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與會來賓迴響」採訪報導

採訪小組

組長:呂姝貞

組員:如定法師、宗照法師、果定法師、明悟法師、繼旻法師、伍麗滿、江曉音、吳桂伶、李仁正、李孟綢、林少雯、邱子綺、涂晏婷、許順珠、陳瑞意、潘雅惠

  本次學術會議的舉辦意義殊勝,與會來賓眾多,為此,採訪小組特別採訪與會來賓,並將內容整理刊登,以分享大眾。由於採訪成員大部分是第一次充當小記者,在經驗、實務與時間的掌握上稍有不足,故不免錯失許多寶貴機會,致有遺珠之憾。在此,我們感謝受訪來賓於會議期間撥空接受訪問,使採訪內容呈現多元面向的觀點,共同激盪出豐富的思考空間。

為方便受訪者,採訪小組預擬了訪問的參考內容如下:

一、 參加本屆學術會議的動機

    請問您為何想要參加此次會議?

  二、 對舉辦本屆會議各場次的看法

  (一) 本次主題:

  1. 印順導師之倫理關懷:

  以印順導師思想、著作、行誼中之倫理關懷為主。
          
2. 人間佛教與專業倫理:

  人間佛教之僧團或教團倫理、人間佛教各種志業(如醫療、教育、文化、慈善志業)所涉及之專業倫理。

  3. 與印順導師其人、其事、其思想學問相關之主題研究

  1. 專題演講  2.新書發表會  3.論文研討會  4.綜合座談會

  (二) 問題:

1. 印順學之倫理關懷。

  請問您對印順學中的倫理關懷有什麼看法?

  2. 人間佛教與專業倫理。

  請問您對人間佛教所涉及的各種志業裡的專業倫理,有什麼看法?

3. 與印順導師其人、其事、其思想學問相關之主題研究。

  請問您對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有什麼看法?

三、 其他

  1. 請談一談您對「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持續辦理的期望?

  2. 其他心得及建議。

 

  與會來賓迴響──法師

慧理法師(嘉義妙雲蘭若住持)

  很開心可以來參與本次會議,本次會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的專題演講與侯坤宏教授的新書發表。王校長提供很多醫學資訊,幫助我們了解生命是怎麼一回事。次日,侯坤宏教授在史學上以新的視野,釐清太虛大師與印順導師在時代中的重要意涵。八屆來,昭慧法師所舉辦的內容,讓我每一年都有新的學習,可以重新了解印順導師的思想,在現今的時代有多元的探討,是很有意義的法的交流!尤其幕後小尖兵的功勞是很辛苦的,謝謝你們!也對本會議提出一點小建議,希望不要分二個場地,這樣可以全部聆聽。

  
傳道法師(台南妙心寺住持、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董事長)

  一般而言,倫理關懷在日常生活比較常用,但是,用久了以後,就習焉不察,也就慢慢淡化,不知道它的所以然。印順導師很明確地點出它的規範、作用、影響的範圍,讓我們有跡可循,如尊師重道和待人處事常規等。

導師所講的人間佛教理論思想很多,我把它簡化成為「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關懷是治標,淨化是教育、內觀的一種淨化、內化,也就是治本。從思想到言行,如果可以本著佛教的緣起正見,那無論你在哪一種職場的身分,你該怎麼做,你都能夠掌握得很好。所以,我們要知道整個架構、目標、動機,其他的細節不容許我們用框框把它框住,因為遇到不同的時間、空間、人物,也都各自不同;所以,如法在我們的職場上,盡我們的本分就是。例如:你做董事長,就有董事長的典範;做出家師父,就有出家師父的典範;做父母、子女,就有父母、子女的模範;做工友,也有工友的模範;或你當醫生、護士、老師、學生等,你都能知分、守分、盡分。所以,不要瞻前顧後,要如實、如理、如分地抉擇,進而如實正觀緣起、如理正思維、如分正抉擇。

佛陀的「人間」這兩個字,很多人不了解它的意義。但是,如果只有講人,沒有講到人間的「間」,那就會泛說一切緣起,在哪一個地方下手就不知道,因為這個人在五道或六道中是居於中間,人的記憶、同情、勇氣,在五道中是最堅強最突出的。這三特勝若能發揮到極致就是儒家的智、仁、勇三達德,看起來似乎不錯,但還有個「我」,我有智仁勇,你有智仁勇,那就會有衝突了。所以,要把這個「我」擴大,不斷的擴大,還要突破,這個眾緣緣起無我,這個正見去做智仁勇,那就是發揮到最高明處,就是三德──智德、恩德、斷德圓滿。這樣的圓滿成佛,只不過是將人的本來三特勝發揮到淋漓盡致而已。

