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通往人生坦途的軌道

——113年佛教弘誓學院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會」

 

主講│昭慧法師  筆錄│王哲滄、涂晏婷  修潤│釋耀行
  

  民國104年在佛教弘誓學院傳授菩薩戒,距今快九年了,傳一次菩薩戒相 當不容易,三師是原班人馬,性廣法師、見岸法師跟我,引禮師也大多都是我們的舊夥伴。諸位戒子有許多新面孔,也有在弘誓學法多年,所以大家對於菩薩戒的認識可能有深有淺。
  暑期我講《瑜伽師地論》,到現在也有十一年,這一期正好講到「菩薩地」裡面的菩薩戒,也就是廣修六度,這一部分談到了「持戒度」,菩薩戒正好是持戒度裡非常重要的內容。如果聽過這部分,那麼對於整個菩薩戒的框架,就有非常清晰的理解。如果大家那時候沒有來聽講,也沒有關係,我們在YouTube設有佛教弘誓學院的帳號,每一期我講的《瑜伽師地論》都有上傳,從「聲聞地」講到「菩薩地」,也就是從解脫道講到菩薩道。

自我規範是通往人生坦途的軌道

  我們為什麼來受戒?一定有一些緣起,例如朋友邀,或者覺得已經受過五戒想要更進步,或者正好這三天得空,就去道場聽聽佛法順便受戒。在這裡我談為什麼要受戒的核心要旨,因為受戒以後就要接受這些戒法的規範,所以總得知道這些自我規範的內容。
  為什麼我要作繭自縛,找一些規範來拘束自己呢?當代許多靈性成長團體標榜,我們其實不需要有那麼多框框條條來框住自己,我們要心靈解脫,所以對於這些自我規範的條文是嗤之以鼻的。於是我們就要問自己,為什麼我要接受這些規範?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些框框條條就像鐵路的軌道,就像大地上鋪陳的馬路,看起來有框住我們,但是它也有一個無可取代的功能,就是讓我們順著這個軌道前進,能夠最有效率的到達目的地,中間不會遇到許多的麻煩或者困窘,乃至於危險。
  所以馬路上的紅綠燈亦復如是,沒有紅綠燈多好,一路暢行無阻,但是紅綠燈規範我們,彼此要有一個互助跟互讓的尺度,這樣大家都比較容易各自奔向目的地。自我規範亦復如是,看起來是框框條條,但是讓我們在人生的道途上,減少了許多與人互動的或者是自我管理的困局,減少了許多在人生道途中的危機,讓我們能夠平順安全自在地過完我們的人生。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戒律對我們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就能理解我們為什麼要來受戒。因為就是這些規範,讓我們的心靈不但不受到束縛,反而將心猿意馬的那顆心順向一個軌道,使得心靈更加自由。規範就像一面鏡子,它帶給我們一些警訊,不要等到撞牆了才懊惱。
  如果了解戒法對我們幫助這麼大,讓我們獲得解脫自在乃至獲得正覺,是非常重要不可忽略的環節,那麼對於受戒就會生起殷重渴盼的心。許多人學佛認為不要受那麼多框框條條的束縛,就直接去參加禪七,你可以這麼做但是要付出代價,有些代價是你承擔不起的。
  定(梵語Samādhi)譯為「三昧」或者「三摩地」,是教我們把心集中在一處,集中在一處就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個強大的力量拿來做什麼?我們都知道,專心所獲得的學問或工作的績效就會比較好,不專心,做學問、做工作可能都因為心思散漫,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
  專注在目標上,心無旁騖到了極點,眼前只剩下那個目標,那個目標就變得天大、地大無所不在。這種心理狀態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向非常惡劣的方向去發展。八正道講到「正定」,那就表示有不正定乃至於邪定。
  原來專注其心於目標是一種能力的展現,強化自己的力量來達成目標。但那個目標是正當的還是不正當的?是正當的,專注其心救人就開展出無限救人的種種方便,來幫助對方離苦得樂,這種正向的三昧讓你義無反顧地奔向菩薩道。專注於讓自己的身心離苦得樂,於是自己的身與心就變成天大地大,因此產生強大的力道來矯治自己。對於奔向正覺之路的生命,戒是很重要的鋪陳,就像建高樓的地基一樣,是很重要的基礎。
  反之,如果你的目標是某些不好的目的,帶來對自己或對別人不好的效果,你心思散漫獲得的效果還沒那麼大,心思專注集中,那個目標就形成你心靈的黑洞,這時心魔就會產生。一旦心魔產生,那個後果不是你能想像的。
  世人拈花惹草品性不端是不好的,但是你很少聽到拈花惹草品性不端的人會發生情殺、殉情。情殺是傷害別人,殉情是傷害自己,情殺的人是恐怖情人。怎樣的人會情殺?就是對他所戀著的對象非常專注,天大地大無與倫比,所以一旦戀人背叛,對他來講就是整個生命都崩塌了。
  這時如果他沒有自我規範,沒有為自己的行為畫上紅線,那麼就很有可能做出非常愚蠢乃至非常邪惡的行為,例如殉情,情殺。所以不要以為專注力都帶來幸運,專注力也可以帶來不幸。慧增上學,對佛法的體認是好事,可是如果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他學習佛法獲得了豐富的佛學知識,升到高座受到信徒護法的愛戴崇拜,而他竟然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乃至用他所知道的佛學知識,來瞧不起那些佛學程度不好的人,那試問這些佛學知識對他有什麼幫助。
  所以這個規範是三增上學的前端,是基礎,只有具足戒增上學的力道,讓自己有了良好的道德基礎乃至於道德習慣,那麼在修定、修慧的過程中,才不會走上偏差之路。所以沒有任何自我的道德規範,認為參加禪七獲得了一些特殊的體驗,乃至於閉關專修,因此獲得了許多深深淺淺的宗教經驗,你不要認為那一定就是奔向正覺,搞不好那是奔向魔道。所以,受戒不但是規範自己不要傷害別人,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不要讓自己因為行為的錯誤,惡劣習性的頑強而摧毀了自己。以上所說通於解脫道,也通於菩薩道。

