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淺談「老人」照顧

 

趙瑞翎(本院專修部三年級學生)

  台灣地區正朝向高齡社會的方向邁進,老人的照護議題已不再侷限老年人本身及其家庭之關懷,而是整個社會、國家、全球急需加以正視並擬定服務計畫的客觀事實,如何共創五贏之互利格局,有效因應當代人口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對高齡長者的照護服務實需嶄新的思維!

 

老人常見的問題與需要

 

  老化過程中之主要變化約說八點:11、需花費較多的時間與體力方能恢復原來的體能和情緒狀態;2、普遍產生有高血壓的情況,心臟瓣膜偏彈性缺乏,血管也會逐漸縮小;3、呼吸系統功能降低;4、性功能表現會受到文化及社會因素的影響;5、感官功能漸衰退;6、平衡感漸差;7、記憶力減退;8、心理層面的發展以Erikson的發展理論為主,主題是自我統整對失望之課題。

  綜上所述,老人常見的問題與需要,2可歸納整理下列五個方向來說明:

  1生理方面:因生理功能的退化,導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減低,及罹患各種疾病等之健康醫療、生活照護的需要。

  2心智方面:由於功能性退化,易產生知覺混亂、方位喪失、情緒不穩定和思維障礙等之心理調適與情感需求等支持性的關懷需要。

  3社會方面:老人還必須面臨退休、人際親密度降溫、缺乏同儕支持(遷移或死亡)及社會疏離等身心適應問題之需求。

  4家庭方面:或子女獨立、配偶死亡、獨居及經濟依賴等問題與資源整合。

  5心理方面:易產生孤寂獨、憂惱、依賴、自尊心降低、害怕死亡等問題之心理調適與支持的情感上的關懷需要。

 

「家庭照顧者」之需求與資源

 

  不論年齡大小,是男是女,只要是提供「照顧」給因年老、疾病、身心障礙或意外等而失去自理能力的家人,就是「家庭照顧者」。(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家庭照顧者」可能是父母、子女、孫子女、配偶、手足,甚或聘請而來的私人看護。其照顧的內容:簡單的說就是協助有身體或心智能力障礙的人,完成他們日常生活的活動進行。如:為失能的人準備三餐、協助吃飯、穿脫衣服、盥洗身體、如廁……等。此外,一般的外出活動、打掃家務、洗衣、採買、吃藥、打電話、處理財務等,亦可算是照顧的事項。所以,照顧並非一件輕鬆簡單的事務,更是需要愛心、耐心、體力、技巧以及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的服務工作。

  今參考黃秀梨發表之文章,3略述「家庭照顧者」之四點需求如下:

  1、資訊性社會支持:照顧知識與技巧、行為問題與症狀處理、照顧諮詢等。

  2、工具性支持:協助照顧病患、家務操持、就醫接送、提供居家照護、臨托式照顧、安置機構等。

  3、情感性支持:支持團體、關懷組織、關懷專線之成立等。

  4、財務性支持:醫療費、看護費及生活費等金錢補助。

 

1、「家庭照顧者」可用資源

 

非正式資源(informal resources)

家庭內:家人親友經濟支持、輪替照顧、安慰、陪伴、家庭幫傭等。

家庭外:支持團體、宗教、社區資源、志工等。

正式資源(formal resources)

公共政策

如:十年長照計畫、長期照護保險……等。

健康照護

服務資源

社區式服務:日間照護、喘息服務、復康巴士、送餐服務、居家護理、居家醫療、居家營養、居家藥事、居家復健、居家照顧等。

機構式服務:長期照護機構、醫療院所、照顧服務合約機構……等。

聯結式服務:長期照護管理中心、出院準備服務等。

社會福利資源

如:輔具補助、減稅、照顧津貼、重病住院看護費、照顧退休金(年金)、關懷訪視……等。

 

當前長期照顧體系的困境與展望

 