導師說「人間佛教」的「間」,就是樞紐,是上升與墮落的關鍵,且人在心力方面來講是最強。道德的本質是心,你要愛一個人,關心得無微不至,犧牲自己也沒關係,其福德是很大的,這是上升之道;但要害一個人,趕盡殺絕無所不用其極,其罪過是很重的,這是下墮之道。人影響到動物、植物、礦物,是上升、墮落的最關鍵樞紐,因此佛陀把人列為教育度化的最優先順位。所以你去度化眾生,他能夠改變對地球、對動植物的破壞,所以說人的心力最強;上升下墮用心,你用心了沒有,用心才來講道德、不道德的問題。如果說那個意外死亡、致死,或者說你是故意的蓄意殺人,那就不一樣。所以,印順導師特別拈出:佛,是在人間成佛,而這個「間」是最重要。人是在六道中居於上升下墮的樞紐,所以稱為人間佛教,這一點,讓出生為人的我們充滿希望。因為我們是人,所以,五蘊、六處、六界都是人最了解完備的,因為佛是這樣去成佛的,我們也是人,也可以這樣去成佛,如此就可以讓我們充滿希望,而且平淡、平實、平易可學,平凡可親的人菩薩行於焉產生。不談高妙,也不說鬼怪,對於人事物的如實、如理、如分,確實活在當下。

有人學,有人去實踐,這樣結合起來當然是好事。比方說從學以致用當中,能夠彰顯,互為增益,當然最好;如果說沒有這樣,你做了,解以行、學以行,沒有講出來,沒寫出來,只有少數圈內的人知道,那受益的範圍就少了。如果能在學術發表會不斷地發表,將論文結集成書,進而利用網路傳播,這樣的影響面與時間會更廣更久。這是肯定的。若能從不同的層面切入,能夠繼續舉辦當然是好事,如果在人力、物力、財力等限制的情境下,停一停再辦也未嘗不可以。

 

見岸法師(高雄法印講堂住持、佛教弘誓學院高雄推廣中心主任)

  昭慧法師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擔任「人間佛教之內修與外弘」座談會的一員。因為我一直想把法印講堂這十年來的成長過程和想法整理出來,於是答應法師這個邀約。人間佛教在社會不同的角落需要不同的據點,或許法印講堂這個據點可以提供經驗,也希望藉此因緣,在大會中能夠得到一些指導。

我認為人間佛教的實踐,是在於從事各種志業的人。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如果能在倫理實踐中具有菩薩關懷眾生的悲智,則人間佛教便可透過各種不同的行業,達到對社會的關懷與淨化的目標,所以人間佛教的圓滿是在於每一個人。

雖然不可能每一個人都信仰相同的宗教,但是以佛教徒而言,起碼要在其角色中具備人菩薩行。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在家庭生活中,學習與他人和樂共事和生活,讓彼此都能得到究竟的利益。我覺得目前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倫理精神,在各行各業中未能深入甚至內化,如果有這個觀念與共識,才能在生活中發揮出來。比方說學法律的,無論擔任法官、檢察官或是律師,都有一定的倫理,如果是一個佛弟子從事這樣的行業,那麼在這個崗位上,要如何去實踐,把菩薩行的精神,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出來,我覺得這是佛教徒在各行各業中可以努力的方向。

 

悟殷法師(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教師)         

  我受到印公導師的法乳深恩,感謝主辦單位讓我有機會來表達對印公導師的感恩!

影響我非常深刻的就是印公導師的著作。曾經向朋友說,如果我今生沒有看到印公導師的著作,沒有遇見授業恩師上昭下慧法師,那我不知道到哪裡流浪去了?感謝印公導師的著作,在我學佛的路上,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

每次來,看到這麼多人熱烈的參與,不管是幕後的工作人員、服務人員,與會的學者們,或來聽講的法師們、居士們,都非常的踴躍。從第一屆辦到第八屆,為一位思想家能夠一屆一屆的辦下去,是非常不簡單的!希望能夠繼續辦下去,而且有更多的人來參與。

 

清德法師(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教師)

  記得印順導師曾說:佛弟子應好好經營佛陀所留下來的法財。我覺得導師的著作,是漢傳佛弟子的共同法財,應好好經營。但卻也聽到佛友說:「漢傳佛教沒有修行次第,所以要去修學南傳、藏傳的佛法」。

我認為《成佛之道》是印順導師為華人佛弟子所寫的一本修學指南。內容除藏經中有關法義、修持的精要外,更可貴的是其對華人佛弟子,思想行為上的偏差,給予針砭,使不致重蹈覆轍。很高興有此因緣發表新書《《成佛之道》教材彙編》,這是我多年來教學經驗的成果分享。希望佛法是能讓人容易了解,樂於實踐,更能達離苦得樂的目的。

 

印隆法師(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生)  

