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與會貴賓訪談迴響

採訪小組:陳麗美、賴韻如、鄭靜明、陳香蓉、林鳳蓁、王之瑋、釋傳法


■蕭素樂導師(Ajarn Sulak Sivaraksa,INEB創會人)

  對於這次台灣弘誓所主辦的國際入世佛教會議,昭慧法師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她很認真地看待佛陀的教法,而且極為適用於現代社會。我們很需要這個,這點讓我印象最深。她對台灣的貢獻非常重要,我認為她是提倡佛門女性權益的領袖(the leader in empowering women),世界各地的女性飽受壓迫,我希望所有南傳佛教國家的僧侶們能向她學習,或許他們也能在各方面提升女性權益。

  對於台灣的入世佛教,慈濟基金會在扶貧和賑災方面,做得好極了!在佛教裡,我們稱這是實踐佈施(dana)。但不僅作佈施,還需再進一步實踐「Sila」。巴利文Sila,主要被翻譯成個人的行為,但我認為那是不夠的,Sila還可以翻譯成道德準則、倫理準則,意思是合宜的、自然而然的(be normal and natural),合於人們共通的情感的行為,所以我們必須把貧富差距縮小,富人不能剝削窮人。

  因此我認為,昭慧法師在當代實踐了Sila,她站在正義的那一方,她反對女性受壓迫、提倡女性權益,反核能、反賭博,我覺得這些是很好的「Sila」的例子。她尊重那些被他人漠視的人,因此她為同志證婚,讓同志受到他人尊重。我認為同志都該跟我們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而昭慧法師極力幫忙他們伸張正義。確實,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我會進監牢?就是因為我為窮人發聲。

  今天是會議第二天,昨天所有的演講都很棒,游教授的演講太棒了,我對中國佛教一無所知,但在半小時內,他把概要說得非常清楚。來自南韓的法輪法師,他把當今佛教所處的世界,作了很好的陳述,而不僅僅是講南韓;因為佛教大都關心靈性層面,他說明了政治現況及現實問題的根源,是場非常有震撼力的演講。昭慧法師的演講也很好,她以個人的經驗出發,說明如何參與改革運動的佛法理念。昨天的演講,讓我獲益良多。

  大家齊聚一堂開這個會議,是為接下來的十年準備的,大家要準備就緒。我現在已是個老人,正處在人生的最後十年,我想把一切都留給新的一代,而我會追隨他們。我認為台灣佛教將會帶領大家,我希望其他國家的佛教會追隨。男女之間應當要更平等,應當有更多的女性受戒;我們也要更關心社會正義、非暴力,也要更在乎生態議題、氣候變遷。我認為,痛苦(dukka)不僅僅是個人的,還有社會的和環境上的,佛教要去面對這些議題。

  現在大家所面臨的危險是,全世界的政治充滿暴力,經濟愈來愈貪婪,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充斥,我們應採用佛法去解決,這是我們已有討論過的。我們需要可供選擇的(alternative)政治,可供選擇的經濟,以及最重要的,可供選擇的教育,許多教育讓人聰明但自私,教育應該讓人們謙卑。

  我相信,人們都有佛性。我不想要強迫別人,我只是分享我的看法,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會拒絕,一切看他們,人們得自己決定。

  佛教如何達成願景?在我的開場演說中有提到,大家可以和共願同行的好夥伴(善知識,梵Kalyanamitra),一起來達成夢想。你看,我很幸運,我有昭慧法師,還有法輪法師,做我的好朋友,我在全世界都有好夥伴,不只是佛教徒,還有基督徒、穆斯林。我們和這些朋友們,應當一起合作,讓世界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地方。有好夥伴一起努力,就能辦得到。但是需要耐心,同時,也需要犠牲奉獻。要有心理準備,當我們嘗試新的事物時,可能會被懲罰,我就被懲罰過很多次,甚至在我老年的時候。但我們得接受它,不可能那麼順利地就得到一切。我們得犠牲奉獻,而且要全心全意的奉獻。要有耐心,並原諒那些懲罰你的人。沒有甚麼好懼怕的。這不容易,但這得學習,佛陀教導我們別懼怕。

  在佛教中,佛陀的教法是關鍵,我們需要一直學習,直到我們成佛。我們要透過被教育,來轉化自己的小我,讓自己更無私,以佈施來戒貪心,以慈悲來化解仇恨,以真理來轉化無明。現在的世界充滿憤怒、貪婪、愚痴,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的教法可以幫助我們。目前,我已創立了一所新的佛教大學及INEB碩士班,希望讓學生去各國參訪入世佛教機構,這是我接下來十年的願望,希望嶄新的教育能帶給這世界極大的幫助。教育是改變世界的關鍵。

  這次在弘誓的會議,整個場地、餐點及住宿安排都非常棒!我有自己的房間,可以休息,可以靜坐。餐點很棒,非常美味的素食,種類多樣,而且服務非常好。非常感謝!

