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香」之根門接觸與正負效應

文/洪立明

從行天宮說起

  去年,行天宮突然對外公布,祭祀不再設香爐與擺設供品。對於這樣的舉動,社會上給予了高度的讚美,因為就環保而言,這的確值得推廣,也因此行天宮也贏得了許多正面評價。

  做為台灣宗教指標性的團體,行天宮的舉動無疑形成了一種思潮,然則當一種聲浪起時,往往另一種原本的風潮即會立刻遭受無情的打壓。薰香的負面效果,開始被大家不斷宣傳,一時之間,薰香這事,也可能從原本看似優雅的名士行為,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不為什麼,只因為「你薰香,不環保」的觀念開始刻印在人心,但是,薰香怎麼會突然變得如此面目可憎?

薰香歷史與意義

  薰香的由來歷史悠久,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都會用當地所產的各種植物作為薰香。例如:古羅馬人在祭祀時,祭司會用迷迭香枝條薰香,除了希求潔淨場域外,也期盼能達到與神溝通的目的;阿拉伯等中東地區,慣用乳香、沒藥等樹脂薰香,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之外,也有著潔淨身軀的作用;印度人在生前會蒐集大量的檀香,死後身體與檀香一併火化,據稱能消除業障;中國人則愛用各種木粉與香脂,其中以沉香最為高級,除了用以祭祀外,更用於安神補氣的醫療用途上。各民族雖然對於香的材料不一而同,儀式與意義也不同,卻不難發現焚香都有著「神啟」或「淨化」的意涵在其中。

  再進一步談,印度人在《吠陀》經典中,就有著焚火祭祀的各種記載,因此多用焚香與火來淨化空間場域。在寺廟與神像前,也會灑滿如茉莉花、晚香玉等香花,除了用花莊嚴,更是以花香驅散穢惡不淨之氣味。香花,嚴然是神靈的代表。

  香在佛教大乘經典當中,更有許多描述,除了蓮花與其香氣總被拿來形容佛陀等聖者外,也可以見著許多不同的香氣,來做為形容行持佛法之德行,或是佛菩薩之德香,如優波離花、栴檀等。

  在《大乘悲分陀利經》〈諸王子授記品第十二〉中有言:「爾時香手菩薩五體禮寶藏如來足時,尋遍園中雨瞻蔔華。寶藏如來言:『起極妙德意善香,雨瞻蔔華周遍園;汝當顯示淨妙道,度多眾生無畏岸。』」瞻蔔華指的是黃玉蘭花,「雨瞻蔔華」除了有遍灑其花之意,更代表此花之善香,能使眾生聞香欣喜而得度,正是喻菩薩德行之香,不論其言語及行為,舉手投足間,皆能示眾生淨妙之道,如瞻蔔華之香德。

  黃玉蘭花在印度民族當中,它的氣味別具意義,除了讓人有親切感而願意接受外,也有著思慕親愛之意;故瞻蔔華在此的意義可延伸出菩薩以慈悲遍灑眾生,以德香教化眾生,以瞻蔔華香使眾生和悅行於菩薩道,更以瞻蔔華思慕親愛佛陀德性而願趣向菩提。可見此經中的香手菩薩,巧妙地運用了瞻蔔花香,為眾生搭起了趣向佛道的橋樑。

  在中國,也以香作各種意義。《尚書.君陳》有言道:「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正以香來感於君子之德、君主之德、上天之德,此中皆含教化之意。古人早就明白氣味無所不在,是故也利用香氣帶來的美好,來形容美好的事物,其包覆、環繞之感。故除了祭祀之外,文人雅士莫不愛以香薰陶,進而發展了獨有的香道文化,只是香道後來在中華文化中式微,倒是被日本文化吸收、發揚。如今除了宗教以外,在台灣盛行的薰香文化,也多是由日本與西方再傳回的概念。

由鼻子開悟

  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國品〉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在香積佛國的眾生,鼻根特利,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散發著殊勝的香氣。聞一聞就能證道?這著實難以想像!

  氣味著實難以捉摸,也是在五感當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可是氣味卻能讓我們辨別事物的好壞,甚至是能引導空間的方向感。那麼香積佛國的眾生,如何以香入道?正因為氣味也能引導人往善或往惡,薰香即有著如此正面的意義。

  多數人在打坐冥想時,不忘點上沉香,一來希望藉由沉香能淨化空間,二來隨著香氣飄散空中,我們嗅聞氣味,能使身心安然,感到舒適,自然在打坐時更能進入狀況。

  嗅覺最能夠刺激大腦做出直覺反應,這是因為我們的嗅覺細胞直接聯繫著我們大腦當中最古老的腦部——邊緣系統。邊緣系統不但控制著我們的情緒反應與短期記憶,他更直接控制了我們的神經系統與荷爾蒙系統,所以當鼻子接收到一種氣味時,不但能夠馬上反應出我們的情緒,同時影響到我們這兩大系統的運作。

