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千江映月」的生命風華

──歐陽文風牧師《千江有水千江月》序

釋昭慧

  在佛教的《雜阿含經》中,有一部述及「鬥爭」根源的經文,這是佛陀弟子中「論議第一」的摩訶迦旃延,回答一位婆羅門的精彩片段:

  「貪欲繫著因緣故,王、王共諍,婆羅門居士、婆羅門居士共諍。

  「以見欲繫著故,出家、出家而復共諍。」(第546經,《大正藏》第二冊,頁141中~下)

  世人受到貪欲的綑綁,往往為了滿足欲念,奪取利益,而彼此鬥爭不已。但是另有一種鬥爭,與實質利益的搶奪容或無關,有時這類鬥爭甚至會牴觸實質利益,卻依然讓人纏鬥不休,那就是「見欲繫著」──因宗教的見地不同、信念有異,而意圖將自己的見地強加到他人身上。

  於是,宗教原本要為塵世帶來「救贖」或「解脫」的願景,卻因「見欲繫著」,而攪動厭惡與憎恨之情,相互較勁,相互排擠乃至相互殺戮。即便看似「萬緣放下」而尋求解脫的「出家」僧侶,依然「見欲繫著」而互諍不已。

  這種「見欲繫著」的現象,絕非只發生於一神信仰的宗教,即便在公認「寬容」的佛教,於不同傳承之間,吾人依然可以看到「獨尊己宗」而否定他者的排他主義(如上座部聲稱「大乘非佛說」),或是「高推己宗」,而「判定高下」的包容主義(如各種模型的「判教」,以及大乘佛教的「彈偏斥小,歎大褒圓」)。

  本書作者歐陽文風牧師,由於精通《聖經》學與系統神學,再加上身處教會,對神職與信徒的心態較為熟悉,因此在本書中,他大都例舉《聖經》及教會的「排他主義」現象,批判他們創造出暴君式的「上帝」與神學。然則為何會有排他主義出現?作者認為,那是因為許多宗教信徒害怕思想,依於「宗教導師」或「官方立場」來閱讀宗教經典;在作者看來,這就是「迷信與盲從」。於是他列舉《聖經》中的部分矛盾記載,以卸下「《聖經》等同於『天啟』」的迷信與盲從。

  其次,作者從「文本的歷史背景」,來看待所有的宗教典籍(包括《聖經》),認為所有宗教都來自「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宗教典籍都是在特定歷史時空下,使用人間文字所作的表述。而人間文字有「言不及義與意猶未盡的遺憾」,宗教又會受到社會文化與歷史背景的影響,因此,他引用龍樹的「八不中道」與《圓覺經》的「標月指」喻,強調讀經不應「拘泥字句」,必須脫離文字表相,讀出它的「精神」。

  甚麼是《聖經》的「精神」?那就是「愛」。他說:

  「最重要的不是信仰正確或正統與否,而是一個人的生命有沒有愛!因為在基督教信仰裏,沒有什麽比愛更重要了!

  從「愛」出發,就著「人」對「愛」的需求而無私地作出回應,這才能活出基督教的信仰精神。由這樣的反思,他大膽地發出了如下的言論:

  「耶穌的信仰『以人為本』,這與當時的宗教領袖『以聖經為本,以傳統為本,以神為本』的神學大相徑庭!

  作者在此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絕非「唯我獨尊」的人類沙文主義,而是在關注到人對「愛」之需求的同時,戒慎恐懼乎人性的自私、軟弱與驕傲──「貪欲繫著」與「見欲繫著」,不容許任何人以「神」之名而遂「人」之私。

  然則是否能夠「以愛之名」,將自己的信仰強加到他人身上呢?毋需如此。尊重個人的宗教抉擇,這正是「源自於愛」的祝福與成全。作者於此,提出了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的主張──宗教多元主義(religious pluralism),承認各個宗教的差異與價值。他用以證成「宗教多元主義」的理由有二:

  一、就社會層面而言,將宗教定位在「社會建構」與歷史脈絡,每一個宗教都是獨特的,卻非絕對獨特。因此,「基督教不是唯一的真理,其它正信宗教也有真理」。

  二、就個人層面而言,宗教信仰在很多時候,「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原因是,信仰者的個別差異,可能導致他接受某一種宗教,因為該宗教思想更能引起他的共鳴。「因此我們不能說,有那一個宗教比其它宗教更優越。」吾人不妨用「藥到病除」的譬喻,來看待種種有益生命的宗教──眾生有種種病,故有種種藥。只要能對症下藥,該一味藥對患者而言就是好藥,但也正因為「人」有侷限,所以某人受用的「好藥」,對他人未必適切。要警惕自己很有可能只是一個「摸象的盲人」,不宜「絕對化了自己的經驗,把自己的經驗等同於事實,甚至完全無視於自己是盲人的事實」。

  至於如何避免自己陷入「盲人摸象」的處境?答案就是「宗教對話」。這是一種放棄將自己的宗教視作「唯一真理」的對話態度,對話的前提不是為了降伏對方,而是為了聆聽與了解對方。作者認為,宗教之間的相互對話,可以相互學習,讓各自的信仰與神學更形豐富,並且開拓對話者的心胸與視野。

  作者成長自保守教派的教會,少年時代就已受到牧長們的重視與肯定。他原可選擇留在教會同溫層中取暖,將各種排他主義的觀念予以合理化,這會讓他在教會界獲得安穩舒適的一席之地。然而作者卻有意識地選擇了一條遠離同溫層的孤寂道途,踽踽然以千山獨行。

  正是在孤絕獨拔的高峰頂上,脫落迷情,了無罣礙,這使得他得以體現「千江映月」的絕妙風光,並且以仁憫蒼生的胸懷,從峰頂回到塵寰,向世人分享這份基督之愛與禪悅法喜,期待世人從「多元主義」的宗教視野,超拔「見欲繫著」而自誤、誤他、自害、害他的種種苦境。

  「千江映月」而湛寂清澄,是多元宗教的價值信念,這又何嘗不是本書作者的生命風華!筆者有幸先讀為快,不但法喜盈滿,而且深受感動,爰將本書要旨作一簡要歸納,並撰序文如上。

2017/4/16 於花蓮慈善寺講《中阿含經》旅次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