  《成佛之道》是每位研究生所必須具備的基礎佛學能力。在去年準備研究所考試時,昭慧法師和性廣法師合著的《成佛之道偈頌科判表》給予我很大的幫助,所以在考上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班後,希望將其譯成英文,以在佛學研究國際化的趨勢中,得以利益更多人。也因此因緣,感恩昭慧法師給我這個機會發表論文,與大家分享研究心得。此次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涵蓋佛教倫理觀,這個觀念讓我在整個研究學涯上有很大的突破,因為個人從事佛學與資訊的相關研究,但並未發現到可以從倫理關懷的角度做延伸。由參與研討會發表論文的因緣,而有機會往倫理的面向進行研究。

我感覺到主辦單位非常的細心,從前置作業到會議的進行,大會的準備非常周延,也非常專業,我會將大會如此嚴謹周全的會議經驗,分享給敝校的老師及同學,作為學習的榜樣!

先前會議中許多教授表達對印公導師的緬懷及讚歎!印公導師的著作及其思想,確實帶給我們非常廣大的覺醒與探討空間。在導師思想的學術會議中,不只單純從佛學方面做研究,也延伸到各個層面,這要感謝大會寬廣的心胸,才會有這麼多面向的研究。如專業倫理方面,個人提出與資訊化有關的數位倫理觀研究新議題,數位化是即將到來的趨勢,在國外已經開始重視資訊倫理或數位倫理,並進行相關的研究,但國內尚未受重視。而昭慧法師在《佛教後設倫理學》中提到,現代的修行人不論是要行持人間佛教的菩薩道,或走自修路的隱修者,只要面對生活、面對信眾,就必須要面對科技,所以要重視科技文明對於現代人的影響。數位化的影響已擴及生活的各個層面,並逐漸影響現代人的價值觀;而價值觀會影響倫理觀,因此我提出數位倫理的關懷,因為所謂線上線下的世界其實是沒有分別的。人間佛教研討的議題,要在整個時代趨勢的變化中,找到應重視的問題。

主辦單位具有非常開闊的思想,才能開展出多面向的主題。期待將來有更多人能注重數位倫理的發展,因為現代大眾已經將資訊與生活(食衣住行)結合在一起。不管是為了人間菩薩道的進行,或弘法利生的願望,數位化的趨勢將帶給佛教整體的傳播或人心的影響,是我們必須要關切的!我認為在數位時代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建構,也祈盼能有更多人關懷相關的議題。

 

如戒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教師)

  因為導師的思想,所涉及的佛教思想範圍是非常龐大的,如《妙雲集》有「小三藏」之稱,且印順導師在學術界被譽為佛學泰斗,也就有賴於透過每年的學術研討會,累積他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利於想要探討印順導師思想的後學,有一個基礎性的了解。很讚歎大會能夠針對印順導師的思想,每年在固定的時間舉辦學術研討會。也期待每年都有一思想核心主題,以及相關的佛學思想的研究成果發表。

導師思想涉及的面向相當廣泛,若針對單一的主題或思想有興趣,應將有觸及到該內容的相關著作做全面性的研讀,這樣對導師的某一思想內容才能有一個全面性或深刻的了解。比如說個人對導師思想中的中觀這部分比較有興趣,我就從導師的著作中有關中觀的部分做全面性的了解,這樣比較能精確和準確的知道印順導師對中觀的理解。

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內容有專題演講,有新書及論文發表,又有綜合討論,已經可以從各個面向來研討導師的思想,這種多方面、多管道、多元性的互動模式,感覺非常好,很值得推崇,希望未來也還能有廣泛且多元的內容再加入,讓對印順導師思想的瞭解能建立起深度與廣度!

 

德涵法師(佛教弘誓學院教師、妙雲蘭若印順導師紀念館館長)

  對昭慧法師舉辦印順導師思想的研討會,覺得很感動!這八屆以來是對導師做最有意義的法供養。能讓大家一起來分享印順導師的思想,這是一個非常可貴的機會。

今年發表「論佛教對話倫理」,重新去反省佛教戒律學的精神,尤其在閱讀印順導師和昭慧法師對法與律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是一個僧伽教育的開始,它是作為我們道德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可能性,這樣的可能性來自於一個共同行動。尤其昭慧法師在小小戒是否可捨和八敬法的著墨做了很大的努力,而讓我們看到佛教教育的希望!

導師的佛學思想在這個時代上可以幫助我們對佛教的義理有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方法,並導引我們了解真正的佛法,尤其在科技時代,佛法的重心以及意義的闡述,印順導師已經把佛教的整體觀都呈現給我們,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朝這方向去走。最後,對主辦單位幕後小尖兵的默默推動摯誠感謝!

