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我所認識的昭慧法師

——《浩蕩赴前程:昭慧法師訪談錄》導讀

侯坤宏(前國史館纂修)

一、前言

  我和昭慧法師認識,是透過學術活動,之後也一直是以「學者」身分和法師交往。猶記得2007年5月,拙著《真實與方便:印順思想研究》由法界出版社出版,昭慧法師在百忙中為此書寫了一篇序文,肯定筆者對「印順思想」研究的努力。所以也可以說,因為我和法師同樣都「對印順導師著作的認同」,才有過去以來的「學術連結與交情」。

  昭慧法師大學還沒畢業,就在一位很傳統的法師座下出家,但一直都沒有找到思想上的出路,直到接觸印順導師的著作,受到啟發,才讓她知道怎樣掌握比較完整的佛法體系,接著再透過嚴格的自我訓練,培養出對社會以及對佛教本身所展開的一連串批判行(活)動。在當代台灣佛教界中,昭慧法師是一個異數,她除了是一位佛門中的宗教師,也是一位擁有卓越研究能力的佛教學者,更是一位非常具有活動力的社運專家。昭慧法師在戰後台灣佛教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可以溯自台灣解嚴前後。

  台灣佛教的發展,自解除戒嚴以後,逐漸興盛,是一段值得我們重視的歷史。作為關心這段歷史的研究者,除了可以利用檔案及一般報刊資料外,口述史料也不容忽視。過去筆者與國史館同仁卓遵宏、高明芳、賴淑卿等人,自2002年3月起,開始進行「台灣佛教人士口述訪問計畫」,計畫展開之前,我們曾請昭慧法師幫忙推薦「比丘尼訪問名單」,再根據她所建議的人選,逐一展開訪問,其後也將訪問對象擴及比丘與男、女居士。昭慧法師本人,當然也是我們訪問的對象,訪問完成之後,經多年努力,彙整成本書稿,當筆者閱讀這份訪問稿時,發現其內容之豐富,是過去我們訪問個案所未見。

  在此之前,我所認識的昭慧法師,是透過閱讀她寫的文章以及業已出版的著作,更進一步、更全面地了解昭慧法師,則是透過這次的「深度訪談」所展現出來的成果。如今本訪談內容要正式出版,為方便讀者了解法師,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所認識的昭慧法師」:一、作為宗教師的昭慧法師,二、作為佛教學者的釋昭慧教授,三、作為社會運動者昭慧法師。

二、作為宗教師的昭慧法師

  昭慧法師本名盧瓊昭,1978年即在她21歲,還在讀師範大學國文系三年級時的暑假出家,1979年大學畢業,1980年受具足戒於高雄龍泉寺。從此她由一位世俗女子變成為佛門中的專業宗教師。1989年,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共同創立佛教弘誓學院;1998年初,於桃園觀音成立「弘誓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動僧教育。該基金會並從1999年至2017年,連續舉辦15屆的「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弘揚「印順思想」,不遺餘力。

  佛教弘誓學院是昭慧法師的弘法基地,在台灣佛教四大教團及眾多中、小型寺院中,如何走出自家特色,維持道場正常運作,弘揚正法,並不容易。佛教弘誓學院和其他道場比較,具有什麼特色?

  昭慧法師非常重視「平等」觀念,她說:「不分僧信二眾、不分性別、不分貧富貴賤、不分道場貢獻度,入此門中,一律平等!」在弘誓學院,我們看不到許多道場強調的「男尊女卑」、「僧尊俗卑」現象,這是平等精神的體現。而更重要的是,弘誓學院不像許多道場重視「歸屬感」,「用情感套牢的方法來聚眾」,藉以鞏固對教團的「向心力」,雖然沒有護法會,信眾也不太多,卻能吸引不少「為法而來」的人。昭慧法師說,她和性廣法師都不收徒弟,來弘誓共住的都是「為法而來」的學生。教團最怕的是,以「情」相攝,乃至於以「利」、以「權」相攝。在弘誓學院,因是以「師生關係」來維繫成員,可以避免過去傳統寺院「家長式」或「宗族式」所產生的種種弊端。之所以採取這種作法,是受到印順導師思想影響,印順導師沒有「徒弟是自己人,其他是外人」的觀念。