  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指出,台灣人的平均餘命約80歲,但從生病到死亡,平均臥病達七年之久。相較之下,丹麥、芬蘭等北歐國家,卻是以「死前兩週才臥床」為目標。衛福部推估,87%的老年人處於身體健康或是略具小毛病的亞健康狀態,其餘13%則需要長期照顧服務。因此,如何建構完善的照顧服務網絡,且落實預防失能之機制,將死亡前的失能期限控制在3個月到1年之間的幅度,提高有尊嚴的養老送終之服務品質實刻不容緩之事。長照範圍寬廣,社福體系與醫療體系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兩者要銜接,社區扎根的長期照顧模式將是核心重點。如:美國的PACEPrograms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模式,整合健保門診醫療、居家與社區的復健、日間照顧、交通接送、臨托喘息等全方位服務,是可借鏡的成功參考經驗。鄰近的日本也在千葉縣柏市進行社區整體照顧計畫,設置高齡友善公所、在宅醫療及長照養護機構之外,幼兒園及植物園亦建立於安養機構附近,成功的締造出頤養老年之優質社區生活品質,足可做為台灣長照的塑形概念。此外,因應文化與區域性之差異,德國備受推崇的「同居式」養老模式,以及日本推廣「時間存摺銀行」之全民參與照護理念精神,也是不錯的省思!是故,長照的經費、人力、服務資源分配之妥善管理與應用,實攸關全民老後的健康福祉與尊嚴品質。

  依據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長期照顧政策之內容,其具體主張略述七點:1、推動新「建構長期照顧體系十年計畫」(簡稱長照十年2.0版)。2、強化公共醫療體系,發展社區健康照護團隊。3、培育質優量足的長期照顧服務人力,並提升其職業價值與尊嚴。4、縮短長期照顧的城鄉差距,尊重族群多元文化差異。5、充足穩定的長期照顧財源,漸進式因應需求增加數額。6、提升長期照顧服務品質,嘉惠老人與身心障礙者。7、整合中央與地方、各相關部會資源,以利政策發展。

  俗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必經過程,每個人皆有經歷老態的一天,想要贏得尊重與關懷,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則,學習真誠付出。將來無論是以老者或照顧者之立場生活,事前規劃做足準備,坦誠相待,沒有錯誤之期待、預設立場之侷限,拋開虛妄不實際的幻想,定能邁向「初善、中善、後亦善」4的大格局,實踐緣起中道、不昧因果之真理。

中道——從「因果律」與「護生觀」來看老人照顧

 

  何謂「中道」?昭慧法師曾指出:「『中道定義是:『在可見聞覺知的因緣條件之中,無私地作相對最好的抉擇。』5老年人照顧老年人之窘境已無法避免,無論是提供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的老人福利服務,雖有其文化上、性格上、時空上等差異之因緣考量,但善盡老人照顧之責實為人應盡的本分事。

  昭慧法師亦云:

  緣起中道論業已說明了眾生根性、意樂有其個別差異的事實;但它也指向一個普遍而一致的黃金律——自通之法,以此證成護生」的道德法則。只要肯信守護生」的相關規範,使福德與智慧的因緣漸漸具足,則無論是求取生命當前的平安喜樂(生人、天趣),還是求取生命的究竟解脫(證阿羅漢),抑或求取無上正覺的究竟圓滿(成就佛道),都是可以達成的目標。可在不違「護生」之前提下,訂定短、中、長程目標,在自主意願之下,奉行寬嚴不等的倫理德目。

6

 

  雖說眾生根性、意樂有其差異性,或許自身情況在照顧老人之能力上、經濟上、時間或空間上會有所侷限,但在「尊重生命」的護生通則之下,若心存善念,奉行戒律,也絕不會做實「受虐老人」之窘況。若能擇善固執,在其自主意願之下,使福德與智慧資糧漸具足,亦可親證孝順之果德。孝順是戒,是德行的基礎,是至道之法。盡孝美德之因果律殊勝,近可安家立邦,若能正確理解「無我」為最高道德律的體現,更能超脫生死,圓成佛道。筆者曾聽聞昭慧法師親身分享其照顧學院老忠狗和性廣法師為病苦纏身的貓咪按摩腸胃之實例,且昭慧法師近期內也曾發表一文〈道在屎尿:老病照護經驗分享〉,7堅持走入人群裡,挽袖實際付出行動關懷生命,無論親疏,道是平常心。菩薩大德們尚且為尊重生命、護法衛教而親力親為之,何況學子們怎能不生起欽佩效法、同願同行之慈孝、護念眾生之平等心!

