有這種事,就會被說沒有人這樣做,自己就不敢說。
  目前為止,我覺得大致上都非常好,有超出我的預期。因為我第一次來佛學院,想像中是比較像寺廟,可能附近的一個小房間這樣,沒想到這裡蠻有設計感的,一個學院區就是一個校園,令人印象深刻。明年再辦下一屆,我覺得可以在報到之前,於LINE群組裡面先把我們早上聽到的生活規約直接文字化,因為我現在其實有點忘記生活規約內容,但感覺又很重要。剛剛師父在講要怎麼排隊取餐的時候,有點難想像,因為沒有來過。
  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昭慧法師的分享,因為之前一直在各大社群平臺、新聞媒體上看過她的倡議,今天實際聽法師本人講關於「八敬法」的事,這樣的討論我覺得是很有力量的。白紙黑字寫下來的東西,很多人都覺得難以去挑戰,但聽到法師說:要看這些東西,詮釋的話語權是在誰手上等等,這種反思的角度我覺得很不錯。這其實有一個判準的標準,雖然白紙黑字寫在那,可是它一定就是真的嗎?這樣的思辨很重要,今天聽討論開啟了我對宗教新的認識。
  聽起來這是第一次舉辦這個活動,如果成果有出來,我希望跟身邊更多朋友分享,希望將來有更多不同性質的活動,比如工作坊形式,針對不同年齡層,或是老中青不同世代,都有機會對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跟很多公部門有交流,希望他們多多推動性別平等政策,地方政府就很明顯,如果新北市看到台北市有做這個,就會覺得那他們也要做類似的活動。宗教界我不知道是否會如此,如果有個團體做這麼成功,那其他宗教團體會不會覺得也不能輸之類的,不曉得。教育界至少還有一些法令大家一定要遵守,我覺得大家都有自己辛苦之處,相信宗教面對的阻力,一定會比教育界強很多,所以真的覺得很佩服主辦單位,謝謝。

梁晴朗
學習聆聽異己、向異己學習,無論彼此有性別上還是宗教上的差異

  五月中,自在營的小隊輔辰瑋因認識我們教會的牧師的緣故而聯絡我,向我推薦自在營並希望營隊裡有更多的基督教青年,我隨即詢問教會夥伴們的意願,最終我們一行六人以「羅雅教會青年代表團」的名義參加營隊。
  自在營真的是一個能提供學員安全的對話空間,從而得以自我增能且進一步發想「如何締造更性別友善宗教環境」的活動,因此我們穿著教會的背心與昭慧法師和不同宗教的友好合照,是想肯定主辦方對營隊宗教多元與友善的努力,且希望傳遞一個信息:要學習聆聽異己、向異己學習,無論彼此有性別上還是宗教上的差異。
  「對立、對話、共願、同盟」是在營隊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那是昭慧法師在第二天的性別友善宗教對談會中,在討論建構性別友善信仰空間策略時所講的。法師說當我們行動時,不要害怕對立的出現,因為那代表在群體裡有不同的意見和立場,而唯有認知到這件事才能作進一步的對話,然後在對話中,我們或許會發現到彼此的共通點比想像的還多,或是找到與我們想法類似的夥伴,且都懷有促進性別平等的共同願望,最終結成同盟。
  對談會中還有「通靈少女」穆斯林代表劉柏君教授,她指出先知穆罕默德與最原初的古蘭經都是尊重女性並提倡性別平等的,和民間宗教學者溫宗翰博士,他說明了民間宗教需要透過日常的信仰實踐來促進性別平等,還有真光福音教會張懋禛牧師,他肯定同志團契與同志成為教會領袖的重要性,並認為多元的上主觀與創造神學能成為酷兒基督徒的神學資源。
  經過不同的法師、牧者與宗教學者在營隊裡進行多元的宗教與性別的對話和交流,還有禪修與正念的練習後,我想不只是我們學員,其實來協助的法師們,還有營隊裡的每個人也有所學習和獲得。這是台灣宗教界首個跨宗教的性別友善營隊,所以我認為我們參與了一件歷史大事,羅雅教會也成為了全台灣最支持本屆自在營的基督教會,更因為我們願意「聽道且行道」,我們持續在創造台灣宗教界的性別友善歷史。
  我最後期盼並祝願明年繼續有更宗教多元、更多討論、更有宗教與性別交織性的自在營!