  佛教弘誓學院也留意記錄自己的歷史,早期的《弘誓通訊》,從1993年2月創刊,兩個月發行一期;其後改名為《弘誓》雙月刊,迄創刊至今(2017年5月)已逾24年,持續發行146期。由於昭慧法師所接觸的社會層面(如相關之弘法活動、學術與校務活動,以及社會運動等)非常廣,接觸的人也多,所以也使得《弘誓》稿源不斷,而且都能形成「專輯主題」,每一期內容能及時反應佛教界或社會上的大事,如:觀音不要走、中台剃度事件、佛誕放假運動、廢除八敬法運動、消慈風波等;社會議題如:環境倫理、生命倫理、動物權、反核電、器官移植、幹細胞研究、政教關係、社會企業等,都曾做過專輯。除《弘誓》雙月刊,另發刊具有學術性的《法印學報》,蒐錄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發表的專題講辭、學術論文,冀以發揮研究(弘揚)「印順學」暨「人間佛教」之效益;取名「法印」,是以契應真理(三法印或一實相印)作為創刊目標,並藉以紀念印順導師。

  法界出版社也是佛教弘誓學院弘法事業的一環,主要出版昭慧、性廣及悟殷等法師著作,也包含講經弘法的錄音、錄影帶。

三、作為佛教學者的釋昭慧教授

  昭慧法師是佛門的宗教師,也是一位研究佛教的學者,和一般學者不同的是,法師最高學歷是大學畢業,她是經由著作升等取得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資格。(其升等著作分別是:1994年《佛教倫理學》、2002年《律學今詮》、2005年《佛教規範倫理學)截至2017年為止,法師已出版:《如是我思》、《佛教倫理學》、《悲情觀音》、《人間佛教播種者──印順導師》、《敢向高樓撞晚鐘》、《人間佛教試煉場》、《律學今詮》、《初期唯識思想》、《千載沉吟》、《世紀新聲》、《佛教規範倫理學》、《人菩薩行的歷史足履》、《佛教後設倫理學》、《法與律之深層探索》、《你信什麼?——基督宗教與佛教的生命對話》(與德國古倫神父Anselm Gruen合著)等專書28冊、期刊論文65餘篇、會議論文103篇、專書論文19篇。

  昭慧法師之所以走上學術之路,源自1994年輔仁大學宗教系主任陸達誠神父邀請她到輔大宗教系佛教組擔任「佛教概論」課程,她說:「陸神父可以說是改變我一生的貴人,也是我生命轉捩點的恩人,沒有他,我就沒有機會到輔大授課,也不會開始研究佛教倫理學,更不可能一路升等成為教授。」這也使得「作為宗教師的昭慧法師」,成為兼具「佛教學者身分的釋昭慧教授」。

  昭慧法師「沒有經過嚴謹的學術訓練,完全是以自學的方式做學術發表」,就此而言,有如印順導師「同樣不是學術科班出身」,也能寫出具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一樣。昭慧法師說:「我不太像學者,比較像思想家,思想家講的是自己的思想」,「我教學的長處不在於資料多,而在於就這些典籍原文,解析並闡述箇中道理與脈絡關係」。昭慧法師先是教《妙雲集》,再把重點放在唯識學,其後又轉移到倫理學,其學術論述有許多是以倫理學為題。她在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任課,「從自己研究的主軸:宗教倫理學、唯識學開始,逐步拓展到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觀、如來藏、天台學、華嚴學等」,涉及範圍非常廣。此外,法師也教過《楞嚴經》、《大乘起信論》。近年來,她又應邀講《阿含經》,因為經文內容平易近人,且跟個人身心狀態之觀察與改善有密切關係,在實際生活中用得上。在法師看來,《阿含經》是一門「深者見深,淺者見淺的寶典」,「重讀《阿含》時,由於已有佛法的深切體悟,讀起來感覺特別相應」。

