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四聖諦止觀研修課程——身念處養生營」側記

陳文玲


2018年4月21日下午,佛教弘誓學院於無諍講堂,展開為期五天的「四聖諦止觀研修課程——身念處養生營」,由性廣法師主講,依「苦集滅道」四諦為綱,講授「離苦得樂」之道。營隊期間,每天有禪坐、講學、功法練習、分組討論與禪師解答等課程,從學理到實證的方法操作,循序漸進引導學員練習禪法與調身功法。參加學員計有150人,志工20餘人。


四聖諦——滅苦之道

  首日晚間的入堂開示,禪師首先精闢入理地開示此次研習營的主題及次第。

  「四聖諦」——苦、集、滅、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最初在鹿野苑為五位比丘弟子所講的佛法。人在世間都會遭遇各種的苦,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憂悲惱苦。「苦集滅道」之「苦」為果,「集」為苦之集,為因;「滅」是苦之滅,為果;「道」是滅苦之道,為因。我們聞法修學的目的是要求道——滅苦之道。如何減輕身體之苦以維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好修行求道?保持健康的身心不是為了貪生,而是為了修道終得順向涅槃,這是近年來極力推廣佛教養生學的目的。

  「四念處」――身、受、心、法,以身念處為首,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身念處,就是在威儀(姿式)、作息、功法(柔胯鬆肩)、飲食(取用淨食)中實踐之。其次受念處即「悅意」,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心念處即「定心」,四禪八定。法念處即「智觀」三種菩提(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

  翌日開示續談「四聖諦」之次第,為通勤的學員再講一次,也做為複習。佛陀教人要認自己因果,不要認為痛苦都是別人造成的,人生的苦無論有形無形都是自己累刧所造成的異熟果。

  初階的禪修,能讓自己的身體緩除病惱、得到健康,但健康有時而窮,要追求到何時?縱使再健康長壽,也終究一死,而死後會往何處去?只有佛法的究竟涅槃才能徹底離苦。苦集滅道,苦之苦應當知,苦之集應當斷,苦之滅應當證,滅苦之道應當修。滅苦之道就是修四聖諦,聞法修學以滅苦,苦有兩種:一是世間苦,包括生理的、心裡的苦;一是輪迴生死、五蘊熾盛之苦。滅世間流轉之苦,得世間流轉之樂,但是,常在人天之間雖樂,仍不究竟,所以還是要究竟滅苦,順向涅槃,讓我們的心停止無意義的抓取。

  我們常說「諸行無常」,現狀是可以改變的,無常不是愈來愈不好,無常也會讓不好轉好,無常是變化,好能轉壞,壞也能轉好。我們從現在開始注重威儀養生,就能將過去累積的習性轉好。學佛到後來會非常快樂,有時雖然會承受過去因無知而感招的苦果,可是這苦果在當下呈現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心念讓它不那麼苦。如果自己身體都已經病了,為什麼還要讓色身來影響自己的心情呢?不但色身不應該影響心情,心更要主動地扭轉色身或是外境。

  我們修行是要用心念的力量引導業的慣性,用心念的力量來與外境做友善的互動,修行是在修心,要樂觀地看待無常。不論別人對我們好或惡,我們都應該用智慧去觀察因緣,心中存善念,無貪、無瞋、無癡,信、進、念、定、慧,尤其是定與慧。

  只怕不能精進不能清淨,只怕沒有好的觀念引導正確的行為。各位不要擔憂業果障礙,我們只要把每一念都保護好,把心念帶往清淨的所緣就對了。這次的四聖諦研修營,就是要掌握因果律的主軸,「苦」是過去的無知無明所造成的結果,但由於「無常」,這些都不會永遠存在,終究是會滅去的,只要我們不再製造招感苦果的條件,就不會再受到苦果。


「身念處」養生學

  接下來課題進入「身念處」養生學,先解說學理,後談實證。禪師提出養生第一功:正威儀,即行、住、坐、臥中要有端正的姿勢。我們在地球上生存都無法避免重力的作用,重力是因地心引力而產生的向下力量,體重是身體對地心引力的感覺,會隨著身體姿勢而感覺不同的重力。禪師說:「佛法是實證的,不是憑空想像的。」禪師要大家舉起水杯,透過手指手腕手臂不同的角度,感受同一個水杯產生不同的重力作用。由於自由落體的重力作用,人體站立時重量全部在腳部,60~70%要在腳跟骨上,30%在腳背,10%在腳趾。如果身體操作不當,力量分配不當,便會造成疼痛受傷。人之所以會有疾病及身體酸痛等病痛,多半的原因是平時的姿勢不良,不正確使用身體與重力抗衡所引起的。

