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無私的風險與誘惑

Spring

   日前在網路版的《弘誓雙月刊》上,讀到昭慧法師對「不思議解脫境界」的一番解說,法師的論述是她至目前的人生結論,我相信背後一定有支撐她如是信解、如是言說,與如是實踐的主、客觀條件,以及更深層細緻的內省過程,只是在那樣簡略的陳述中不容易被看到,因此有時可能會引起誤會,例如,該文提到:

「在無限的生命流中,都是在為眾生付出;付出的過程中,就可充滿慈悲喜捨,所以不會產生憂悲苦惱?(昭文)
  
   令人生喜和令人生苦的因素是不一樣的,喜樂的因生起,不代表致苦的種子可以得到對治或拔除。人會受苦是因為執著,自私只是致苦的因素之一,因此單靠「無私付出」這帖喜樂的藥並不能解決生命的根本痛苦,像推動紙風車劇團的李永豐、吳念真,乃至自殺身亡的前寶萊證券總裁白文正先生,他們都算是比較慷慨、無私的人,也熱心公益,但這樣的生命慣性並沒有將他們從憂鬱和躁鬱的痛苦中釋放出來。

「人越在意自己,就越是苦悶;越不顧及自己,就越是快樂?」(昭文)

   在佛法中,所謂的「無我」,不是沒有我,而是叫人不要執著有一個永恆不變、獨立自存、具有主宰性的自我,所以,人對於短暫存在的那個具有假名、假相、假用的自我主體性,還是要很清楚的認知和承擔的。缺乏此種自知之明,在展現對他人的同理心時,很容易成為自我投射的幻影。

   因此,我相信「人越在意自己,就越是苦悶」,原因是這個人對其生命的某一部分執著了;但對於「越不顧及自己,就越是快樂」這樣的陳述,我則持保留的態度,因為有時人是因為覺得自己的事不值得管或不想面對,才會丟下自己那些「沒有意義」或「煩人」的事,轉而去管別人的事。

   對一個缺乏主體性或逃避自我、棄絕自我的人而言,當他把「不顧及自己」的那個自己,或「不斷對眾生付出」的那個自己,當成「我」時,那種龐大的喜樂、自尊和虛榮也是很麻煩的,其背後的心理機轉很複雜,不是一句「緣起性空」所能克服和解釋過去(explain away)的。不過,如果有人那麼利根,我也是很佩服的!

   此外,一般人習慣把「無我」跟「無私」或「犧牲奉獻」之類的語詞並列而談,我認為這不是恰當之舉,因為「無我」屬於智慧層次的體悟,而非道德的訓令。一個人如果對名相的意義掌握不精確,思考也就不可能清晰,思考如果不清晰,即便以善為名的行為,有時也是充滿罪惡的,所以才會有「到地獄的道路,是由善意所鋪成的」這樣的話語流傳於世。

自護護他,護他自護

   人類社會原本就是一種施與受的關係,有一種要求平衡的系統壓力和需求存在,一旦失衡,就會有人被困住,整個系統的運作也會阻滯不通,所以佛陀雖鼓勵菩薩布施其頭、目、腦髓、妻財、國財的全然奉獻與無著心行,卻也不忘強調「自利利他」和「自護護他,護他自護」的兩利心和平等行。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承認,人世間的資源交換通常是遵循著功利互惠的法則進行的,例如,人性總是貴難得之貨,而花花轎子也是人抬人的!所以呢,一切還是要回歸到「如其因緣,平等示現」的實相觀察上,不要為施與受的因地與果德預設太多直線式的邏輯推演,因為邏輯的法則不等於心理運作的法則和系統移動的秩序。

   我現在比較相信,唯有「自利的利他主義」,或者,優雅一點地說,「具有主體性或遵循愛的序位(the love of order)的利他主義」,才可能結出含藏公義與慈悲的健康果實。

   我自己對「不思議解脫境界」的解釋是:每個人都應當努力從自己獨特的處境因緣中得度,無論是順是逆,當障礙不再成為障礙時,便得解脫!

註:昭慧法師〈「不思議解脫」——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平衡槓桿〉原文引用自: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102/102-3.htm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