 

與會來賓迴響──居士

王本榮教授(慈濟大學校長)

  印順導師的思想,其實是一個跨時代、非常高智慧的思想。導師其實就是一個典範,他的思想能導引我們往正見、解脫的方向。所以,我想導師是一位當代的大師,他的身教就是一個典範,他的言教對我們來講是一種經典,是一種引導的方向。所以,大家可以把對印順導師學術與思想的研究,在研討會裡作交流,做紀錄,進一步深入著述,裨益印順導師的思想為更廣大的民眾了解,我想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看到這麼多法師、居士、學生和教授都能夠來這裡參加研討會,大家對導師還是這麼懷念與崇敬,覺得滿感動的。因為印順導師往生四年了,但他的思想還沒有過去,在他的精神領導之下,我覺得研討會是可以一直辦下去的。

王雷泉教授(上海復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研討會能舉辦到第八屆,在各方面是成熟的,對於議程也是高度成熟,在台灣的會議評價很高。聽眾提的問題都很尖銳,也很有深度,讓台上發表論文學者有很大的壓力;對於會議的文化及倫理,也導致台灣有高度的評價,會議重品質、不重奢華,所以這會議是高度成熟的。

        我不是在支持活動,而是在支持自己,為了完善聽眾,我在1985年看到完整的一套印順導師的《妙雲集》,真是大開眼界。《妙雲集》影響台灣的人間佛教實踐已經成為事實,並已逐漸從普遍性發展到專業性,且更加具體,這可讓中國大陸來學習。未來更要放在整個世界佛教,這對台灣對佛教都很重要,並可進一步做到建置制度化的印順導師思想、人間佛教的課程。

 

蕭家振先生(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祕書長)

        我一直非常喜歡參加此會議。在此分享H2O的觀念:第一個H是「Hope」,第二個H是「Happy」,最後是「Open your mind」。此外,我總是以「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的態度,來和友教相處。

 

曾光榮教授(玄奘大學副校長)

        首先,印順導師是我們佛教界的導師,而玄奘大學也是佛教界聚資興建的一所學校,所以,全力支持學校宗教系辦理這項活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印順導師在佛教界,不論是他的學術成就或行誼,都是我們非常景仰的學習對象。他在學術上的成就,更是我們望塵莫及。包括我們的創辦人了中長老,常常告誡我們:印順導師一生的行誼和學術上的成就,在世界佛門裡,是沒有人能夠勝過他的。當然,我們希望透過他在學術界的成就,學習先人的風範,作為自己學術的風範;也期待我們宗教系的教授和同學們,對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和實踐,以及他一生重大的成就,能多所認識。

        我們的創辦人了中長老,他非常重視生命倫理的教育。所以,在通識課程裡,他要求我們全校的學生,把生命倫理教育課程視為必修,有四個學分。可見,生命倫理教育在玄奘大學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我們的創辦人了中長老,也是師承印順導師,所以,我們希望在玄奘大學,能將印順導師的生命倫理教育的理念發揚光大。我對印順導師也非常景仰。

 

李瑞全教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最近幾年受昭慧法師的邀請,也很感謝這次我能來參加這次會議。其實我們對印順導師的佛學著作非常推崇,他的學術研究是非常嚴謹,且學術性高。今年比較特殊的是昭慧法師的理念學術,希望能與倫理學結合,這想法非常好,一方面佛學、佛教與人間佛教可往前推廣,讓人間佛教這一方面有更好的發展,另一倫理學方面及人間佛教解脫人生,都有在實行,像人間關懷研究與貢獻。在台灣,印順導師的佛學地位是崇高的,研討會可以容納不同的學術論文來加以討論,來發揚人間佛教的理念,昭慧法師的想法是非常好的。

 

呂勝強老師(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主任)

        從第一屆起,我就多次參加本項學術研討會,這回是第八屆,對於昭慧法師所領導的學團,這麼多年來對於導師思想的推廣與弘揚,能排除諸多困難不間斷地繼續辦理這項研討會,她的發心、毅力及貢獻,我非常敬佩。

        這二、三年,我發現有更多的學者,也來參加關懷佛教,進而研究印老的思想,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們的承辦單位(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及佛教弘誓學院)是很有社會影響力及貢獻的。

 

李玉珍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此會議之繼續領導印順學研究的風氣,既已創立此一領域,不應放棄。不過建議讓年輕學者(甚至學生)有發表的機會,或者設計工作坊。另外,議題也建議擴展,開放三分之一修改,如現代佛學與佛教的議題,以具體落實人間佛教的實踐層面。

 

邱敏捷教授(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昭慧法師很認真、很會提攜後進,每次都邀請到學者和學生共同參與。有機會參加,就會準備、會用功,佛學也會慢慢長進。