  法師認為:中觀的「緣起、性空、中道」,立破無礙,脈絡非常簡潔,所以中觀論典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跟時代對話,立本於中觀見地的印順導師亦復如是。如果治中觀學有什麼困難,不是中觀本身的義理困難,而是在缺少異部思想的訓練,無從理解龍樹、提婆或月稱為何或如何批判其他學派。她這樣的提示,對於有心學習中觀者,極為重要。但「中觀的義理雖然超絕,初學者一下手若只研究中觀,將來一定會產生瓶頸」,「要深入了解古印度的中觀學,不可能越過唯識學,也不可能越過部派佛教」,「而要理解部派,唯識學反倒是一個很好的橋樑。為什麼如此呢?因為唯識學的創說者──無著與世親,都曾在說一切有部出家,受過精嚴的阿毗曇訓練,他們跟龍樹一樣,非常清楚當時佛教學界的爭議,也很清楚阿毗達磨的整個論議系統,因此在架構唯識學時,幾乎是地毯式的搜羅經典與異部爭論,經分析、抉擇後,填建到唯識學的架構裡去。」這裡更指出,中觀、唯識與部派佛教三者間的關聯性,由此進路,方能了解整體佛法的輪廓和體系。

  昭慧法師在佛教倫理學的研究,用力最勤,前後出版了《佛教倫理學》、《佛教規範倫理學》、《佛教後設倫理學》三本著作,可以說是她研究佛教倫理學的三部曲。倫理學有兩類,一是規範倫理學,一是後設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是在論述規範的原理,而不祇是闡明規範的內容;後設倫理學,則是進一步推敲這些原理的正當性、邏輯性,並作語彙或形上分析。有了後兩本書的出版,使得昭慧法師在佛教倫理學的研究更為完整,更見系統。
由於佛教在「慈悲」講得多,「正義」講得少,所以昭慧法師特別在《佛教規範倫理學》一書,用專章來討論,看看佛教經律論中是如何看待「正義」問題,以及在實際操作上是如何實踐「正義」的。重視「正義」問題,其實和她從事社會運動息息相關,如「廢除八敬法」與「同志爭取婚姻平權」,同屬「性別正義」課題。

  由於剛出家的不愉快經驗,促使昭慧法師投入戒律學研究,她研讀戒律學,深受印順導師啟發,印順導師雖然沒有接受嚴格的法學訓練,但非常熟悉歷史研究法,導師從律典中看到,佛陀制戒不是隨興之所至,愛怎麼制就怎麼制,而是依於基本原理,隨著事緣而建立。昭慧法師在律學方面的研究,先有《四分比丘尼戒經彙編》,其後有《律學今詮》、《法與律之深層探索》兩本專書。前書探討「律學基本原理」外,亦剖論有關「攝僧界」的規範、滅除諍事的程序法、佛門女性的地位等三個重要議題;後書「所呈現的多種論述,其基底有著一致性的主動脈,這是一種哲學式的深層檢視,並且以此作為理論基礎,而在各種議題上,提供佛法觀點的倫理視野」,此與昭慧法師在佛教倫理學中所建構的系統理論──「緣起、護生、中道」互相呼應,就此而言,本書也可說是屬於「佛教倫理學」方面的著作。

四、作為社會運動者的昭慧法師

  如果在私底下和昭慧法師談話,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她「慈悲溫柔」(隨和)的一面,但這不是她個性的全部;作為社會運動者的昭慧法師,有其「銳利,不予妥協」(不隨便苟同)的一面,尤其是關於「佛門的性別歧視」和「比丘尼正名運動」。昭慧法師不喜歡人家稱「尼姑」(應該稱「比丘尼」),對「佛門中的男性沙文主義」,批判絕不留情。此外,她也重視「動物福利問題」,對這些問題所進行的「抗爭行動」,構成她推動社會運動者的主軸。昭慧法師參與過的社會運動,略可以分為:護教、護生、性別平等、反賭博合法化等四類。

  在護教運動方面:昭慧法師曾主導多次社會運動,如1987年《國文天地》事件、1988年底的「思凡」事件、1994年3月間的「觀音像事件」及1999年的「佛誕放假運動」。昭慧法師在接受我們訪談時說,「思凡」事件對她「人生的深遠影響,不祇是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之中,相遇相知的人脈,以及爾後由此開展出來的社運路線。這是我爾後參與乃至主導社會運動的關鍵和轉捩點。」昭慧法師之所以涉入「觀音像事件」,是因為「異教徒一再對佛教施加迫害」,在台灣解嚴前後,地下電臺旺盛的年代,她「先從地下電臺突圍,再說服主流媒體,最後才扭轉局勢」,通過這次交手的經驗,讓她了解政治對宗教的影響力,這次運動她的體會是:「佛教徒的政治關懷嚴重不足,難怪佛教力量在政壇,屈居少數」。