  也因此,氣味引導著我們身體,若氣味柔和舒適,大腦便會分泌較多的血清素與多巴胺,這些能使人感到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以讓人體會什麼叫正向光明,同時因為精神狀況穩定之下,人的善念即在此刻,會很理所當然地念念累積。所以香氣,尤其是沉穩的木質香調,特別能與宗教場域結合在一起,這也是宗教特別講求神聖領域的地方不可或缺的。

  在禪宗的公案史中,有一段很有名的黃庭堅聞木樨香而悟道的故事:

  往依晦堂,乞指徑捷處。堂曰:「祇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論?」公擬對。堂曰:「不是!不是!」公迷悶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次,時巖桂盛放。堂曰:「聞木樨華香麼?」公曰:「聞。」堂曰:「吾無隱乎爾。」公釋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麼老婆心切。」堂笑曰:「祇要公到家耳。」(摘自《五燈會元》卷十七)

  木樨就是桂花,自古文人雅士總愛比擬自身如桂花,正因為桂花香氣高雅卻又濃郁,但又忽若不現!加上桂花其花不顯眼,少有人在意其花何蹤,卻能聞其味。其實明白了木樨香,也就明白了晦堂師與黃太史兩位在說什麼,這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過就說明了平凡之中,道在此處,非是向外追尋徑捷處,或虛渺看不見的香氣罷了。

  桂花香讓黃庭堅悟道了,但這卻只是個媒介,並不是香氣的本身能讓人悟道,而是藉由桂花香氣忽隱忽現的面相,讓黃庭堅明白,晦堂總沒隱藏甚麼,道在此處何須再指?只是當時自己有沒有發現啊!

  對於氣味的描述,做為一種領會的觸緣,或許有時更方便去形容佛道的體現。

虛無帶來的虛妄

  嗅覺,是人們最忽略的感覺,卻也是影響最大的感受。氣味的記憶是短暫的、虛無飄渺的,人們往往為了要記住這樣的氣味,便要反覆吸聞,以圖氣味在我們大腦當中,能夠烙印一面圖像。氣味的分子在刺激我們的大腦時,不見得都是能引導到好的方向,例如有些妄想本來就多的人,在與某些特別能刺激大腦的氣味結合後,甚至會產生幻境而信以為真!結果,以香入道的本意是好的,卻可能因此行偏。

  況且氣味雖能作為一種修行的利器,卻也能讓人更染著三毒。因為五感的觸受中,嗅覺是最無法選擇的,不論好的壞的,你無法逃避而必然經驗,除非你今天嗅覺本身就有問題。

  當我們體驗了這抓不住的香氣,可能就會想要一直不斷的體驗美好,這是身體的本能反應。但久之不聞,或為麻木,然後就要更大的刺激,或更豐富、更細緻的體驗,才能再度享受到美好的意境。

  舌根嘗味,尚需有鼻根嗅覺的配合;據研究指出,食物的味道其實八成是受到嗅覺的影響,飲食的好惡,完全反應了自身的慾望。中國人說:「食、色,性也。」我們的鼻根正控制了這兩大要素!倘若自身覺察能力不足,鼻根只會越發慾望加重!執著於這個「美」,反倒忘了世間變化無常,「應作如是觀」。

  筆者多年接觸芳香療法,雖然芳香療法對於人有許多幫助,但不諱言,在這當中也看到有些人接觸這種植物「能量」之後,竟也開始出現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有人開始過分依賴「感覺」的存在。但是氣味本身無影無蹤,消散也快,摸不著、抓不住,其身心上的運作;所以最後可能因得不到、失去,甚至是感受不到用處而質疑不信,或買到了參假之產品而覺受騙,成為了一種「苦」。

焚香的問題

  焚香是最原始的薰香概念,也是一種氣味展現最直接的模式之一。台灣人素有燒香拜拜的習俗概念,認為香燒得夠多,香火一定要夠旺,才會得到神明庇佑。也因如此,線香的供應必然非常之大量,價格上也就得便宜,但正因為需要大量的原料製作,又得壓低成本,於是只能用劣質的木粉,並混充人工香料來魚目混珠。

  以往的香品,因為其原料皆是自然素材,許多本身就有藥性,所以往昔老一輩的人,可能會求廟裡的香灰,來給家中病者服用;這除了認為寺廟的香灰有神靈庇護的信心感外,也是因為這些香品本身也可以是藥材。可是劣質木粉與人工香精的混參,卻可能造成中毒!這還不僅是服用上,連嗅吸上都會產生問題。

  姑且不論自己所用的香品其品質如何,只要有燃燒的行為,都會產生多環芳香烴類等等的危害物質。只是天然的香品,不是用劣質香料,混有重金屬類等的不好物質,加上天然物質所含的天然香氣成分,對身體的危害不若那些劣質香品,甚至也能幫助促進健康,所以他仍然是比較好的。