  禪師在講堂中以活潑生動的善巧方式,透過各種教具、投影圖片、人體骨骼3D模型等等,讓學員可以近距離觀察學習,引導學員明瞭姿勢不良會引起何等嚴重的後果。要維持正確的姿勢,必需瞭解身體「中軸筋膜」的作用,知道中軸對應於身體部位的正確位置。禪師在養生學的部份,藉由西方解剖學的學理與概念,解說人體的主要結構與網絡系統,說明佛法四大特性與身念處,讓學員明瞭無論在平時的行住坐卧行儀、功法練習及禪修中,無時無刻保持身體處於端正的姿勢,便可以改善過去不良姿勢累積造成的病痛。

  禪師揭舉五組名相:1、皮/肉。2、筋/骨:功法強筋正骨,調整威儀。3、臟/腑:臟是實心的器官,如:肝,脾;腑是空心器官,如:膽,胃。4、意念:透過禪定明察意念。5、心識:透過觀智清淨心識。前三組為色法,具體有形的身體,可以用功法調理之;後兩組為名法,無形的心念,以禪修觀照之。

  色法的成因:業所生色;心所生色;時節生色;食所生色。在業生色方面,平日一定要養成好習慣,常持善念不可起惡念、造惡因,無論因果如何異熟現前,都不可起惡念相應;姿勢、作息、功法也要養成好習慣,要常常禪修,攝取乾淨飲食,不可隨貪瞋癡而作為。

  色法成因對應於四大的說明,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食所生色,食物是基本的材料對應就是「地」;心所生色之心如「水」,其特性是會黏著、抓取;時節生色就是「熱」能;業所生色,業力如「風」。

  物質的成因──四大的特性:地是物質的密度,密度大是重硬,密度小則是輕軟;水是物質的黏度與流動;火是物質的溫度,熱與冷;風是物質的速度,支撐與推動,以兩人相對推擠時的力量抗拮,示範風的作用。

  禪師用佛教的物質特性「地水火風」四大的概念,應用於養生方法上,地大密度太大或太小時,可透過水火風來改變密度,水大太黏著或稀疏時,可用地火風來改變,以此類推用這些原則來養生保健身體。

  正知四種明覺:適宜,效益,行處,不癡。適宜就是在對的場合做對的動作,例如:上課中不能隨意走動,也不要像在禪修中一樣動不動就閉目不動。效益,是對自己好不好、對別人好不好。行處,是對於禪修所緣的專注。不癡,就是體會無常空無我的道理。


養生第一功:正威儀

  骨骼的位置由肌肉決定,肌肉的強度由筋膜決定。禪修時,首先以坐骨作為支撐點向下固定,以堅硬的骨骼作為支撐承接身體重量,不是用肌肉,肌肉要柔軟有彈性。筋膜是貫穿全身的網膜系統,有如橘子的果皮與果肉之間的網膜,筋膜本身也是地水火風組成。人體所有臟器肌肉骨骼都是靠著筋膜連結起來,全身表裡都有。筋膜富含水份堅韌而有彈性,像麵筋一樣,是支撐身體肌肉與骨骼定位的重要組織。做功法就是推動筋膜運動,把水份揉入筋膜,強化其韌性彈性。鍛練筋膜強健可以支持我們禪修久坐而不會疼痛。深層的筋膜無法按摩到,只有靠自己作柔胯鬆肩功法強化之。

  長久的姿勢不正確、筋膜缺乏鍛練,會造成身體各種毛病或疼痛。所以設計的柔胯鬆肩功法是以人體兩大關節──肩與髂為主要運動部位,帶動身體深層的肌筋膜,揉風入筋。透過活動兩大關節啟動身體的「風界」,揉風入筋帶動身體的四大調和。動作要鬆柔綿軟,不需用力,抬胯時腿不踢不勾。功法對四大的平衡有很大的幫助,功法的作用就是「稀釋、攪拌、緩慢加熱」,讓四大調和。所以不論身體有無不舒服都不要停止練習功法。接著是飲食養生,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功法補,以功法的「風」來推動,有支撐(風)才有推動,初階先從支撐力練起,以中軸筋膜對應支撐,支撐力穩固了才有推動力。

  養生的重點是六時中四威儀(正確姿勢),攝取乾淨飲食,規律作息,功法與禪修並重。得到健康只是附加值,目的不是要得到身體健康,而是要從修身、受、心、法四念處,終得順向解脫。

禪修是通往涅槃唯一的道路

  禪師在每日的禪堂開示中,循序引導大眾把心念專注在身體上,從固定支撐身體的基礎開始學習觀察。無論使用哪種坐具及坐姿,把注意力放在骨盆底端的左右坐骨上,覺知左右平均施力。禪修者由於過去姿勢不良的慣性,在端坐姿勢中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風」的支撐力與推動力不平衡的關係。所以我們要在禪修中練習讓身體內風大的支撐力得到正確的引導,會愈坐愈輕鬆,身體不會疼痛。初學者感到困難是暫時的,只要透過反覆練習慢慢可獲得改善。