  在護生運動:1993年至1999年,擔任「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推動動物福利立法,防阻動物受虐,以此發揚佛法中的護生精神。任內結合社會力量,促使立法院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與「動物保護法」。2003年7月至8月間,前後三度撰文,反對原住民部落大學「殺豬觀摩教學」,並勸阻陳水扁總統以「總統神豬」參加客家義民祭。2004年底,召開記者會並為文強烈批判南投丹大林場開放狩獵政策。關懷生命協會歷屆理事長分別是:第一、二屆(昭慧法師),第三、四屆(性廣法師),第五、六屆(傳道法師),第七、八屆(見岸法師);關懷生命協會曾出版首部台灣經濟動物紀錄片《生命的吶喊》、台灣動物記實影片《卑微的沈默》,以及出版動物權經典著作《動物解放》、素食理論整合著作《深層素食主義》等書。

  在性別平等運動上:2001年3月30日,公開籲請翌日即將來台弘法之達賴喇嘛加油,恢復藏傳比丘尼制度;31日,於印順導師九六嵩壽之「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中,公布「廢除八敬法宣言」,並請四眾弟子八人上台撕下八敬法條文,表示「八敬法非佛說」,今後有心奉行佛陀「平等」教誡者,不宜再依循此種強烈歧視女性的不平等條約。據法師口述,在達賴喇嘛訪台的時機,拋出「廢除八敬法」,不是針對達賴喇嘛,主要是覺得「這個議題一定要從社會攻回到佛教,讓佛教感受到輿論的壓力,最起碼讓那些男性沙文比丘在心理上受到震撼及重挫,不能再假裝沒事。」

  在反賭博合法化運動:自1994年起,昭慧法師即在台灣主導反賭馬運動,並推動於動物保護法中明訂「反賭馬條款」,使台灣成為世界唯一透過民主立法程序制止賭馬的國家。爾後與社會友人共同發起反賭博合法化運動,10餘年間制止了立法院提案通過賭博條款。2009年3月15日,擔任「反賭場倒退嚕大遊行」總召集人,抗議政府做莊,全民開賭,要求開放與否應經公開辯論後,訴諸公投。2009年9月26日,於澎湖所舉行的「博弈公投」大獲全勝,為台灣社會運動立下「訴諸直接民主」新典範。反賭運動有一特色,即是「跨宗教合作」,如:天主教洪山川總主教,就曾派令神父與修女大力支援;長老教會盧俊義牧師,也是反賭博合法化聯盟推手。在澎湖,反賭運動更是展開了佛教妙雲講堂、馬公天主教堂、馬公長老教會等宗教界的大串連。

  此外,昭慧法師也常對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維護人權、反賭博合法化或政教關係等相關議題,於電視、電台或報刊,發表依「佛法觀點」的言論(或文章),開佛教界主導(或參與)社會運動的風氣之先聲。昭慧法師參與社會運動,適逢台灣解嚴前後社會力爆發階段,據她說:「我正好處在一個佛教由弱轉強的時代,佛教太弱的時候,沒有足以發出抗議聲浪的體質,只有噤聲挨打的份;只有在由弱轉強的時候,一方面還處於弱勢,對於惡意的嘲弄戲謔、形象扭曲非常不舒服,一定要提出辯白。」

  社會運動不可能不觸及政治,昭慧法師在參與過程中,先後認識了施明德、謝長廷、陳菊、葉菊蘭、林義雄、李逸洋、蘇嘉全、盧修一、蘇貞昌、邱垂貞、郭榮宗、林正杰、謝啟大、郭建盟等人,她說:「在政治過熱的那些年頭,與政治人物的互動是如此微妙,我是非常小心拿捏互動分寸的」,這也是1999年3月南投縣長彭百顯敦請她出任副縣長,加以婉拒的原因。