  再說,昭慧法師云:

  佛教教義有兩大點,一是「緣起論」,二是「護生觀」。「緣起論」即是精密的「因果律」,佛法以此為總綱,解明世間之生成與還滅之理,此蘊含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的「公正」原則。而「護生觀」是佛法中一切倫理規範的終極精神,亦蘊含者消極的「不傷害原則」、積極的「仁愛原則」,和立基於「心為主導性——自律原則」的基礎上,即:緣起論是要以生命具足「自由意志」的基礎原則,來建構一套護生哲學的。

8

 

  從「公正」原則來看,能照顧老人與盡孝之人,其關懷過程中,已能親身經歷照顧者、高齡長者之困境與需求,實必自受益。而己所不欲之前提下,自也能符合消極的「不傷害」原則,不因無明造作致傷害他人。能尊重生命的價值,推己及人,則更能達成積極的「仁愛」原則。而在「自律」原則之中,若視眾生皆為父母,更可體會「無我」之最高境界。而究其終極精神論及長照法之公稅政策,為悲憫眾生,利濟有情,協助其離苦得樂之實,政策之推廣也是時節因緣所至,共業所感亦符合緣起之精神。

  昭慧法師云:

  依緣起論而言,果報來自宿業(過去生的言行心念)、現緣(當前的言行心念),以及「共業」的共同招感,即使宿業的部分業已發生於過去,無可挽回,但人還是應該要在「現緣」與「共業」的部分而作努力。

9

 

  是故,「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發展出來的是彈性(且無限可塑性)之的因果觀。」10只要能把握每一個當前,努力行善,以注入善因的方式,改變既有的因果網路,自能期現生後世離苦得樂,乃至離大苦聚,證得涅槃。此番話語,對於心生怯弱不願照顧老人者或是對盡孝之美德存疑慮者,應可得到勇於付出和承擔之啟示。

  性廣法師云:「以無所求之心,行所應為之事。」無論人事、時局如何變化,妥善照顧老人,自功不唐捐。又印順導師云:「通達無我法性,發大慈悲心,這是真情與聖智協調的統一心境;學佛的最高道德,即從此而發現出來。」11茲引以為誡。

結論

 

  諺云:「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身為人子,實應克盡其責。今透過對「老人照顧」之議題的初步理解,相信在面對未知的恐懼、壓力時,其所產生之不必要的情緒上問題,應可得到些許的舒壓;輔以性廣法師發表之文:從「四大」原理談佛教養生法,

12言及「鬆肩、抬胯之功法」的療效,相信定能為吾人奠定「身安道隆」之基石。是故,身為佛弟子,更應堅信四不壞信法:「信佛、信法、信僧、信戒」之至理。循序漸進,老實地發菩提心,認真修行,圓成佛道。古德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伸手摘星,雖不得之,亦不會沾染污泥。昭慧法師云:「利眾篤行增福增慧,捨己勝觀大捨大德。」願共勉之!


  注釋:

[1] 〈銀髮族定義〉,http://www.happyold.net/3750439662260632345032681.html。(檢索時間:2016/01/16

[2] 吳淑菁、鄭喬之、趙雅芳等研究生,〈探討老人需求及社會支持服務的現況〉,http://society.nhu.edu.tw/e-j/91/22.htm。(檢索時間:2016/01/20

[3] 黃秀梨,〈家庭照顧者功能與角色〉,file:///C:/Users/user/Downloads/1006-3-家庭照顧者功能與角色101.pdf。(檢索時間:2016/01/16

[4] 1.《瑜伽師地論》卷83:「初善者,謂聽聞時,生歡喜故。中善者,謂修行時,無有艱苦,遠離二邊,依中道行故。後善者,謂極究竟離諸垢故,及一切究竟離欲為後邊故。http://www.ss.ncu.edu.tw/~calin/article2008/5a-h.pdf2.《雜阿含經》:「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清白梵行,謂四品法經。」 article-view.php?code=C9069D70E3373F1D8A2D64E85D48982F

(檢索時間:2016/01/18

[5] 昭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台北:法界出版社,民92年),頁113

[6] 昭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頁112-113

[7] 《弘誓》雙月刊第139期,頁53-66

[8] 昭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頁51

[9] 昭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頁71

[10] 昭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頁69

[11] 印順導師,《佛在人間》(新竹:正聞出版社,民92年),頁319

[12] 性廣法師,〈從「四大」原理談佛教養生法〉,《第十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論文集》,民1045月,頁137-162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