  但是究其理,這些不好的物質仍然存在,所以在燃香的同時,你所要注意的,除了使用天然的香品外,更要注意其薰香的時間、空間的空氣流通,並且應該注意不要過度長時間的集中焚香。

  許多人在家祭拜時,因為是天天燒香,不但用了較劣質的香品,同時因為在室內較不通風,加上有人習慣不間斷的薰香,導致長年接觸這些物質而引起身體不適,這些其實最好應該要避免。

薰香的意見

  其實適度的薰香,一般人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筆者曾住於大學宿舍,其中一位室友即有焚香的習慣,也多虧他的香,在潮濕,氣味又不佳的宿舍環境下,也總能得到舒心,可見適當的焚好香,是能改善整個環境品質的。

  在一些公共的宗教場域內燃香,筆者則建議,選用品質較好的香品外,最好也該視空間的大小與通風與否,來決定薰香時的質量。真的不要覺得薰得滿屋子黑才叫誠心!若看這牆壁都因薰香的焦油黏附其上,怎麼能夠期待神靈保佑你的肺還能清淨光潔?

  當然,喜愛燃香品香之人漸多,所以自身在購買香品時,就必須要注意品質。尤其沉香製品,市面上約有九成的沉香製品恐是與劣質木粉混參,有些根本是添加人工沉香香精,毫無真品在其中可言,所以筆者並不建議讀者迷信於沉香。

  線香與香塔的品質也是較為良莠不齊,雖然一般點線香較香粉耐燒,在適量之下也較為不會產生過多的煙塵,但過度焚燒仍會有所問題。選擇上,可以使用焚燒時煙塵較低,並且氣味與色澤天然的線香,盡量避免染色、氣味過重與便宜但劣質的線香。

  若你愛用香粉焚香,建議可選用新山檀混合肖楠粉;新山檀的油脂含量較少,燒起來的油煙相對會降低,肖楠的油脂多,但氣味醇厚,兩者混合,氣味清雅,亦有良好的安神與淨化之效。

  切記!不要在焚香時倒入太多香粉在香爐內,以免同時間焚燒過度,讓整個空間都變成煙霧瀰漫的狀態,這不但對身體有害,整個心情不適感也會加重,原本想要舒心的目的,反倒成了不開心。最好的方式是能準備特製環繞式的香盤,不但能節省香粉,更能讓薰香時間持久,氣味保持清雅舒適,不會產生過度的煙塵。

  另一種選擇,即是將原本焚香,換為精油薰香。使用精油好處就是不用燃燒,對健康危害性更低,選擇彈性也更多,但其氣味持久度較低,成本通常也較高;若空間較寬闊,用精油薰香也就顯得浪費。不過因為他並不需燃燒,也就更為健康,其實很適合一般家庭與個人使用,乃至供養。

  但是精油的品質與價格在市面上參差不齊,各種假精油與類似香氛產品充斥市場,教人難以選擇,糟糕的是,有許多人因為聽聞精油療效,便開始隨意運用,殊不知精油的使用,最好經過嚴謹的學習,或由專業芳療師的指導,才不容易發生意外。所以利用精油薰香,或者使用芳香療法上,若沒有經過學習與經驗去判別,筆者仍不建議隨意自行使用。

後記

  回到文章最初的禁止焚香的事件,行天宮並非第一個如此做的宗教團體,但卻有可能是除了基督宗教外,目前做得最徹底的民間宗教團體。對於一個整天有著大量遊客與信徒參訪的宮廟做如此決定,就僅以燒香一事而論,筆者倒也是樂見其成。畢竟每日需要大量焚燒這些線香,而且品質不知如何,這些對於長期在行天宮做事的人員來說,也的確是身體的負擔。

  只是在社會輿論之下,筆者認為,疾聲呼籲各地寺院宮廟應全面禁止燒香,並只看見燒香的壞處、加以韃伐一事,顯得有些過頭了。焚香不僅只是因為傳統,也是一種媒介,這有其正當意義,更是一種正常需求。

  倘若講到空氣汙染,我們對於汽機車、工廠所排放的廢氣,乃至不健康的人工香氣等等充斥環境,面對這些新興卻更大的「汙染」,如果都無法控制,那麼要去談論禁止傳統燒香,豈非顯得本末倒置?到底誰才是最直接汙染我們身體與大地的主要罪魁禍首?

  可是確乎,對於焚香,我們應該有更進一步的認知。避免不良香品的焚燒、減少焚燒的量體、注意通風等事項,都可避免焚香造成的過度危害。在這空污嚴重的現代,焚香一事,或許需要重新檢討,但香的精神與意義卻不該就此抹滅!誠如昭慧法師在《我對行天宮撤除香爐與供桌的觀點》一文中所說:「要談『心誠則靈』,也得考慮芸芸眾生『藉相修心』的需求。」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