        台灣在弘揚導師佛教思想這部分,昭慧法師做得非常好。但是,有些團體試圖污衊導師,或故意批判導師,這是可怕之處。我自己在「高雄文化中心」也曾經碰到這個團體去散佈一些傳單,我找到機會跟他們講:「某先生在這方面的觀念是有問題的。其實你們做一個佛教徒,應該要自己去省思。」

        時代是要人去開創的,所以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這一方面,大家都很盡力。法師一屆屆舉辦導師的學術研討會,每次都有一些成果出來,非常難得。當然,最難得的是,導師自己有這麼多的著作,讓我們一讀再讀,他處理了一些問題,當然也留下了一些質疑。這些質疑,不在導師,而在我們。我們的學術能力、學問都沒能像他那麼寬廣,他為了解決問題,下了那麼多的功夫,寫那麼多的著作,我們雖然趕不上,但是,我們會循著他所思考過的問題,再去做研究。

        法師一直在耕耘這個領域並開出很多導師所沒做的議題。就立足於佛教的核心思想而言,法師一直都是不變的。她融合了「倫理學」、「宗教學」,走出佛教研究的另一番天地,著實令人欽佩。所謂「印順學派」,我想,學術界會進一步討論,現在也不急於去處理這樣的問題。每屆學術研討會都有年輕學者參與。學術總是要有人繼承,「印順學派」或「印順學」也是如此,我們樂觀其成。

        博士論文是研讀導師很粗淺的成果,都是大範圍、大方向去了解導師。有那個基礎,可以進一步作比較細微的研究,包括跟日本學術研究的成果作比較。其實,撰述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非常感謝傳道法師。道師父就在台南,方便請教。學術對我們來講,如何操作不會有問題,讀過碩士、博士,都受過一些學術訓練,比較大的問題是對佛教道理的理解與體驗。在這方面,傳道法師給我最大的幫助。有時有問題,傳道法師會指正,剛開始都是抓一個大方向,如何再更深入理解佛教的深義,還要再努力。

        佛法在人間,每個人的專業能力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專業能力,吸收佛教為人的精神與思想。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多多益善。純粹研究佛學的人都希望能跟不同領域的學者相互激盪。這樣對佛教的發展也會有所助益。

 

林蓉芝女士(中華佛寺協會祕書長)

        我覺得弘誓學院在舉辦研討會,很有經驗。因為,我自己也舉辦學術研討會,知道一場研討會要付出的人力、物力不是那麼容易。因昭慧法師有一群這方面的研究者,所以她有足夠的能力來每年舉辦一次。

        這次,我會特別以「現在的人民團體」所落實的人間佛教這個領域來談。坦白講,現在各界學者,還是多數集中在對其他山頭的研究。這是台灣民間的特色。因為,以兩岸來講,在大陸,「人民團體」還是不允許存在。台灣基於理念結合而成的團體,其實是滿可貴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大的主要山頭,作他們的經濟或是人力的資源,單純是理念的結合。這種在國外像NPO團體,比較民主的國家比較多。尤其佛教,在我們那個年代,成立這種社團不是那麼容易。這一方面的社團,基於理念,更注重專業倫理,他們的專業倫理已經超越宗教本身。所以,我希望藉由這次的研討會,可以讓兩岸的學術界關注到台灣的民間力量,也就是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後,因理念而產生的另類力量,這是我發表這篇文章的整個用意。

        昭慧法師有此願力,把印順導師的精神發揮到這麼極致;我非常佩服。在台灣,不論是學界或佛教界,都有發展上的瓶頸。我相信,我們都面臨了「如何突破發展上的瓶頸」的問題。理論歸理論,學術歸學術,我們還是要著重「人間佛教」精神的落實。如何落實,進而讓社會大眾深深感受到,這是我們要面對的課題。

        由於昭慧法師的原因,我和印順導師有段時間的接觸和相處。初期,我是因為接觸《妙雲集》,我沒有像其他的師父或學者,對導師的思想理論那麼深入過。其實,以那個時代而言,印順導師是個非常民主的人。就以我自己的專業——「寺廟行政」而言,印順導師很早就在他的道場中,用「選賢與能」的傳承,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很多人會把道場傳給子孫,從這部分來看,印順導師是把他對佛學的開闊研究,應用到他的生活中,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就像他不執著去當住持等,很少人做得到,雖然嘴巴這樣講,可是當要傳的時候,還是會有自己的執著;可是,我覺得,印順導師完全沒有。以我面對處理寺廟業務30多年的經驗,印順導師完全沒有透過教會團體的協助,而是靠他自己的思惟去做。很少人會把佛寺、學院和印順導師聯想在一起;其實,我受他影響很多。