  從事社會運動,或在佛教與社會的輿論平台發表論議,難免會得罪一些人,最直接的影響是,「每一次申請升等,都飽受精神折騰」;因發表議論,「常不免招來罵辱,所以也養成了面對罵辱而無動於衷的能耐」,這種在運動中鍛鍊出的人格特質,讓她體會到:「心性的力量是這麼強大,而且有這麼快節奏的心性訓練,還真是好事一樁」。由於她推行廢除八敬法運動,有些比丘走到哪裡就把她罵到哪裡,甚至在國台辦檢舉她為「台獨」。(這讓我們聯想到黃安舉發周子瑜是台獨的荒唐事件)

  前面說到從事社會運動的策略,昭慧法師以佛法的「無我」原則來決定運動策略,她認為:無論從事那一種運動,都必須依「無我」精神,不能把自己的利害放進去,每一個起心動念都不能只想到自己,需考量對該項運動本身有沒有益處。思考策略的過程中,只能關注運動本身,這項運動要如何才能成功?要如何爭取更多人認同我方立場?要怎樣為佛教(或眾生)而力挽狂瀾扳回劣勢?而且運動一定是基於「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這兩大綱領,捨此別無他途。

五、弘揚、捍衛印順導師思想

  以上分別從宗教師、佛教學者、社會運動者三個角色,說明昭慧法師出家以來的種種活動活動,但這還不足以說明昭慧法師到底是怎樣的一位法師,我們還得了解她在「弘揚、捍衛印順導師思想」這方面的努力,才夠完整。

  昭慧法師說,「印順導師改變我的一生」,這不光指在「思想的啟發與影響」上,對於昭慧法師的生活安排,印順導師也非常留意。當昭慧法師轉到興隆寺不久,印順導師便推薦她去福嚴佛學院教國文。在思想啟發上,昭慧法師第一次讀印順導師的書,是最厚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閱讀時很受衝擊,可是又覺得這樣的生命智慧非常豐富,很多迷團被打破了,愈讀愈歡喜」。剛出家時,在面對「僧團的生活、師徒的關係」時產生的困惑,也在讀了印順導師關於戒律的解說,才得以解除困惑。印順導師的著作,不只是純粹談學問而已,更是生命裡的深刻體驗;導師的著作之所以對昭慧法師產生深遠影響,是因為在他著作中給了「解答的方向」。

  在對佛法的理解方式上,昭慧法師自述云:「印順導師思想與著作,讓我掌握了完整的佛法系統,骨架都撐開以後,其他器官與組織很容易各就各位。」「讀了導師的著作,才知道原來教典有前後結集的淵源,也才知道每一部教典要宣告的重點,整個佛法的體系就清晰呈現出來了。了解整個佛法的系統理論,再回過頭來讀經,就知道閱藏該從哪裡下手,無論是讀《阿含》或律典,乃至各種大乘經典,都不會雜亂無章地漫讀,而且發現到處都是珍貴的生命智慧與研究素材。」「他的教導,讓我進行嚴謹的自我訓練,具足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

  1998年初,「弘誓文教基金會」成立,從1999年至2017年,舉辦了15屆的「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為什麼紀念導師的研討會,每年都吸引許多教界、學界的人來參加?主要是「印順導師的思想博大精深,讓人生起法喜,得大受用,因此大家願意共襄盛舉。」這對弘揚印順導師思想,起了積極作用。研討會的召開,提供一個可以公開討論的學術平台,除台灣本地學者,也邀請許多中國大陸知名的學者,如楊曾文、張新鷹、王雷泉、黃夏年、宣方、鄧子美、龔雋等教授,「這樣的互動,對於中國大陸教界或學界,接納或理解印順導師的思想,會是很大的善緣。」

  昭慧法師說,由於「印順導師的思想博大精深,很多學者難以深入,有些人抓著一點來批評,聽來好像言之成理,其他學者即使對導師沒有惡意,也會被誤導的。這時我們一定要予以辯駁,讓他們來分辨對錯。」有些學者,也許是因為與一些寺院的友好關係,往往順著該寺院或宗派的立場來攻擊導師,於是出現了一個刻板印象:「印老不講求修行」,或者「人間佛教等同於庸俗化與世俗化」,「在中國大陸佛教界,有很多人是相當敵視導師,甚至徹底否定他的成就」。2016年10月29、30日,由周貴華主導,在無錫惠山寺舉辦的「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反思與探討」大會,就是其中一個惡例。(對這次會議的批判回應,請參2017年2月出版之《弘誓》雙月刊第145期〈「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批印』風潮」專輯各文)