■哈夏居士(Mr. Harsha Navaratne,INEB現任會長)

  對於這次大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弘誓學院為大會服務的法師及志工們,他們的奉獻精神,以及如何組織、運作的方法,那絕對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我極為滿意大會的各項安排,幾乎是每一刻和所有的一切安排,都極為圓滿完美!

  我在第一天聽完游教授演講後,理解了台灣入世佛教的歷史,在入世佛教方面,台灣是極有經驗的,一些享有盛名的法師,比如資深的昭慧法師,她對入世佛教的理解與認知,不僅影響台灣,也可讓全世界學習。台灣的入世佛教是全球佛教信眾效法的典範。

  還有許多人士談不同的議題,經由口述、圖像、影片,讓我們明白了各地方的入世佛教,同時在全球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經過這些演講與討論,眾多與會者聽到每個人的理念,透過持續開放性的對談和深入討論,了解互相的想法,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倡導。這讓與會者深刻明白,當他們回去後該如何實踐。

  對於國際入世佛教未來十年的願景,我們在之前四年期間,有過數次討論會議,而現在有了最終確定的長程促進計劃,在大會結束後,我們將準備展開細部的操作方案,如何去運作完成,及誰來主責每項計畫。

  INEB以推展入世佛教為方向,身為主要焦點團體,我們有極大的責任感。這次大會於弘誓學院舉辦,讓我深切了解跟台灣佛教團體建立長期合作是重要的,經由這樣的合作,我相信可再次喚醒全球的佛教公眾暨團體。要吸引更多年輕族群成為佛教徒,需運用文化、音樂、戲劇與社會媒體,而不能只是用讚頌祈願及禪坐去吸引年輕人。最佳的促進方式就是建立將人與人聯繫起來的方式,我們已目睹台灣是入世佛教的典範,在此參訪親見台灣如何有創意、有效率地計劃方案,造福台灣人民及全球人類。我們願將這些經驗帶到世界各角落,INEB十分願意加入一起去推動這事。

  在南亞、東南亞的許多佛教國家,都曾遭受到英國、荷蘭、法國的國家殖民統治。我們這些國家經歷了近三百年的艱困歲月,我們的文化、宗教價值、社會價值及社會結構系統,都遺失了。幸運的是,台灣、日本、還有中國,持續結合現代方式,重塑自己的傳統價值,在過去的這些年來,這區域的高僧、法師們,使得入世佛教的文化得以復甦,也讓它傳播到全世界。因此,台灣的佛教信眾們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帶領弱勢國家找到方法,去克服他們的挑戰。

  從以往歷史來看,大部分的東亞佛教信徒認為,只要捐款或佈施就足夠了。雖然捐助是很棒的行動,但可以做更有組織性的、指標性的計畫方案,這方面台灣的佛教信眾可以帶動起來,那麼日本、中國就能跟隨其後。我們很願意跟台灣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努力。

  二戰後西方國家藉由有效率的計畫,用很好的方式去運用捐款,東亞也可如此做。在一定程度上,慈濟基金會在緊急救援上做出了傑出的功業,我想台灣佛教還可以幫助一些佛教國家,開展以促進發展為方向的計畫。舉例來說,台灣信眾捐給斯里蘭卡佛寺很多金錢,去建更大的廟、更大的建築,但這些錢沒有實際幫到人民,台灣佛教徒可以思考,如何用更好、更新的方法,去幫助不幸的人,例如傳授科技、工藝、培養新技能,建構有效的制度把人連結起來,在農業合作、教育等方面建立夥伴關係。INEB願意在未來共同參與台灣佛教這方面的推展。

■世友居士(Mr. Lokamitra,印度龍樹學院院長)

  我跟弘誓學院結緣已多年,同時也是INEB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的一員。我認為弘誓學院和INEB是很棒的結合,他們都有類似的精神特質,蕭素樂長者是一位偉大的鬥士、真理捍衛者及慈善家,昭慧法師也一樣。他們倆人都是偉大的鬥士和真理捍衛者,在人生的路上朝共同的方向行進。這正是為何我說是極好的結合。

