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人間佛教的奉行者

                超定法師(美國洛城觀音禪寺住持)

  隨著自然科學的昌明,醫療技術的進步,帶來人類壽命的延長,世界上百歲以上的人瑞已不少;活七十歲的老人不算稀罕了。但對於這位人間佛教的奉行者──傳道法師,因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福報有限,業障深重」。

    從少年開始,歷盡生命的險難;屢次從死亡復活過來。尤其壯年以後,為實踐「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表現「忘己為人」、「盡其在我」、「任重致遠」的菩薩精神,罔顧色身的勞累,夜以繼日地消耗能源,以致積勞成疾,百病纏身。在佛門裡的大乘法師,「為佛教,為眾生」而勞死者,比比皆是。今逢傳道法師七十壽慶,由同見同願同行者,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昭慧法師、佛教史學家藍吉富老師為發起人,慈濟大學教授林建德先生任執行主編,呂姝貞居士負責聯絡,佛教弘誓學院進行祝壽文集的編輯。承編委會諸大德的慈悲,給我有分享法喜的機會,藉此祝壽的因緣,略述我所認識的傳道法師。

我與傳道法師的因緣

  我與傳道法師的因緣,屈指一算,大約有半世紀之久。當民國五十年,我就讀於福嚴學舍,有一天朱居士(即後來出家的傳道法師)來探訪他的弟弟和師兄──心宏、心義二位同學。心宏是最古意的行優沙彌,心義是開證長老親帶上山入學,最年輕的學弟。當時續明法師主持教務兼舍長,院規限制極嚴,無重大事故,不准約會親友;會客時間最多三十分;除當事人而外,其他人不得擅自入內。客人走後,心宏同學告知,那位朱居士便是他俗家的哥哥。

 傳道法師自十六歲接觸佛教,即有出家為僧的強烈出離心。本來也可以出家做沙彌,滿二十歲再受具足戒。但問題是:國家兵役法,兵役年齡一到,出家人還是非當兵不可,換句話說,就是擺道還俗。服完兵役,如道心未退,善根深厚者,再回寺院過出家生活。國法如此,為免出家又還俗的麻煩,那就等待當完兵,盡形壽出家修梵行吧!親教上人續公,他精通戒律,不贊同以比丘身份去服兵役。所以在佛學院的學僧,除非已服役退伍,不鼓勵學僧登壇受比丘戒,只傳授沙彌十戒而已。顯然,傳道法師在做居士的時期,不但通曉佛法,也了解戒律,計劃服役後,加入僧團,以負起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的任務。

 我是在五二年以沙彌身份入伍,經過前後各八週的中心訓練後,分發到三十四師長城部隊,碰巧遇到朱居士。不過他已經準備退伍了,很高興地,他就要捨俗入僧。遺憾的是,無緣參加他的剃度大典。他在高雄宏法寺剃度出家,繼則訪師問道,進入戒光佛學院、中國佛教研究院,親近德高望重的賢頓長老、白聖長老及其門下諸大法師。學業之餘,編輯佛教月刊,應邀到北部各大專佛學社宣講佛法。由於「君子之交淡如水」,「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天性,各忙各的慧業,默默耕耘,為未來奉獻佛教而努力。彼此之間,從不通音訊。一直到他奉恩師之命,南下襄理法務,我從美國回來,在妙心寺的敘晤中,才知道他受印順導師思想的熏陶,致力於人間佛教的弘揚與實踐。離開時,他送我幾套錄音帶,內容是印順導師與演培法師的著作,從普通話轉譯為漢語(臺語)。

    說來因緣真不可思議,他的剃度恩師送他到戒光佛學院,親近賢老、白老、淨心法師,順理成章地應在白老座下受記接法,而後出來主持中佛會及其所屬的支會,應聘為例年的千佛戒壇各級戒師,到處講經說法,宣揚傳統的佛教。而今,何故承受印順導師的思想,發願立足於人間的佛教,傳播釋迦的正覺之音?合理的解說,乃是機教相投故,人間佛教才是契理契機,既不違佛法本質,又能適應新時代,為全人類所需的宗教。

 傳道法師多次來美弘法,我都無緣與會。直到最後一次,民國八十八年秋,於離美返臺之前,由本寺與南加州學佛聯誼會合辦,在此主持兩晚的佛學講座,題目為:「如何修大悲法門」、「在家居士學佛次第」。很明顯的,這是拈「觀音禪寺」與「學佛聯誼會」兩單位的名稱,用以發揮佛法要義。此次三天兩夜的相聚,使我領教他的博學多聞,視野廣闊,佛法與世學兼通,善巧說法,雄辯滔滔。人如其名,「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自強不息的人間比丘

 比丘簡分為:樂獨住的阿蘭若比丘和樂群居的人間比丘。住阿蘭若,用功辦道,有修有證,確是法門龍象,堪受人天供養。然而站在菩薩道的立場,佛教的普及,如來慧命的永續,主體在於人間比丘。苦行僧的根性,離群索居,急於自了,不樂說法,不喜歡為眾生服務,顯然不合時代潮流,不能暢達佛陀入世利生的本懷。