  在台灣佛教界中,真正認同印順導師思想的,還是占少數。據昭慧法師觀察:「雖然印順導師被教界公認為義學大師,平時見面打招呼,頂禮問候,也都是老法師長,老法師短,行禮如儀,相安無事,但是我感覺教界一些長老法師,私底下對他確乎有所疑慮,似乎在傳統佛教圈子裡,他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敵意。」在傳統佛教信仰者的觀念裡,大乘經中的每一句話,以及佛陀的本生故事,都是佛陀所親口宣說的。這些信仰依據,竟然讓印順導師解釋成印度民間故事,甚至還有希臘、波斯的成分?難怪他們認為導師簡直是『破壞信仰』!」這可以說明,為甚麼昭慧法師的剃度師父,要把印順導師的著作鎖在書櫃,不鼓勵徒弟研讀的原因。因為傳統佛教環境中成長的僧人,他們會認為「印順導師的思想會帶給佛教負面的影響與傷害」。(這也可以用來解釋周貴華等人為甚麼要「批印」)

  作為「人間佛教踐履者」的昭慧法師說:「對我而言,弘揚導師思想是我的本份」。昭慧法師弘揚印順導師思想,深知「捍衛印順導師思想」的重要,她認為,如果教界或學界都不講話,「難道都默認別人的批評理所當然嗎?要知道,有些人的言論,講久了就會成為定論的,一定要在一開始就點出他的盲點,讓學界去判斷他觀點的漏洞,才不會錯誤跟從。」這正是昭慧法師為甚麼要連續舉辦「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積極弘揚印順導師思想的主要原因。

六、結語

  如何了解昭慧法師?本文從宗教師、佛教學者、社會運動者三個角度觀察,三個角度分別代表法師度眾生的三種關懷:教運關懷、學術關懷與社會關懷,三種關懷環環相扣,相互聯結。而貫串這三種關懷的,是昭慧法師所重視的「印順導師思想」。弘揚印順導師思想,並加以實踐,是昭慧法師整個生命的重心。

  昭慧法師自己在比較以上三種角色(護教、治學與護生)時表示:「不能不說,治學還是最容易的。因為:只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則咀嚼法義,消化資料而筆之於書,畢竟是個人作業,不牽涉到太多人為因素。而護教與護生,則每每引生爭議,牽扯到的人事因緣也大為複雜,所以困難與挫折也就巨大而繁多。」昭慧法師沒有只選擇最容易的「治學」,而是更全面地放在「護教、治學與護生」三方面上,也因為這樣,她才會說,她在學術研究上最大的侷限是時間不夠。(如果時間不被分散,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績會更出色)

  儘管如此,昭慧法師還是體會到:「教理的研究與實踐,是精神力量的源頭活水;尤其是佛法的深刻體會,使我無怨無悔於斯途。」傳道法師說:「昭慧法師用功之勤,用心之深,尤其思辨縝密,教法善巧:演繹歸納互用,重於觀念的啟發、腦力的激盪,並對於崇尚權威及僧團思考模式,提出強烈的批評與反省!」 這是知音之言。

  昭慧法師認識的人多,交往的人脈很廣,她與台灣幾個大道場,都有過交往(如星雲大師、證嚴上人、聖嚴法師),和中國佛教會(淨良、淨心、了中長老),及日慧、開證、法智、會本等長老;和花蓮慈善寺達瑩長老尼、台中慎齋堂普暉長老尼、香港法雲蘭若慧瑩長老尼、嘉義妙雲蘭若慧理法師、明善寺住持德松法師、法源講寺現任住持真理法師、嘉義香光寺悟因法師,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林蓉芝,現代禪李元松等,都有一定的交情。佛教界以外,如基督長老教會台北東門教會主任牧師盧俊義牧師、輔仁大學洪山川總主教、德國古倫神父等也相知甚深。閱讀本訪談錄,可以知道更多與她相關人物的互動與交情。

  總之,昭慧法師的這部訪談錄,非常具有史料(與史學)價值,書中內容不只敘述法師個人生命的歷程,也談及她所理解的佛教義理,以及當代佛教相關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好好來細讀。

侯坤宏謹誌於新北市新店自宅
2017年4月22日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