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學術很重要的是依於文本講話

──〈對印順導師「解脫門」的著作評述〉論文發表的現場回應

 

筆錄歆融、釋耀行 

 

昭慧法師:

朱教授的論文,我聽了以後有一些詫異,比如:你直接認定印順導師是以「自宗」來解釋「阿含」,而且是以中觀的自宗,那你完全違背了作者他本身的自我定位。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宗一派的徒裔,這點你一定要尊重。而且,他對於他為何非「一宗一派之徒裔」有很多的論述,你不能抓住《空之探究》一本不放。

再來,就是你要理解「阿含」,印順導師怎麼研究「阿含」,你不能只看《空之探究》,然後就認定導師是這樣來看待「阿含」的。他的《佛法概論》其實就是「阿含講要」,他的著述有很多地方,包括《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也有提到「阿含」,絕對不是你所說的聖旨主義,這個讓我聽了非常嚇一跳,怎麼會把印順導師扣到「聖旨主義」裡面去?

我個人也研究「阿含」,所以很抱歉,我非常不認同你的想法。確實,三解脫門並不是在《阿含經》裡面非常頻繁出現的一個詞彙,但是「空」或者「無相」,或者「無所有」,或者「無量」,也不是我們稱性發揮的,所以不能說因為它出現在很多地方,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就可以去給它附加上很多的想法。印順導師的《空之探究》,確實有把「三解脫門」跟「四空定」之間的一些可能性做連結,但那並不是「阿含」的要旨,他只是提出一個可能性,將四空定的內容與次第對應到唯識學派唯識無境的理論。他是要做一個歷史上的學派理論連結,印順導師可沒說這是所謂的《阿含經》要旨。

另外,你認為《阿含經》主要是在講「用念住反覆地做行為模式的改變。」你只講了一部分,你讀《阿含經》永遠要記得,八正道裡面第一個就是正見,而且我要明確的告訴你,在《雜阿含》262經裡,闡陀就是因為不能夠正解「無我」跟「空」義而產生恐懼,當他向阿難請教的時候,阿難回答:佛為迦旃延所說經,就明確講到「離於二邊,說於中道」,就在那個當下,八十多歲的闡陀立刻開悟證得初果。所以這整個過程裡面,「離於二邊,說於中道」的脈絡絕對是正見,而且是非常核心的正見。你如果正見都不具足,你如何知道你後面這個念是正念?如何知道你的知是正知?所以這個見地一定要在前面,絕對不是你所說的,只是行為改變,行為模式的改變是一種慣性的斷捨離等等。

特別是你提到說「阿含」的要旨是「離欲」,我真的嚇了一大跳!「離欲」只是一個基礎,並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是要從離欲開始,最起碼色、無色界就已經在斷離欲的過程中繼續進步。所以《阿含經》的面向非常多,我建議你不要去抓住一本《空之探究》,就認定印順導師是中觀學徒,也因此必須要為中觀的學說去跟「阿含」做對接,我覺得這樣的一種說法完全偏離了作者的原意。

朱倍賢教授:

兩分鐘是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的,那就是一個基本的立場,我已經講述的非常清楚了,印順長老他自己有提到,別人把他定位為中觀他的保留態度,其實我已經提到了,印順導師他的闡述,我們在學術的探索上面可以有繼續探索的空間,並不一定是作者他講什麼,我們一定就是照本宣科的接受。

至於正見的問題,離欲的問題,這在起碼一打的阿含跟尼柯耶裡面都有提到,virāga是佛教最終的意志,正見的定義在原始經典裡面,就是能不能夠認同離欲,而不是說能不能夠認同諸法沒有自性。

這個話題牽扯到太多了,所以這是一個基本的回應。

謝謝!

昭慧法師:

我覺得學術很重要的就是依於文本講話,如果研究哪一個作者,也是依於這個作者的文本講話。你如果認為作者所說非實,你必須提出非常強烈的論證來推翻他,那麼這才叫做學術。不是你自己給他下一個定義,說他是聖旨主義就是聖旨主義,說他是中觀學者就是中觀學者。印順導師親口也跟我說過,他說:「我多談緣起而少談空。因為空會容易有一些歧義,而且這些歧義經常會滑入惡取空。」所以他多談緣起而少談空,這一點我覺得一定要加以尊重。

至於其他離欲等等,我覺得那是基本佛法,根本無關學術,這就叫做佛法ABC,沒有所謂「離欲」是「阿含的重點」這回事,這個講出去真的會被人家當做笑話,「離欲」只是其中一個要素,但是「離欲」之後的自我感其實依然還存在,那個才是重點,應該要解脫的是那個地方。前階段的「離欲」,只要有色界定的人都可以離欲,但那並不表示得到解脫。

朱倍賢教授:

對於不是具體的學術資料的討論,我可以保持緘默的。

昭慧法師:

對不起,我沒有所謂的「不是具體」,因為我也是一個學者。你不可以認為你才是學者,我們不是學者,這是非常有攻擊性的言語,而且沒有學術根據說我說的不是學術,只有你說的才是學術!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