三聚淨戒各有特色

  修菩薩道的行者也要受戒,這個戒跟修解脫道的人所受的戒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簡要談談三聚淨戒。聚是把很多條文聚合在一起,那就表示這三大類別的條文各有特色。哪三大類別?第一,攝律儀戒;第二,攝善法戒;第三,攝眾生戒。什麼叫做律儀?「律儀」(梵語sajvara),那是一道防火牆,是河海旁邊的堤防,所以《俱舍論》把它叫做「堤防戒」。那是我們內心防非止惡的力量,原來所有「攝律儀戒」的相關內容,都是在防護自己不讓自己為惡。
  善行乃至惡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偶爾犯過每個人都難免,我們不斷在犯過之中進步,不需要包裝自己成為聖人。但是如果犯了過失,那怕是第一次,就很像在這個堅固的防火牆或者堤防之中,出現了一小道裂縫,一而再再而三,這個裂縫越來越大,看起來很像沒有崩潰,但是越來越脆弱。那叫做「戒羸」,羸是羸弱,就是他的戒體已經非常虛弱,就像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降低了,感染到病毒立刻發病。
  因此「攝律儀戒」這些條文,讓我們在心理上、行為上,築起一道防非止惡之牆。當我們以殷重心在眾目睽睽之下向戒和尚、尊證和尚宣告,我願意持某條文,這種自我叮嚀的力量,剎那間就像築起一道堤防,比起自己偶爾想想,我改天要好好自我努力,從此以後不要再犯,力道更大。因為那是一個莊嚴的氛圍,對心靈的觸動比較大,再加上這麼多尊長的見證,更讓自己起殷重心,於是就築起一道防火牆,這就叫做律儀。
  「攝律儀戒」條文共解脫道、共菩薩道,乃至於一般世俗人,既不想修解脫道也不想修菩薩道,但是並不表示他們因此沒有道德,道德的自我叮嚀起步很早,我們在家裡已經受到父母很大的制約,孩提時代父母就告訴我們,這個不可做那個不可做,做對了賞我們做錯了罰我們。到了學校也是一再被叮嚀哪些不可做,乃至表列成為校規。出到社會,任何一個職業的場域一定有很多規範,包括怎麼對待你的職務,怎麼對待你的上司、同仁、顧客,太多太多的規範,這些規範就是攝律儀戒。即使不是為了學佛、解脫、行菩薩道,為了讓自己一生平順,都必須自我規範,否則在社會上就會磕磕碰碰諸事不順,乃至於害己害人。所以攝律儀戒是任何一個人,生活有品質平順安穩的必要條件。
  但是,菩薩戒不只是在「攝律儀」,還有第二類叫做「攝善法」。兩者的差別是「攝律儀戒」是消極不作為,「攝善法戒」是要積極作為。例如:我們要在世間獲得平順的人生,不只是不觸惱他人,讓其他人對我產生惡念跟報復,甚至要友善對待周邊的人釋出善意,這就要攝受種種善法。考量如何能夠讓對方舒坦,如何專精於專業知能,讓自己能夠在職場立足,不被時代跟社會淘汰,要有正向的專業知能來服務社會、服務人群,所以攝善法戒也沒有什麼神秘。世俗人尚且要積極作為,才會有光明燦爛有希望的人生,何況你要修佛法中的解脫道或者菩薩道。