        早期,曾經有句話說導師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引起佛教界的論戰。可能言者認為導師在付出行動上,沒有那麼積極,但是,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以印順導師的身體狀況,或者以他還在世的早期幾年,我覺得,他還滿孤單的。一個人有思想上的影響,才是很巨大,很深遠的。或許,大家會覺得,他沒有其他山頭做得那麼多。可是,他本身就不是一個在做山頭領導的,而是在從事研究的。他提出他的思想,而他的思想影響太多人,這個影響層面,我不覺得會比各山頭少。所以,若能透過每屆舉辦的研討會,讓大家重溫印順導師的典範,是非常好的。但是,還是要慢慢的以實踐方面為主。我覺得,印順導師的平等心是做得滿好的。我想,愈有平等心的人,愈能注重專業倫理。

 

宣方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我比較關注的問題是印順導師的思想和佛教現代化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如果把印順導師的學術工作,放在「佛教」和「現代性」的框架來看,更能彰顯它的歷史價值。從宗教學的觀點來看,當宗教傳統面對現代處境時,它會有各種不同的響應方式。在漢傳佛教裡,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和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是滿重要的一種類型。之前,我覺得,會比較偏重印順導師的思想,還有印順導師思想和太虛大師之間的關聯。我認為還有一個滿重要的視角,就是把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類型,和另外一些類型的佛教傳統對於現代性回應方式作比較,如:虛雲法師、圓瑛法師。如此,更能看到他們的現代論述上一些不共的特色。我是滿希望能夠這樣來拓展議題。還有,也可以將在漢傳佛教裡,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和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跟南傳講的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同樣是東亞傳統裡的日本佛教「京都學派」、批判佛教。不同宗教傳統中,同樣是響應現代議題的,做一種類型的比較。

        那樣比較能夠看清楚大家的各性或共性。從佛教內部的不同類型的型態做比較,而不僅僅是侷限於印順導師思想的剖析,這固然重要,且很基本。但我覺得,「不同學說」很需要一層層拓展開來,這是有利於讓學界或教界更看得清楚印順導師思想的現代意義。我這些年也在從事這方面的課題探討。

 

侯坤宏教授(國史館纂修)

        印順導師的著作內容豐富,也很耐人尋味,尤其一些屬於比較專論性的大部頭著作。前陣子因想研究唯識學,偶然看到一篇印順導師所寫的〈英譯成唯識論序〉,篇幅雖不長,但內容卻寫得很精闢,可見印順導師對唯識學有著很深入的研究,光是從這篇小文章,就可以展現他治學的功力與特色。

        個人在最近結集出版的《真實與方便》這本書,為什麼取「真實與方便」為書名?主要是看印順導師的著作中常常會拿「真實」與「方便」這一組名相做對照,甚至印順導師就有一篇題為:《方便之道》的著作,《方便之道》內容是談論印度佛教史的另一種發展方式,印順導師在其他著作中,談了許多有關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發展,《方便之道》是用另一個角度去談印度佛教。若把《印度之佛教》或《印度佛教思想史》當作「真實」,那麼《方便之道》則是談佛法在印度弘傳過程所產生的種種方便演化,這當然就與純正的佛法有點距離了!

 

徐弢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副教授)

        對於印順導師的著作這幾年來才開始接觸,看了以後就感到很驚訝,覺得印順導師的思想體系很宏大,是當代的佛學大師。但在內地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不過因為透過網路以及海峽兩岸的交流,所以對他的思想能有更多的瞭解。

        印順導師的作品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也會吸引許多不同的學者研究他的思想,無論是從佛教本身,或者因為思想體系非常的多,也牽涉到其他的宗教,例如回教、基督教。導師不是自幼出家,早年先是對道教感興趣,後來又在教會學校裡工作兩年,最後因為受到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最終選擇皈依佛教。

        印順導師的作品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也會吸引許多不同的學者研究,所以像這樣的學術研討會議,希望可以持續舉辦,可能以後就會產生一股「印順學」。導師是個很有才氣的人,老子寫出《道德經》,我們已經研究了幾千年了,那麼導師用六十年的時間寫出了幾百萬字,持續研究下去是沒問題的。

 

陳平教授(北京中華書局哲學編輯室副編審)

        我任職於中華書局,中華書局馬上要推出大陸版的《印順導師佛學著作全集》,而我是這個項目的策劃人兼責任編輯。感謝昭慧法師給我這個機會來參加此會議,想把全集的編輯過程與兩個版本間的差別,包括推廣印順導師的思想在大陸有些想法和建議,希望藉這個機會和大家做交流,分享心得,也很想聽大家的建議。

       對於學術研討會的感想,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形式,可以緬懷、思念導師,如果能每年的辦下去,成果一定可以非常豐碩的呈現出來,使整個人間佛教思想落實在各方面。