Robin
集體共同對抗歧視的力量,公平正義的社會終將到來

  這是一個從6/29到7/1,三天兩夜,釋昭慧法師在桃園佛教弘誓學院舉辦的營隊,不限資格,膳宿全免,主題是宗教與性別友善。
  召集人昭慧法師長年關注社會不平等議題,提倡入世的佛教觀點,特別在性別議題上耕耘多年,除了佛法更擅於用邏輯、倫理學辯論,並且在同婚公聽會中一戰成名,這也是我慕名前往的原因之一,雖然釋昭慧法師辯論起來相當犀利,但在學院中遇到法師以後,發現法師本人非常親和而且慈悲,相當關心學員,非常非常在意公平和學員生活,真的是貫徹「自在」營的宗旨!
  例如:法師不可以指揮小隊員做事、時常關心小隊員是否有住好吃好等等……。從這些細節可以發現,法師的理念是貫徹始終的。
  作為沒有特殊信仰的人,參加這個活動,交到高品質的朋友可能比我一年各式交友管道的收穫還多。因為營隊可以和真人互動相處,也有許多真心交流的時光。這次活動的男女比大概是男生佔了75%。小隊員的人數大概在40人。會分成六組,每一組有一位輔導法師,一個小隊輔,因此一隊會有8-9人。大家可以暢快的交換各方意見、討論自己的生命經驗,是真的讓人很喜悅的事情。
參加的人(小隊員)來自各路人馬:
  1.本身是佛教徒(福智、佛光山、慈濟……等)。
  2.性別友善的教會教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羅雅教會等)。
  3.對以上信仰都願意接觸者。
  4.對於文史哲心理宗教有興趣者。
  5.社運人士、在NGO、性別平等機構工作者。
  6.學者(教授)、就讀性別研究所之學生、研究者等。
  7.想過去交朋友的人(筆者本人)。
  雖然不同宗教的教徒也有很偏激的人士,但是這次交到的朋友都是友善的人。或許受到教義或教誨像是:慈悲、愛人、利他主義的影響,大家都很體貼、健談、真誠,跟他們相處起來很快樂,我參加交流、交友的目的也達到了。而且大家的另一面都很酷,模特兒、自媒體、網紅、大推主、腐男女……。和眾生相交換經驗和彼此學習,也帶領我走出舒適圈,使我重新被整合到社會之中。
  除了交朋友之外,這仍然是個學術型營隊,我還是很認真做了不少筆記的!先說說營隊地點,由於還是佛教寺院,所以寺院內不飲食蔥、蒜、酒、肉,帶進來的也請勿開封食用,這是對於寺院清淨的基本敬意以及尊重。不過對於學員的飲食一點也不嚴苛,早餐除了清粥小菜也有白飯和其他選擇;在營期間似乎可以吃到奶素(某一天餐點有南瓜起司焗飯),因此應該也不必擔心缺乏鈣質攝取。
  不得不說這邊飲食其實非常豐富,又兼顧營養。每天都可以吃到豐富的水果(芒果、小番茄、芭樂、香蕉、黃色奇異果、火龍果);食物更是不得了的好吃,許多小隊員都讚譽有佳!食物口味豐富,料理方式多變,也有許多炸物。以下舉出幾樣營隊期間吃到的料理:咖哩飯、紅燒麵、炸天婦羅、芒果奶酪、南瓜起士焗飯、蘋果優格堅果沙拉、猴頭菇、麵線糊、素餛飩。每餐能選擇的餐點至少有十樣,還有湯(滿滿的料)可以喝。