菩薩當學五明

  所以你不能說我是要奔向解脫的人,我只知道必須持好很多的戒法,不要觸惱人。不對,那只是基礎,你還要修八種正道裡面的其他七種,要修三種增上學裡面的其他兩種,那就是「攝善法戒」。行菩薩道要學習的善法更多,因為對於一個解脫道的修行人來講,只要學習內明,內明就是讓自己能夠獲得智慧的佛法專業知識,可是行菩薩道就要於五明中求,不只是內明,五明還包括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
  「聲明」對於語言有很好的掌握,包括從美學角度去看到語言的韻律,從哲學的角度必須很精準的講出語言,內容不能有所偏差引起誤會。菩薩不只是修得自己的解脫跟正覺,如果只是這樣內明就夠,可是菩薩道要幫助眾生,幫助眾生就要廣結善緣,與眾生溝通的渠道,最重要的就是語言,所以對於聲明要有很好的掌握。
  「因明」邏輯思考要清楚不能顛三倒四,沒有綿密的邏輯思考能力,說出來的話無以服眾如何幫助人?「醫方明」透過醫學來幫助他人,讓對方緩解痛苦,甚至離苦得樂。佛法的核心價值就是令眾生離苦得樂,所以學習醫方明不但自助還能夠助人,也許你說那個專業知識太深了,我又不是讀醫學系的。其實無妨,我們並沒有要成為醫學專家,可是一般的保健,你學了有時候幫助自己,有時候幫助別人。
「工巧明」包括所有的技能,從鐵工、木工、泥水工到現在的AI,都是工巧明,學習這些專業技能,就能夠更妥善的幫助眾生。所以就「攝善法戒」而言,一個矢志行菩薩道的人,所攝受的善法可以變得如此廣大。
  當然不可能什麼工巧都學,但是必要的一定要學。例如:AI,想到就很頭痛,因為那個對我們非常陌生,但是我們能夠完全不知道嗎?我是老師,如果不知道可以透過AI寫成一篇論文,我可能就沒有警惕,這個學生的論文洋洋灑灑,到底是出自他的智慧、他的勤奮學習收集資料而得,還是機器人幫他完成的?幫助學生我們要防弊。AI,同樣的這一門技能,可以發展到非常邪惡,例如用無人機來轟炸侵略其他的國土,轟炸無辜的人民,它就變得非常邪惡。但是AI也可以助人,當全世界都趨向老齡化的社會,要做到長照的人力足夠可能很困難,於是AI的技術發展,可以有很多替代到人力的部分。這時作為一個看護者,他肩頭的擔子減輕很多,很多吃力的事情可能AI做完了,他就做更細緻的陪伴跟照護,這不但對看護有利益,對高齡長者也有幫助。所以我們行菩薩道的人,能夠對AI不聞不問嗎?

菩薩行人要嚴淨國土成熟有情
  作為菩薩學人,必須與時俱進地攝受善法,而不能停滯不前,這樣我們大概就能理解「攝善法戒」在菩薩道中,跟解脫道的要求,以及一般民眾的自我要求差別在哪裡。大家思考一下這個為什麼叫做戒?戒是自我規範。我可以強硬要求自己不作惡,可是為什麼要強硬要求自己非學善法不可,而且四弘誓願還說「法門無量誓願學」。原來這就是菩薩戒的價值所在,把這些屬於積極作為的部分,也劃約為剛性的條文,強迫我們自己非做不可。
  舉例而言,我很自愛不亂丟垃圾,這個是「攝律儀戒」,但是看到有垃圾在乾淨的土地上,對於一個修菩薩行的人來講,嚴淨國土成熟有情,這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讓大地受到染汙,讓這個土地上安住的人、經過的人都不舒服,乃至於有可能毀損健康,這時我覺得有義務把垃圾撿起來處理好,這來自於我自願的投入。
  就像慈濟資源回收的工作,甚至積極開發,讓這些資源不成為地球的負擔。他們設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去研發種種的科技,把這些垃圾變黃金,製作出賑災的毛毯及各種保暖的衣物,乃至於發生災難時的簡易帳篷。
  這次花蓮大地震後日本媒體發現,這些災民住在避難中心,就是學校禮堂之類的空曠鞏固的建築,一家一戶大家都在那邊吃喝拉撒睡,很不方便。可是他們發現這個廣大的避難中心裡面,竟然都有避難帳篷,隔離性的帳篷上面沒頂,不太像一般的露營帳篷,可是四周隔開來。日本記者佩服的不得了,報導到媒體成為國際矚目的事情。
  這是台灣之光,因為這是慈濟團隊設計出來的,在上次的花蓮地震中,證嚴上人覺得這些災民們在避難中心,幾百人吃喝拉撒睡,太難看了沒有安全感,所以要慈濟人運用大愛感恩科技,乃至於用回收的寶特瓶等等做出了避難的隔屏,還有福慧床。
  工巧明的科技可以把垃圾變黃金,黃金主要形容它是可以救人用的。這些善法學還是不學?如果你只是想要這一生就解脫,你會覺得跟我何干,可是如果你覺得要幫助眾生,這些善法你則能學就學。甚至於如果沒空學,最起碼願意支持他們,例如在財力上支持,或者去當志工做一點回收。
  這時攝善法的精神就擴大,就不只是我不丟垃圾,而變成我要撿垃圾,不但撿垃圾,還要把這個垃圾變成黃金來幫助眾生。這時不但是「攝善法戒」要學工巧明,下一步就要進入「攝眾生戒」,要用這樣的工巧技藝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同樣一個面對垃圾的態度,只行「攝律儀戒」的人認為我不丟垃圾就夠好了,可是受了菩薩戒,看著垃圾認為跟我無關就走過去,他會覺得良心不安,甚至可能更積極的想要讓這些垃圾變黃金,成為地球的守護者。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