        對於這次研討會,感到非常精彩,尤其是性廣法師與昭慧老師,對於《廣論》以及《成佛之道》之區別的回應,不但能簡單扼要的把兩個主軸的差異提出,並且補充的非常精彩,感覺得出兩位法師研究印順導師的思想非常透徹,在大陸如果能出現像兩位法師思維非常好的人去推動印順導師思想的弘傳,或許是更好的助力。

 

張瓈文教授(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進修部英文系主任) 

        幾年前有參加過印順導師思想的研討會,那時候其實還不太深入,很多東西還未能理解,對於舉辦這次的研討會很多議題,令人很好奇以及感到有興趣,特別是《中國禪宗史》,也因為有些議題自己還不熟悉,就希望能來增廣見聞。

        來參加研討會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德法師所講的《成佛之道》,法師講得很仔細,感覺到自己有學到東西,有收穫,例如: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的不同,人生佛教是相對於鬼神,人間佛教是相對於人、天人,終於知道他們的差異。後來性廣法師用了簡單的幾個實例做說明,昭慧法師快速地做出補充,感到大開眼界,覺得法師真的非常用心。

        對於研討會的期許是希望能繼續辦下去,覺得很多題目都可以再做深化以及討論,也覺得玄奘的學生很有福報,可以跟頂尖的學者學習最新的思考問題,也很期待能看到玄奘的同學也能舉辦一場小型學生發表會。

 

程進發教授(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最近這幾年,我讀過印順導師的《佛法概論》等等,我發覺印順導師做學問非常紮實,且引經據典。就像剛剛有些學者提到,以「研究方法」而言,一定要忠於經典,做一些紮實的考證。這個部分,印順導師提供我們非常好的典範。在印順導師的文章裡所提到的「諸佛皆出人間」,他特別抓住這個重點,一直到晚年,都在推動「人間佛教」,這對國內僧團有深遠的影響。

        這確實能點醒目前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學者,或真正對佛學有興趣者,他的想法是一種砥礪的作用。的確,「人身難得」,真的要珍惜。在生活世界裡,要自我提升,努力工作。

        我這一次提的文章是關於「環境倫理」方面。其實,這幾年來,國內在這方面也辦過幾場的研討會。昭慧法師也提過關於「環境倫理」方面的文章。我這一次的議題是「生態復育和人間佛教之間的關係」。在這裡面,我先提出「人間佛教」的環境倫理學,我把它整理出來,然後推出的結論是,「生態復育」是人間佛教必需要關懷的迫切問題。這種所謂生態復育問題,就如昭慧法師在幾年前所關懷的動物權的問題。動物、植物的生命已經受到非常嚴重的威脅及面臨滅絕等等。在佛教看來,所謂「環境」是「人」和「所有生命」,是個大家庭。所以,人間佛教的關懷是沒有辦法把這一塊排除在外。昭慧法師所談的觀點──「緣起法則」、「因緣和護生」,可以支持我的觀點。

        慈濟醫學院在做大體解剖,使人很感動。這背後一定有強烈的關懷,也是人間佛教的面向之一。如果看過印順導師和證嚴上人那段因緣是不難理解。這是很好的對比,印順導師由學術方面累積了豐富的著作;而慈濟在全球生活世界裡,為眾生做這麼多,兩邊相得益彰。

 

游祥洲教授(佛光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第一點、昭慧法師這幾年辦印順導師的理論與實踐思想研討會,對於印順導師的思想有重要的貢獻。在台灣佛教發揚基礎上,宣傳面並不等於本質;換句話說,印順導師的思想很有深度並有前瞻性,如果沒有適度發揚探討印老的思想,很可能在周遭其它強大的宣傳下就被淹沒了。因此在昭慧法師的積極的推動下,若沒有一群人,來加以發揚,雖然印老的思想很好,也可能會被淹沒。所以我一直很感動昭慧法師這麼勇敢,也這麼有承擔,誠懇希望研討會一定要一直辦下去。

        第二點、現在人間佛教(Engaged Buddhism)的思想已經成為世界主流,可是我覺得Engaged Buddhism它對社會的參與性很強。它是佛法入世之方便,可是背後有出世的堅持,以及出世與入世之間理事的平衡。我覺得在理論上有很大的缺口,所以積極弘揚從太虛大師到印老的思想,對迎接一個Engaged Buddhism(我將它翻譯成入世佛教)這樣一個新的佛教主流運動,我認為尤其重要。