  對於台灣的佛教,我個人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比較了解的是大組織如法鼓山、佛光山和慈濟,他們致力於提升佛教的社會重要性及海外宣教,我覺得這是一件極好、極棒的事,也是極佳的模式去拓展佛教世界。我不認為自己可給任何建言,我只想感恩,感謝!很重要的是,佛教不僅僅是侷限在禪堂或廟宇裡,佛教必需走出去,讓世界各地都可見到佛教的慈善救援行動,我認為台灣佛教是個很好的模範表率。

  我認為,INEB及參與社會的入世佛教,未來將成為佛教世界中很有影響力的拓展力量,INEB已準備好他們的十年策略,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站上世界舞台,對此我非常樂觀!非暴力的溝通和尊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談論人間佛教,也就是人生的佛教,關懷的對象可能是基督徒,也許是穆斯林,也許是錫克教,也許是印度教和其他人類,所以佛教可以是人類和平的平台。巴利佛教傳統中,祝福所有的眾生都快樂,而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快樂;為所有的人類,而不限於佛教徒。

  當今世界的資源分佈極不均衡,如果我們是佛教徒,我們會想和別人分享我們擁有的,也就是佈施;佈施不只是基於同情心,而是基於同為一體、無分彼此的慈悲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採取一種真正幫助人們克服困頓的方式,雖然它並不總是那麼直截了當。

  我對這次INEB大會所有的一切,都極為滿意,包括飲食,特別是所有奉獻服務的志工們,氣氛非常和善。真的太棒啦!

■法輪法師(Ven. Pomnyun Sunim,韓國淨土會創會人)

  佛教弘誓學院在十年前就舉辦了INEB大會,那次我也有來台參加,我很感謝弘誓學院又再次主辦。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弘誓學院對於入世佛教的堅持,始終如一!

  從國家的水平來說,台灣是一個入世佛教最成功、最活躍的國家。在別的國家,入世佛教只佔佛教界的極小部份,相反地,台灣的佛教界大都是入世佛教,包括慈濟基金會還有其他的社福組織,其活動的目標就是幫助他人,志工團體和運作系統都極有組織、很完善,這在台灣佛教界是很成功的。弘誓學院也推動社會正義、援助弱勢團體,包括同性婚姻的議題,我想這真是很困難的工作,尤其是為少數族群爭取福祉的行動,大部分的宗教對這類社會議題都避而不談。我對你們為爭取人權所做的努力,致上崇高的敬意!

  大部分的人類都是受苦不快樂的,許多人覺得他們不快樂是因為沒錢、或沒社會地位,或事情不符自己的期望,因此有很多人就藉由拜神祈禱所求達成。但是無論如何,就算是經濟發達了,人們的苦還是沒減少。我們該如何找到快樂呢?我們必須從無明中覺醒。我想,現今正是佛法原始教育推展的時刻,並且是迫切需要的。我預言,將來社會對佛法的需求會越來越多,佛法是超越宗教、超越種族的,我們應該跨越宗教及教派的界限,幫助人類從無明中覺醒,獲得快樂。我認為佛教的願景是光明亮麗的,特別是入世佛教。

  佛法是真理,而宗教是文化。文化會因地域而不同,我們應該意識到並了解其中差異。宗教有差異是很自然的,我們不應想要大家都要信同樣的信仰。所以,與其說是「宗教對話」,不如說是「生命交流」;譬如為環保議題、和平議題還有幼童教育議題,即使我們有不同的宗教背景,還是可以跟異教徒在許多面向共同合作。

  我們應該要增加真正修行、實踐佛法的佛教人口,而不是只想增加佛教信眾。佛教的核心精髓,是心的平安祥和,依法奉行實踐佛法應是佛教徒活動的重心。許多人誤解佛教,以為佛教的目的只在追求個人層次的心安平靜;但佛教不僅如此。

  還記得佛陀出生時說的第一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很多人都只記得這第一句,但是還有第二句啊,第二句他說「眾生之苦,我來解救」。所以這兩個目的是並存的,很多人都只談第一句,不談第二句。我們應該是在讓自己快樂的同時,也要讓他人快樂,在大乘佛教裡說「自覺覺他」,我們同時都要做到這兩項。我完全同意昭慧法師所說的,社會正義與自覺圓滿是一起的;這確實是!如果你能真切的準確地了解佛法,入世佛教就是如此修行、實踐,並以佛陀核心教法為依歸。我確信,入世佛教即將成為全人類的願景。