  不過寺院的規矩是過午不食,晚餐稱為「藥石」,需用者僅取少許。所以豐富度會下降,不過並不需要擔心吃不飽。縱使是「藥石」,也仍然菜色豐富。而且課程間都會有茶敘,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茶敘素點更是目不暇給,從滷味、三明治、麵包、蛋糕、中式甜點、麻糬到水果,真的也是十餘樣在任選。大寮(佛教寺院中稱廚房為大寮)的效率和烹飪技巧真的讓我非常驚奇。連茶敘時間的茶水也都是專業志工茶師現場以極好的茶葉現泡(柚花綠茶、蜜香紅茶、清香型烏龍茶)。只能說真的不怕吃不飽,只怕參加回來要變胖了!
  用餐都是自助式取用,但是第一輪取菜時,法師獨自一區、學員和志工獨自一區取餐。這是為了避免有些信徒對法師保持敬意,如果法師在自己後面取餐會覺得不好意思(補充:昭慧法師提及:「這是為了避免佛弟子謙讓出家師父,而造成秩序混亂,不得已只好如此。因為最會謙讓出家師父的其實是佛弟子們」)。第二輪取餐以後則沒有分別。
  這裡的行堂(即用餐)規矩其實相對較少,給予學員相當多的自由。(在其他道場會要求完全沉默、添飯需學習特殊的行堂手勢、或要求「龍口含珠、鳳頭飲水」以及持碗筷姿態、餐具擺放……等等)開飯前需要唸誦二時臨齋儀(這個過程稱為供養)才能統一開飯,而大家吃差不多時會再唸誦一段經文表示用餐結束(稱為結齋)。這個過程不強迫,如果有其他宗教信仰,或不能接受者可以保持靜默等待儀式結束。除了漢傳佛教的供養、結齋,營期期間也有幾次是藏傳佛教的儀式,或請卜莎崙牧師、張懋禎牧師分別用廣東話(卜牧師來自香港)或中文帶領大家餐前禱告。就算不是以基督教的方式開飯,用餐時偶爾也能聽到基督教的聖歌,讓大家能沉浸於不同的宗教氣氛中用餐。
  早課、晚課是寺院的日常作息。內容有誦經、迴向等。早課開始之前會暮鼓晨鐘,提醒大家集合。地點都在法印樓的禪堂。早上的暮鼓晨鐘會在4點30左右開始,半個小時後約5點,就會開始早課。早課的時間約30分鐘,5點30會結束下殿。這個活動算是宗教活動,因此是自由參加並不強迫。
  第一天晚上靜坐之後,約9點會暮鼓晨鐘。第二天晚上的晚課也是自由參加。不願意參加者,報備後可以自由活動。暮鼓晨鐘則是接在點燈祈福活動後。
  原本第二天晚上有個才藝表演,但是因為沒有人有任何的準備,因此只有在無諍講堂點燈祈福。晚餐前會發祈福小卡,請大家寫下願望後,掛上祈福亭。晚上8點祈福時大家會先在瑩恩樓外面排隊,聽著聖歌〈奇異恩典〉步入大殿。卜牧師以及法師會將手中的燭火慢慢傳遞給每個人,以接力的方式點燃大家手中的蠟燭。大家靜默祈福,然後慢慢上前把手中的蠟燭放到佛陀前,排成不同宗教的象徵圖案。最後大家聊聊天、聽聽現場的音樂和享受氣氛,晚上九點的時候續接暮鼓晨鐘。
  祈福過程中沒有相當明顯的宗教氣氛,單純訴說心中的願望,為了天地祈禱,過程中帶給我的心中極大的祥和。我都覺得我來了就是不設限的體驗看看,但後來想,能勇敢嘗試真的是太好了。當然,不想參加的同學向小隊輔報備以後都可以自由活動。
  話說暮鼓晨鐘以前學習成語,真的以為是早上敲鐘,晚上擊鼓。實際上早上是先敲鐘,後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鐘。暮鼓晨鐘以樂器演奏來說,也非常具備多變、複雜的技巧。就算是不帶宗教信仰者,也值得靜聽欣賞。
  這次的營期總共有三天,三天的課程大抵上都是在無諍講堂授課,營隊手冊上有非常多空白可以做筆記。因此無須再準備筆記本。