    不過,人間佛教的菩薩道,在強調「利他為先」的同時,也不可忽略「淨心第一」,自我充實的本業。發心利濟有情,為表現菩薩的慈悲心行,務必廣學多聞,敦品勵學,佛法、世間法、五明之學,知己知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進而令對方心悅誠服,接受度化。般若之學,不是世俗的學問,從文字而觀照,達到實相般若;從聞思之中,樹立正見,引導正行,降伏煩惱,積集福慧資糧;於日用中做淨心的功夫,才能在菩提道上得不退轉。印順導師在〈人間佛教要略〉,開示修持心要:信、智、悲,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三心──菩提願、大悲心與般若慧,三者不可偏廢。這不是一般意志怯弱、懈怠眾生所能信受奉行的。在我所認識的同道中,發願傳承佛道,顯揚聖教,住持正法的傳道法師,便是其中一位難得的人間菩薩。 

 佛說精進為一切善法根本,從世間的淨化,出世間的解脫,乃至入世的菩薩德行,都必須精進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傳道法師其人,出生懂事以來,從工廠當學徒、學成做師傅、發心學佛、剃度出家、佛學院求學,到補校完成中學課程;研究三藏,進修禪觀,乃至出道以來,為人師表,說法度生,投入文化、教育的志業。

    在人生旅途上,七十年的歲月裡,不論是什麼身份地位,扮演任何角色,是學徒、師傅、學僧、法師,做什麼像什麼。因為他自我要求相當高,做人處世,研修經教,絕不敷衍了事,做表面功夫。由於他的剛毅不屈的稟性,自強不息的精進,如是因緣而有如是果報,歷數十寒暑的磨練、訓練,「吃苦當做吃補」(臺語)。如今,他是妙心寺住持,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董事長,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法雲文教協會、慈恩護法會、淨心文教基金會的導師。這些絕非世俗虛名,乃是能者多勞,苦幹實幹,辛苦深耕的成果,實至名歸也。

 想起開證上人的慈悲,耳提面命,愛深責切:「你福報有限,業障深重。」這句話像暮鼓晨鐘,時時在傳道法師的耳邊響起,為立志做稱職的僧人,為負起「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本份,為懺除深重業障,培植無量福慧,務必勇猛精進,自強不息地鞭策自己,向上、向善、向光明,向解脫、向菩提。

 老實說,對一般凡夫而言,哪個人福報無限?誰不是業障深重?幾十年來,弟子們發起為印順導師做生日,每次都被婉拒了;「等百歲再說吧!」為何不作生日?四眾齊集一堂,合唱生日快樂歌,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導師謙言:「沒有福報」,福報有限,所以不敢勞師動眾,有損福報。眾所周知,印順導師智慧如海,著作等身,度人無數,但他很惜福,很謙虛,不讓弟子集眾為他祝壽。作為導師的門人,傳道法師自愧福緣不足,警覺業障重重,上人的慈誨,激發他自強不息,終於才有今天的不凡成就。逆緣、順緣,皆是增進道業的增上緣,信然!

印老座下忠誠追隨者

 傳道法師出家、學道,讀戒光佛學院、中國佛教研究院,乃是賢頓、白聖長老及其門生所主持的道場,與印順導師無關,所以他不是印老的學生。但依我對傳道法師的認識,他出來弘法,所講與所行,在在處處,思想源頭,無疑地,他繼往開來,發揚人間佛教不餘遺力,不愧為導師門下的忠誠追隨者。

    或問:誰是印順導師學派的傳人?師承導師的思想,不但有能力跟著講,宣揚精深的法義,進一步地接著繼續講,開顯其微言大義?這是見仁見智,涉及人我是非,難有定論的議題。我是民國四十七年起,就讀於續明法師主持的新竹靈隱佛學院和福嚴學舍。六年之中,印公導師並沒有為我們講過一經一論,只在開學或畢業典禮,講講開示而已。

    我的記憶中,女眾佛學院的學生聽過導師親講《成佛之道》;中國文化學院請導師為教授,向大學生介紹佛教,講般若學與佛法概論,當時有幾位出家同道前往旁聽。導師創立慧日講堂,承擔第一任住持,為信眾講了幾部經論,如《維摩詰經》、《妙法蓮華經》等。續公託人借來錄音帶,在福嚴學舍晚上自修時播放,當時聽懂的同學,寥寥無幾。說實在話,我今略解大乘各系,中觀、唯識、真常,以及人間佛教思想,都是離開佛學院後,精讀導師的著作,靠自修得來。

    民國五十八年秋,導師計劃重編其著作為《妙雲集》,演公推荐我和如悟學長做校對工作。奈何業障深重,失去當面親聆教益的良機,至今想來,不勝慨嘆。不過,近十幾年來,在仁老的鼓勵下,我也搭上人間佛教的列車,隨緣講說,宣揚人間的正覺之音。