  我們不應把佛教定義為宗教,佛法是超宗教的,佛法才是我們應感興趣、該關注的。就佛法的觀點來說,不論你修行哪種法門,甚至就算信基督教及其他宗教,我認為也沒問題。我們應該關心的不是教派或宗教的異同,什麼是我們該競相媲美的?科學!當今世界的信仰是科學,科學支撐著真理,所以我認為佛法應與科學共存,更要能夠超越科學,如此宏觀的想法及宏大觀點,才是我們需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 我認為佛教可以成為未來社會人類的唯一希望,因為佛法是讓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的真理。

■聖寶法師(Ven. Athuraliye Rathana Thero,斯里蘭卡總統高級顧問)

  本屆的大會很圓滿成功!從學術的觀點來看,幾位比丘尼的發表,內容很豐富。研討會的走向、呈現的形式,也是很好的。大會提供的美味素食,非常的好!

  我對台灣的佛教,並沒有什麼經驗,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之前曾聽到關於台灣佛教的訊息,台灣比丘尼制度是優於其他國家的;而且很多人告訴我,在台灣你可以看到佛教的實踐與體現,人們非常樂意佈施,緊密合作幫助他人。台灣佛教在實踐面是很強的,如果我有更多時間去參訪的話,我會更有體會。

  跟中國大陸或其他地方比起來,台灣的綠地、環境綠化,明顯好很多。有些高度發展的國家,追求發展卻犧牲了環境或耕作,這種現象是不能回頭的;但是在台灣,目前還保有這些綠地與耕作方式,往有機農作、環境永續去經營,繼續往前走。這是我所見到的,關於台灣的農作方式,我也已經分享給我的朋友。藉此我希望強調,台灣應該要往無毒的(Non-toxic)、永續的農業發展。我建議用合作社的方式來經營,可以訓練一批人,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學習。

  我今天聽了早上及下午二場演講,其中針對現實裡一些狀況,分享他們怎樣去導正,或者讓相關法令落實。面對當今社會,這是很有挑戰性的,當今已是金錢掛帥的社會,很多違反人道精神或缺少了人性價值,這些對佛教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我們必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去挑戰眼前習以為常的生活。

  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活出人的價值,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生活方式,大家要互相合作、幫助、分享,活出生活化的佛教。很多人對佛教的實踐,大都是比較傳統的,專注在誦經或儀式,但是應該在實際生活中操練、體驗佛教。他人有難,我們要伸出援手;不但是幫助,而且要知道他困難的根源是什麼,從根本上來解決。

  真正的宗教,是要為他人全然的犧牲奉獻;這種犧牲奉獻不應只是情感上的救苦,更應該發自智慧心,看到苦難的根源。情感加上智慧,再根據當地的社會結構及實際面向,提出適切的方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解決困難的根源。

  做為一個佛教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慈愛,要有同理心;一個人能夠發心來做,成為其他人的模範,變成他人的行事準則,可以影響到千千萬萬人。也就是說,一個誠心的佛教徒,能夠發心做到這些,他是可以改變社會的。尤其現在的社會,貪婪、不忠不義、沉淪情欲等等,都可以經過個人價值的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統,還有很重要的,所謂的mindfullness——正念,也就是縮小自我的操練,去達到改善社會的目的。讓佛教能夠進入實際的生活裡,以後我們甚至不需要社會規範,不需要寺廟、不需要禪堂,就能讓世界更美好。這是我所謂「真正佛教」的意義。

  佛教徒要不斷操練自己,他才能影響、感化與啟發別人。要有組織能力,凝聚個別信眾組成團體;要有很強的領導風格,做團體的楷模;用心力、勞力,關心、聆聽他人的困難;佛教徒必需勤加操練,操練到他有敏感的心思,感知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保持正念,返觀自己的心靈,覺知到你是誰,你心思的模式是什麼,身體模式是什麼;勤於操練,你才能夠真正了解,屬於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傳統價值裡,進什麼樣的學校,找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更好,但往往都怱略了反諸內心,明白自己我是誰。當我們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後,才能跟大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充分發揮良能,整合、善用資源,去建立新的系統、新的世界、新的佛教。

■Moo居士(INEB秘書長)

  比起其他的佛教團體,弘誓學院的校園範圍算是比較小的,但是相當的漂亮,而且非常祥和。雖然它只有四棟主建築,空間的運用卻相當完美,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因為它地處鄉間,所以這幾天只要沒有下雨,我就會加入雙年會成員的「戶外經行」,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活動,在學院外圍,可以看到附近居民在路旁的小空地上種植蔬菜。我認為「美」和「空間的充分運用」,是這次在弘誓學院舉辦INEB國際雙年會,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硬體特色。

  由於住宿空間有限,讓很多人有向隅之憾。無論如何,我真的很感激弘誓學院,學院很有彈性地努力協助安排一切。與會者大都稱讚弘誓學院的飲食很棒,非常完美。美味的素食是你們的亮點!

