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冥契經驗的宗教對話——「宗教的靈修傳統」綜合座談引言

釋性廣

時  間: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
地  點: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
會  議:「宗教的靈修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感謝主辦單位邀請筆者參加本次研討會之綜合座談!

        主持人陳主任德光教授細心地為本次座談會設定了三個子題:

一、您個人宗教靈修的經驗
二、靈修與現代人的生活
三、靈修與宗教交流

        為節篇幅,筆者以下的引言內容,將省略證成之論據,只針對上述三個子題,略述筆者的看法。又,佛教向以定、慧二學或是「止、觀」二行,指稱修道內容,今依大會用語,以「靈修」統稱(涵蓋佛教在內的)所有宗教的修行內容。


91.11.24 性廣法師於「宗教的靈修傳統」座談會中發言。(左:天帝教研究學院梁忠科副院長)

        第三個引言:「靈修與宗教交流」,若當作討論的主要線索,可以聯結(或涵蓋)前面兩個引言的討論,然而此中所引發的問題不少,而且極易引起歧見。例如:

        一、從靈修經驗的有無問題,可以探討的是:沒有靈修經驗的人(研究者)有能力討論或研究靈修問題嗎?憑藉著一己的靈修經驗,能有跨宗教(靈修)的研究能力嗎?縱若提出說明,這些說法能有普遍的解釋效力嗎?

        二、屬於個人私秘經驗的靈修行為,必須互動交流的理由何在?有否可能產生不利於己或不利他者的後遺症?在肯定靈修(及其團體)能淨化身心,樂生合群的正面功效中,能否關注到它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三、範限在「靈修」主題而有的宗教交流(對談),對各宗教靈修系統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言,它們的最終境界有共通性嗎??是否如朱熹所說的「理一分殊」,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牽涉到研究心態及方法論的不同,有「己正他邪」的外道、異端之說,有「他偏己圓」的判教之論,有「多元價值並存或殊途同歸」的相對之言;面對這些紛陳之詞,靈修對話能有排解梳理之道嗎?靈修話題的宗教對話,所要達到的功能(或目的)又是什麼?

以下是筆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一、筆者認為:相較於無有靈修經驗者而言,擁有靈修經驗者,對於靈修問題,會有較強的解說能力;然而超理性的靈修經驗,並不排除人類運用理性來加以探索、解說的可能性;即便受到思維與語言的侷限,這些探索、解說,亦有少分或多分逼近真象,顯現真理的可能性。所以,無有靈修經驗的人,對靈修經驗,也可以從旁觀察個案,或是廣為蒐尋資料,以適切的研究方法,作出學術上的貢獻。

        二、普世性宗教所印證認可的靈修成就者,其外顯行為,不但不是「非理性」的身心失調或情緒失控者,反而有著高度自制的能力,與潔淨的人格道德。所以,雖然各宗教的靈修傳統,對人間現世有予以肯定或予以否定的差異態度,但是都有「透過靈修能淨化身心」的共同觀點,肯定靈修成就者的智性光輝與慈愛心行;亦即,宗教靈修雖屬超道德的心靈境界,但恰好也能成就道德之善。

        靈修活動對現代人有舒解身心壓力的功效,然而靈修者絕不能輕忽道德操守,扭曲或抹煞倫理價值。吾人樂見「靈性復興」時代的來臨,重視的是它帶給人類身心淨化,社會和諧的助益;但也因此,吾人不能不關心那些不當的靈修觀念或行為,它們業已引生了破壞社會秩序的弊端,諸不見假借靈修之名而攫取金錢、權利、情色的種種醜事,時有所聞。

        三、在各宗教與教派內部,向來都有分辨自宗靈修境界的真偽、高下之議,而此是否適用於跨宗教間靈修境界的比較研究?值得深思。

        面對不同宗教中各類的冥契經驗,筆者認為:「此乃詮釋方式不同而非經驗類型不同」的前提,將具有比較宗教學研究上的意義。吾人若嘗試對各宗教的靈修境界,簡別其特性,並判斷其淺深層次,這樣的研究極具挑戰性,而其結論也最易引起爭議。彌平爭議的方式,或許是宗教信仰終極境界的「理一分殊」或靈修(修行)成就的相對論,但這種說法,很難獲得連筆者在內的各宗教人士的同意。

        無論如何,以靈修內容為主題的宗教對話,在交流中應避免自讚毀他式的宣教語言,此中較好的進路可能是:對自身信仰的靈修(修行)傳統,多作自我批判的反省與檢討。宗教人士熱心從事靈修對話的終極目的,或可定調為:秉持宗教廣慈博愛的特德,以自我批判,自我改進的誠意,在紛擾爭鬥的人世間,先做好「靈性提昇」的表率,解除因宗教偏執所引起的傷殺與動亂,進而攜手共同奮鬥,締造世界和平的光明願景。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