        而第一點是比較站在針對印順導師的思想發揚為主。第二點,是從全球也就是入世佛教正在成為一個全球的佛教主流思維時,我認為弘揚印老的人間佛教思想,對全球的入世佛教發展的主流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點,除了宣揚人間佛教的理論,還需要有更多實踐者,要落實人間佛教的典範,對社會才有說服力,在未來發展才有真正的作用。從這次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教授發表醫學倫理的論文,我發現這次大會的主題與邀請的對象所談的主題都非常具體,而且扣緊了倫理這部分。這會讓人間佛教的人間化與人間價值得到更大的顯揚。另一方面,對會議印象方面,昭慧法師這幾年得到大陸學者很高的肯定,這肯定應該是雙向的,因此把大陸學者請來做更直接的對話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幾年昭慧法師所舉辦的學術會議跟一般的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學術只是學者及研究所學生關起門來對話,但昭慧法師從第一屆印順導師會議開始,讓更多佛學院及更多社會學者來參與,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葉樹姍女士(大愛電視台新聞部經理)

        證嚴上人過去四十年是為眾生,接下來是為佛教,為什麼為佛教,基本上佛教很多道理是跨宗教的,就像浴佛,她強調「善念共具,洗滌心靈」,所以,浴佛不單單是佛教徒參加,還有天主教、基督教的長老也來參加,他希望浴佛是跨宗教的,為什麼要跨宗教,因為基本的思想和理念是相通的。

        印順長老提出的人間佛教應怎樣具體實踐,證嚴上人從慈悲喜捨著手,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我講人文的新聞,其實是人文很小的一部分,透過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改變媒體的生態,改變我們對新聞的看法,改變我們新聞人的習氣。

        我與印老有兩面之緣,當時他在靜思精舍休養,我們去看他,師公給上人「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上人聽的真真切切,四十年來一直不斷在做這件事情,身為上人的弟子,跟著上人的腳步去做。今天我站在第一線,同時兼具觀察者、實際操作者的身分,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佛教人間化,佛法生活化,因為佛理應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上人在推動的也是這樣,從許許多多的行,真正去做,從雙手去做的過程當中體驗佛理,而不是形而上的空講理論。

    譬如《無量義經》所說:「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印順長老播灑種子,上人是其中一顆種子,上人又去播灑這麼多的種子,這些台灣的種子,又漂    洋過海到不同的地方,當你看到海外一些慈濟人,這些志工,怎麼去度人,去度化人的方法,是真的會去讚歎的。我要分享的是在菲律賓的所聞,菲律賓是貧富懸殊很大的國家,當地的慈濟人因為菲律賓有災難的關係,他們去關懷一個很窮很窮的夢鄉村,這鄉村大部分都是靠撿垃圾為生,一次、兩次志工去發放時,發現他們有很多需要,因此展開長期的關懷,在發放的同時跟他們分享慈濟竹筒歲月,他們就很感動,也發給他們竹筒,這些災民、村民就想我也有力量去幫助別人。

        上人常常告訴我們:慈悲,重點不光是急難救助,不是解決他們一時的生活困境而已,真的打開他們的心門,讓他們去知道他們也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這群人後來跟著慈濟志工,除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他們還去淨灘,愛護地球,一個村子裡一下子幾百個種子就出來了,我在想印順長老的六個字,所發揮的效應,就如同琉璃同心圓一圈一圈的擴散下去。

 

鄭維儀教授(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很難得有這麼多佛教學者在場,這個研討會有很多不錯的論文,也學到很多東西。人間佛教對於台灣的影響真是滿大的。台灣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志業,也都受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影響,這是值得我們多學習的地方。

 

賴賢宗教授(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印順導師在佛學思想上,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具有國際水平,這是大家所熟知的事。印順導師提倡佛陀本懷,自己是以詮釋學的觀點來看佛教本懷,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可以體會出不同東西的開展性,不一定要向前回溯的研究方式討論佛陀本懷,利用詮釋學的角度去研究印順導師傑出的貢獻,那種研究的態度是「接著講」,而不是「照著講」。接續佛陀本懷,而不是用一個考古學的態度,去考古文獻在某一個客觀的小階段,討論著到底是存在著什麼樣的情況。本懷,應該是開拓性的本懷,印順導師的思想非常融通,用著包容的態度,這是值得學習的,然後以詮釋學的觀點往前發展,在新時代開拓出人間佛教的新理論以及新實踐。

 

賴肇聰居士

        感恩主辦單位用心辦理此次研討會。就程序與內容、講員與主持人、發表人等,都用了許多心思,相信與會成員必定都有收穫。行政、場地皆上選,研討部分較少雙向溝通機會,或一般研討會皆如此,自然也無所謂交流啦!

 

陳嬿甯居士(志工)

        第一次參與此盛會,希望此學術會議能持續舉辦,且能一年比一年有更多文化上、學術上的交流及思想上的啟發,共同激盪出更多、更寶貴的見解,分享正確的知見。佛法是身心一齊實踐的理論,個人也很喜歡這樣的踏實。這次也粗略地瞭解印順導師及其思想,相信在未來接觸相關書籍時,應能較快釐清一些敘述上的細節。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