  其次,弘誓學院在佛教比丘尼的教育上,更是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特別是它對比丘尼的修行,具有強化的功能。學院課程涵蓋了眾多佛法實修的元素,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性廣法師,她所帶領的觀呼吸實修課程,不只是在止禪領域成就了定力的訓練,更在觀禪指導中帶領大家趨向智慧與解脫。

  而昭慧法師更是親身投入台灣社會的護法衛教工作,以實際的行動展現入世關懷;正如我們在泰國的INEB組織中,將佛法轉化為入世實踐所推行的三個元素:聆聽(hear)、關懷(heart)和行動(hand)。這三個元素,弘誓學院也都全部俱足。整體來說,弘誓學院小而巧,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在台灣佛教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這次的INEB雙年會中,我們大致可將台灣的入世佛教依其不同的運作特質,區分為「社會救濟」與「社會教化」兩大區塊。在「社會救濟」上,雖然許多佛教團體大多參與其中,但大多數人往往還是比較知悉大型團體,如慈濟的發放和義診,就非常令人讚歎!但是,世間法都有其侷限性,我跟很多人談過,他們大都同意慈濟的社會救濟工作執行得非常圓滿,很了不起!但卻很難與他們結合,他們很少和其他團體共同合作。是的,擁有上百萬志工的慈濟確實難能可貴,但在與其他團體的合作上,似乎仍有擴展的空間。我非常讚歎慈濟的貢獻,將來如何更準確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可能是他們未來要面對的挑戰。社會救濟是台灣入世佛教團體的重大優點,也可能是個缺點吧。

  這次雙年會流程安排的來龍去脈,我都非常清楚,這些參與在不同議題當中的組織成員,發表演說、分享經驗,真得很棒!可惜因為時間不夠,比較沒有提問與回應的機會。還好會議安排了綜合討論,讓發表人之外的與會來賓,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昨天在討論會中,大家互相分享,帶動了整個討論的氣氛,讓交流不只侷限於小組之內,這是很重要的。

  我認為,我們佛教徒應該忘掉「佛教徒」這個名詞,打破分別不同宗教的藩籬,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培養與精進自己,如何要求自己真正的分享。現今世界比較大的問題是暴力,許多問題來自於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所以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培養並擴大慈悲心」。當慈悲心升起,再嚴重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否則,困難重重!我覺得那不是權力的問題,不是對或錯的問題,不是你是否具有人權的問題……,這些要求是伴隨慈悲心而獲得的後續結果。

  所以,不論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首要的關鍵是擴展「慈悲心」,不只是降低自我中心的意識,甚至要對大自然慈悲、對動物慈悲、對其他人類族群慈悲,我想那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們應該以「人」為第一考量的重點,而不是把屬於哪個國家、屬於哪些宗教,做為最主要的關鍵來解決問題。

  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整個世界,就算是佛陀也只能改變一個小團體。我們尊敬的佛陀、耶穌基督、穆罕默德……他們也沒有辦法改變一些特定的共業,每件事都有其局限之處。所以INEB的入世佛教工作,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參與,我們需要更多雙手,我們需要發心,共願同行一起來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時大時小,我們要時時推敲,如何才能再多做一點。當然,有時候我們能夠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也束手無策。但是,該如何從中學習到一些智慧,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禪修對入世佛教也是重要的。在入世佛教工作上,當我們想要做點甚麼,或想要推行甚麼想法,甚至是要求我們自己的時候,往往情況並不會照著我們的預設發展。這時我們要怎麼與之共處?我們無法在當下、在一秒內就改變一切,改變經常需要更長的時間。禪修是一種了解自我的連結過程,能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導我們注意每一個當下。很多種禪修方式都是與「呼吸的觀察」作連結,所以禪修怎麼可能不重要呢?我們的呼吸是如此的重要!有時我們必須要專注,才能完成工作,如果我們不專注,就無法覺察工作是否執行在正確的方向上。

  禪修不重在「量」,而在乎「質」。禪修與正念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們都相當重視「質」的問題。就如安排此次會議,我們也需要導入正念來完成很多工作。有時事情不太對勁,我們必須以正念把自己拉回到當下來處理它。當事情出現狀況,我們的投入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易怒、彼此責怪或想吵一架的心情中,正念讓我們把心拉回來,試著讓心沉穩下來,這是每天應當練習的功課。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