  靜坐時頭擺正,收下巴,檢查身體表面的平衡中軸線,注意力放在頭頂,往下到人中,再往下到膻中,往下到肚臍,再往下到恥骨連合。學習用意念覺知觀察從上到下連成一直線,接著從會陰往後到脊柱線,意念從尾椎向上到頭頂。如此觀察巡行三圈。接著注意力再從左右耳洞到肩鋒往下到大轉子,這是側面的平衡中線。如實覺知與觀察,身體前後左右的平衡中線在身體內交會的虛線,從頭部往內身貫穿,從上而下從下而上,全身放鬆,感覺是在做一件愉快的事情。全身的肌束會匯聚到頭部臉部,臉部肌肉放鬆會帶動身體肌肉也放鬆。

  接下來注意力從表面的及內身的平衡中線,往頭部兩側太陽穴的顳肌嚼肌移動,像似兩手托住頭骨,然後往下來到頸部頸椎,頸部承接著上面頭部的力量要向下疏導,所以如果頸部不自覺地往前傾,力量便會往前移,增加了頸椎很大的壓力,所以頭的角度要擺正,下巴往內收;接著往下到肩膀,肩胛,兩肩胛輕輕地向後夾住脊椎(夾脊),這個動作有助於將頭部傳導下來的重量引到後肩胛,然後向上提,可以使頭部的體感重量減輕。頭部肩頸僵硬時也可以如此做:頭擺正,收下巴,輕夾脊。

  接著繼續往下到胸椎,這裡除了貼著胸椎前側的一條肌筋膜以外,還有兩條中軸肌筋膜支線,身體不要往前傾,身體重量要微靠後面胸椎前側的肌筋膜。接著來到腰大肌,連結著骨盆的髂肌合為髂腰肌,連接到股骨內側的小轉子,形成像三角形支撐著腰部與骨盆腔。當姿勢調整好後,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人中的部位,覺知觀察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像一個旁觀者在看著自己一樣,耐心地觀察,呼吸會逐漸安靜下來,此時身體有任何覺受都不要理會它。

  禪師會在每支香進行中,適時地讓學員們起立稍做柔胯鬆肩功法,調節身體的姿勢,加強肌肉筋膜的強度,再繼續靜坐禪修,如此反覆練習讓學員們身心在動靜中取得平衡,避免久坐帶來身體的不適。

  禪師引導學員練習「界分別觀」,以自己的色身為所緣,觀察身體地水火風的特性,覺知地水火風四相的變化:地大的硬粗重、軟滑輕,水大的黏與流,火大的冷與熱,風大的撐與推,四大對應於身上的感覺。初學者要耐性地反覆練習,透過禪修實證,有了定力之後可以以智慧之光穿透法聚,證實色身是四大假合,佛所說法真實不虛,如實知見法的真相——無常空無我。禪修是佛陀所教導通往涅槃唯一的道路,透過禪修實證的體驗,我們對二千年前佛陀所說法深信不疑。

總結

  本次研習營的課程安排,從學理到實證,從方法到操作,禪修方法從安般念到身念處法門的界分別觀(不淨觀與三十二分身此次略過),讓學員在動靜之間調節改善身心狀態。「四聖諦」從滅苦以及滅若之道來說,我們的心有沒有遠離貪瞋癡,有沒有得到些附加值如:身體的健康,得現法樂?佛法的修行從最初階做起,就是身體姿勢與呼吸的練習,《阿含經》中說安般念可以修到四禪。要修到四禪是需要時間慢慢蘊釀的,進度只有自己知道,也需要好的老師指導。

  在因果律中有一條法則,心念的運作到後來會以物質(四大)的形態來呈現,色心互相交感。心念會蒐集,有善亦有惡,修行要除惡顯善。水火風對應到心念就是貪瞋癡:水會流動積聚,對應在心念上是貪;火是熱能會轉為智慧之光,否則就是慾火瞋火;風是推動,往正確的方向推,即精進;地,是運作之後的總成果。心念對應到色法,亦可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上梵天,一是從道品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禪修者可以道力轉出很強的地水火風。

  在最後的分組討論與分享報告中,學員們對禪師的教法以及志工菩薩的無私付出,一致地表達最大的感恩。學員也從禪修與功法的反覆練習中,感到身體的不良姿勢、疼痛都獲得改善,體會到禪師創發柔胯鬆肩功法的效益,得現法樂。五天的研習營隊,在學員滿滿的法喜與感恩中,圓滿結束。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