 話說回來,印順導師有哪些得意門生?據我所知有四位:妙欽、演培、續明、仁俊大法師。續公於四十八歲,示寂於聖地;妙欽法師在菲律賓弘法,五十六歲往生;演公晚年長駐星洲,一生說法不輟,八十高齡,上生內院。如今碩果僅存者,仁俊長老一人,來美約四十年,淨己化他,夙夜匪懈,乃導師門下,最尊嚴、最精進的高僧,在北美成立印順導師基金會。導師講說有關人間佛教的論題,編入《妙雲集》的幾篇文章,都是仁公親聞的記錄。仁公在全盤佛法及印順導師的思想研究,相當深入;對聞思修三慧,用功至勤,乃當今四眾同欽的一位老法師。

    印公來台,自創第一道場──福嚴精舍,乃一研修佛法的學團,目的在於為已具佛學根底的僧青年,培植他們成為深入法海、精通三藏的弘法僧才。導師訂三年閱藏課程,法師們作筆記,定期呈繳研究報告。印公因體弱多病,僅指導他們自修,偶爾作不定期的專題演說。現今在世者,如妙峰、印海、修嚴、真華、通妙、正宗等諸法師(幻生、常覺已往生),便是當時來親近導師修學的。

    慧日講堂成立後,精舍在續公的住持下,改名為福嚴學舍。學僧主要來自靈隱佛學院畢業生。印公仍是導師,實際不負責教務。由以上事實看來,在印公門下受業的學生,深入研究、繼承思想、實踐人間佛教的理論者,屈指可數。因此,傳道法師雖然不是印老的學生,也不曾常住印公的道場,論關係,他只是私淑弟子。不過,他對導師的景仰,思想研究,下不少功夫,有相當的深度與廣度。對人間佛教的實踐,「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不只坐而言,又能起而行的人。在弘法的百忙中,每發現問題,絕不放過請益的機會。

    直到導師百歲那一年的三月十八日,我提前往華雨精舍拜壽,傳道法師等一群人同行,他還不忘請教《中國禪宗史》的疑義。早年還為歷史留下珍貴的紀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錄製《人間佛教的播種者──印順導師》上、下兩集。他的尊師重道,為法精神,令人感佩。他所弘傳的是原汁原味的人間佛教,所以我肯定他是印老的忠誠弟子。

悲願延年永續慧命

 《華嚴經》云:「若不說法度眾生,無以報佛恩。」為佛弟子,學佛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念念不忘「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既然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本業,只要有助於聖教的復興,能解救眾生的苦厄,本著「忘己為人」的精神,不眠不休,盡形壽,獻身命,甚至捨頭目腦髓,蹈湯赴火,在所不辭。所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菩薩的至高理想,「上求佛道」,要從「下化眾生」的過程中去完成。是故菩薩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強調積極利他;利他即是自利。在性空見的引導下,眾生如幻,佛道如幻,無我無人,無自無他,還計較什麼?

 傳道法師自從佛學院、研究院畢業後,即展開「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舉辦種種弘法利生的活動,如向知識份子大學生、、學校老師宣揚正信的佛教,應聘為監獄教誨師,以及各佛學院講師。尤其是住持妙心寺開始,三十多年來,推動寺務興革事宜,到各社區弘法,在廣播電台、衛星電視台出廣長舌相,令法音暢流,淨化社會人心。文化事業方面,發行《妙心雜誌》,出版《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印順.呂澂佛學辭典》等,頗具深度的各類專書。

    在身兼數職的情況下,幾乎到廢寢忘食、不惜生命的程度。如此地長期勞累,以致病不離身,直腸瘜肉、糖尿病、難以救治的肝癌、群醫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只好死馬當活馬醫,謹遵佛制,服用「陳棄藥」──尿療法,因此偏方,治癒他的癌症。難怪他充滿自信,到處推廣他的經驗,宣傳尿療法的效果。

    近些年來,師友傳來消息:傳道法師暫時無意遠行弘法了,因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晚上睡眠需戴呼吸正壓器,以防缺氧而窒息。不過,我從《妙心雜誌》的報導中,知道他的弘法活動,從未中輟。遠程的美洲之行,確有困難,其他在香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弘法大會,他還是不會缺席的。為了堅持理想,永續慧命,再接再厲,與病共存,不廢道業,念念不忘為人間佛教而獻身。

    值茲傳道法師古稀之年,不作俗套的祝壽,同道們發起編集其人其事,以及有關人間佛教思想的論文。以文會友,以法相聚,以法互勉,意義深長。歡喜讚歎之餘,謹執拙筆,心香一炷,表達我的至誠祝福。悲願無盡,帶病延年,藉雜染色身,修證清淨法身;依有限的壽命,換取無限的慧命。身為人間佛教的奉行者,印公導師的追隨者,薪火相傳,正法久住,任重道遠,為法珍重吧!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