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佛弟子的「玻璃心」

撰文│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六三)

110.2.5

   昨天,偶翻臉書,看到了一位傑出社運界臉友的一段感言:

  「因為是法師,告別式不放影片,不念弔念文,只誦經,結果有些家人很生氣,說這樣怎能叫告別式,吵到有人退群,……」

  我忍不住跟帖問道:「為什麼法師告別式不能放影片?祭文也沒問題。這種說法不可思議。

  「出家前的生命歷程難道不能回顧嗎?弘一大師傳,哪個不是從他幼年說起?還有他的感情故事與茶花女演出呢!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也會回顧年少輕狂的歲月。

  「學佛者倘若如此忌諱表述在家時期的生命歷程,這未必是『如實正觀』的生命態度,也就難怪家屬會如此反彈。」

  另一社運好友跟帖云:「所以很多奇奇怪怪的規定真的不用太理他們,對得起自己良心不要遺憾比較重要吧?光是妳寫的悼念父親文就已經讓我在捷運上眼淚失守了!」

  「以後我死了還是要找釋昭慧法師替我安排比較妥當^_^

  子夜看到這兩段回應,我又跟了兩帖:「好在佛陀沒碰到這種佛教徒,否則《佛傳》得從佛陀半夜離開皇宮寫起,而他是王儲,他的家世,他的親眷,他的幼時故事,乃至他娶妻生子,都將被塵封了!」

  「請看我為出家母親請人剪輯並配樂的追思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OI4JE2nVs。」(知光師公追思影片由廖崇仁居士發心製作,其中的照片是我選輯的,旁白也是我撰寫的。)

  這位友人的臉書沒公開給所有臉友,所以恕我不直接連結轉分享,但我之所以將彼此的對話轉貼,是要表達一點:佛教界某些對「出家」角色的期待,真的讓人窒息!

  大家敬愛的印順導師,他的自傳《平凡的一生》,過往隻字未提出家前的一段婚姻。直到圓寂後,《平凡的一生》出現了重訂版,其中有如下兩段:

    十八年(二十四歲)夏,父親又在終日安詳睡眠中去世。「諸行無常」,「愛別離苦」,我在憂苦不堪中,成就了出家學佛的決心。當然,這一期間,也有可喜的,是引寶在十八年秋,生了一個男孩,取名「惠生」。出家好,但引寶呢?金娥呢?惠生呢?我不能不顧念妻兒。但不能從事農、工、商的我,能專心學醫、教學嗎?不可能!我的心,已屬於甚深的佛法,時時想到復興佛法,利濟人群。我終於在對引寶、金娥、惠生的深深歉意中,遠離家庭而去了!

    別離大陸四十多年了,八十九歲(民國八十三年)老僧,竟去大陸一遊,可說真是意外!……八月初一日,集合了同行的厚觀、性瀅、明聖、達聞、導遊蔡芳輝——六人,乘機抵香港,又轉機抵福建的廈門,……十六日,乘汽車抵海寧市(硤石鎮),住海寧賓館。惠生夫婦、金娥與長子陸子康,來賓館相見。別來六十多年了,相見不免有意外的感覺。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引寶已於民國三十四年去世。他們現在都住在硤石,所以我也不問故鄉是怎樣了。十八日是觀潮節,性瀅他們去鹽官(從前是海寧縣城),在錢塘江邊觀潮,惠生邀我去他的家,見到了惠生的兒子,茂榮與茂鑫:金娥的兒子,子康與子林:還有下一代的兒女。這麼多的人,是當年離家時所想不到的。大家相見,想起從前,都不免又喜又悲的!惠生、金娥等,與我們同行,返杭州,住黃龍飯店。

  這正是我所認識的印順導師,有情有義,有血有肉。他對我們這些法眷尚且慈護備至,何況是對自己的至親骨肉呢?

  充分理解印順導師為何到晚年才把這段生命故事寫出來,並且選擇於他圓寂後才公開。那不是秘密,但為了護念佛弟子們的「玻璃心」,他原本打算「塵封」這段如煙往事。他知道,他已屬於「佛教」,那麼,屬於「自己」的這段前塵往事,就不要擾動大家的心吧!

  但到最後,他還是輕描淡寫地作了婚姻與子孫的陳述,因為,這才是他生命歷程的真實全貌。

  果然,重訂版一出,就有眾多佛弟子「玻璃心碎滿地」,因為這不符合他們對「高僧」的期待。

  問題是,人家那時還沒出家,不可結婚生子嗎?那個時代,那個年歲,沒結婚才很奇怪,是吧!

  人的一生是一整體流動的歷程,怎麼佛教界會有這麼奇怪的做法,硬是在追思會上只准誦經,避談亡者出家前的「前塵影事」,乃至子女祭文與追思影片都被遏阻了呢?

  回到這位傑出的社運友人,其後在臉書中,我拜讀到她為出家父親寫下的追悼文,情辭懇切而令人動容。看完之後,不禁對她這位出家父親產生了更大的敬意,並且跟貼云:「這篇稍濃縮,就是很好的祭文!可惜了,那家奇奇怪怪的葬儀社!」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