釋昭慧法師的〈佛門性別問題現況及改革芻議〉:
  依據佛教典籍談論性別秩序,主要討論女性的性別歧視,並提出改善策略。
  (釋昭慧法師的語速極快,論點有力,釋義學的手段非常漂亮,聽完更是佩服)

釋見岸法師的〈利他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雖然都是在談論利他主義,但是可以瞭解到利他主義和性別友善的關係在於——不能因為自身的快樂/快感,做出自傷傷人的歧視行為,增加他人懊惱與世上苦難。(這門課的主題很哲學,但是釋見岸法師的教法非常生活化,又能適當融入佛法)

釋性廣法師的「專注力之培養」、「洞察力之開發」共有兩天兩堂課:
  1.「專注力的培養」第一天教的是禪修的內容,目的是要讓被歧視而身心難過的人能透過禪定的方法遠離痛苦得到快樂。理論課上完以後,會有實習課實際去法印樓三樓的禪堂靜坐。
  2.「洞察力之開發」第二天教的是智慧覺察。要消除歧視本身要有更多同感智慧,會教導佛教中的地水火風四界學說。本堂課沒有移地實習。
  以上兩堂課除了佛教學說,會大量引用人體解剖學以及生理學的知識,可以說是非常非典型的禪修教學。
  這邊我想了一下可能會比較有爭議,「專注力的培養」會去禪堂靜坐,靜坐完,接著就是靜聽暮鼓晨鐘(誦經+祈福)。我參加其實就是要體驗宗教,所以去的時候並沒有排斥感。但是如果有宗教顧慮的同學可能要自己先想好,要不要繼續參與禪堂的活動。
  這種帶有宗教性質的活動其實是自由參與,跟小隊輔報備以後,就可以在這個時段自由活動,不帶任何強迫性。(其實這個營隊的團體生活壓力非常小,自由度也相當高,真的是在貫徹自在兩字。)
  而禪修的部分我是第一次接觸,由於完全沒接觸過,對於背後的佛學理論可能一時難以接受。但就像中醫也有其神秘的五行理論;就算是上瑜珈課,老師也會要求學生察覺自己的呼吸和肌肉張力變化,甚至有些老師上瑜珈還會強調脈輪/查克拉的重要。我覺得既然來了,就帶著不設限的心態去嘗試看看也無妨。更何況正念冥想幫助身心平衡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也是一種臨床上治療焦慮的替代療法。而且就算坐不好、腳麻或動來動去其實也沒關係,在這邊也不會受到任何苛責。

性別友善的宗教對話:分為早上和下午場
  早上場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臺灣民俗信仰的四位學者或宗教導師就以下兩個問題分別發表短講。
  這兩個問題分別是:「各宗教如何建構性別友善的系統理論?」以及「各宗教如何提供性別友善的信仰空間?」
以下節錄一些老師的金句(個人理解詮釋,非逐字稿)
  劉柏君教授(即索菲亞老師,伊斯蘭教友):心中有暴力,什麼宗教都是暴力;內心有和平,無論什麼宗教都是和平。
  溫宗翰博士(台灣民間信仰研究者):民間信仰的性別友善隨時代而產生,無法由理念架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並舉出許多已發生的典範轉移,如:八家將的藝能不再考慮男女)
  張懋禛牧師(真光福音教會牧師):當社會現實問題大到足以改變習慣性的想法及觀點時,神學應該進行反省,改變聖經的詮釋來回應。(引用自神學家Juan Luis Segundo)
  釋昭慧法師希望宗教團體和性少數族群、弱勢者應該要能現身、對話、共願然後同盟找到性別友善的秩序空間。各個團體應該團結努力,促使國家的體制改變,共業就要用共願打破。
  也希望信仰者看見現況,在反歧視法的公聽會中信仰發展被用來當作團結宗教勢力排除異己、壓迫少數的理由。歧視的本身不是神聖,而是卑劣、黑色的力量。我們應該看到差異時,應時時省思、求同存異,讓信仰因人和社會的需求而演化。
  下午場是香港眾樂教會卜莎崙牧師的分享:
  牧師提及香港因為基督教人口更多,保守的教會時常以片面、武斷的經文創造歧視,而這有違基督教精神。教會真正做的應該是締造公義的社會。同時也提及香港經驗,眾樂教會如何透過講座、熱線、課程、義工、出版品,從社會以及教育層面改變現況。
  這次營隊讓我思考,宗教要保存的是歷史文化的戒律,還是人性中的美善?特別是當這些歷史文化遺痕,已經成為當今壓迫弱勢的根源、違反人性尊嚴、造成他人的痛苦、創造不平等的社會歧視時,宗教應該尋求新的解釋方法,避免成為萬惡淵藪。而信仰者、弱勢者更應該團結,凝聚意志,促使政府行動,改變不正義的體制。
  這次是第一屆舉辦性別友善自在營,原本招收的小隊員人數預計是100人,最後只招到50人左右,許多人還突然在行前退出,營期實際人數只有約40人。而中途離營的人也不少(有些人不可抗力),以致於最後一天討論時有些小組人數太少還需要併組。最後拿到結業證書的人只有20名左右。
  翻開營手冊其實整個活動動員的人力超過100名,當小隊員在講堂用餐的時候,齋堂內也有許多志工,他們都為了活動的圓滿進行盡心盡力,事前據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籌備(但據說釋昭慧法師討論10分鐘就決定辦營隊,然後隔天就想好大致規劃,行動力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作為受惠良多的學員,只能寫成這篇文章回饋大家的努力。最後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團結,信任彼此。因為當我們凝聚,少數就不再邊緣。集體共同對抗歧視的力量,公平正義的社會終將到來,讓每個人都能有尊嚴的被對待。也祝福這個營隊能一屆又一屆一直辦下去,直到歧視終結之日。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