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戰後台灣佛教史的一個重要縮影

——《浩蕩赴前程:昭慧法師訪談錄》序

侯坤宏(前國史館纂修)

  在我們(我和卓遵宏教授)從事的台灣佛教人物口述訪問中,昭慧法師訪談錄是最讓人「掛心」的一個案例。從2006年1月我們開始訪問法師,到現在(2017年5月)完成出版,前後經過11年多(國史館歷經了張炎憲、林滿紅、呂芳上、吳密察等四位館長);現在終於可以出版了,對筆者個人言,縈繞心中多年來的懸念,總算可以放下,但不免有些話想說。

  訪問法師是在張炎憲館長在任時開始,從2006年1月24日起,到2006年8月1日初步完成,前後計訪問了26次(含2012年下半年補訪一次)。每次訪問,總是先和法師約好時間,當天我們再從台北到佛教弘誓學院(嵐園),為講求效率,訪問時總是安排一天,上、下午各訪一場,每場以2小時計。(通常是一、兩個星期訪問一次)訪問過程,為留存聲音檔及方便整稿,都會錄音,負責將錄音檔轉為文字稿的是陳悅萱居士,她除將訪問內容轉成文字稿外,也進行全書整編。其後有關章節架構,文字整修、增補,相關照片之安插,傳法法師和耀行法師著力甚多,書稿最後再經法師修訂。筆者忝為本口述訪談「促成者」之一,深知其中甘苦。

  為甚麼要訪問昭慧法師?這與她在戰後台灣佛教發展過程,尤其是解嚴前後以降的經歷有關,法師除深入研究佛教經論、進行相關學術活動,還以僧人身分參與社會運動的突出貢獻有關。由於法師參與各種社會運動的傑出表現,被老包(詹錫奎)譽為「佛教界的魯迅」;台南妙心寺傳道法師在為法師《妙雲集導論》所作的序文中,稱昭慧法師「冷眼而熱腸」,「待人溫厚儒雅,處事果斷明確」。江燦騰教授曾跟筆者說,他在對中國大陸學者介紹昭慧法師(和性廣法師)時,會把弘誓學院說成是「佛教界中的黃埔軍校」,這樣他們就很容易可以了解。對於這樣的法師,是佛教口述歷史理想的訪問對象,我們當然不能錯過。

  昭慧法師口才好,記憶力佳,許多數十年前的往事,可以把細節講得很清楚。或許有人會想知道,我們是怎樣進行訪問的(居然可以出版兩本內容豐富的訪談錄)?其實這與法師個人的豐富閱歷有關,我們在訪問之前,先和法師溝通,設定訪問主題(重要行事與經歷),當然在訪問過程中,也會隨著話題再進一步追問,有時候一個問題,可以談上一個多小時。又,訪問之前,我們鼓勵法師要毫無隱諱地盡量多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等到文字稿整理出來,發現有許多地方需要斟酌修飾,或者怕會傷害到第三者而刪除之)今天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是法師覺得可以公開的部分。或許本訪談錄中,還是會讓有些當事人(或其道場、徒弟、親友等)感到不滿意的內容;關於這點,希望讀者們能了解:口述歷史本來就是受訪人就其個人經歷見聞的「主觀陳述」,自有其立場;我們只要是為留下歷史,並沒有傷害他人的意思。(若有不同意之處,希望每個人都能站出來,以自己的角度,呈現自己的歷史。)

  筆者從事台灣當代佛教人物口述訪問,基本上是站在歷史研究者的立場來進行。由於研究當代台灣佛教,深感史料不足,乃有著手進行口述訪問佛教人物的計畫。過去十年來,我們對當代台灣佛教人物口述訪談,先後訪問了六十餘人,截至2014年底止,已出版台灣佛教人物訪談錄十七冊。為當代台灣佛教發展,留下許多寶貴的資料。

  昭慧法師的訪談錄在多年前,就已納入國史館「台灣佛教人物口述訪談系列」,在行政流程中,曾經公開招商,並由其中一家廠商得標,也請了專人設計好內頁版式及封面,但筆者於2015年2月從國史館退休之前,還是沒能完成出版。有好幾年,出版經費都加以保留,但因法師太忙(除負責弘誓學院運作,參與玄奘大學校務、授課,還應邀到各處演講、講經,此外還參加多種社運活動),難以專心修改訪問稿。這讓作為承辦人的我,頗感為難,但又不好催稿太急,只能一延再延,直到我從國史館退休兩年多了,昭慧法師的訪談錄總算可以出版,了結多年來的一件公案。

  口述歷史可以填補歷史空白,也可以配合文字資料,甄別史實真偽,甚至發掘不為人知的新史料。筆者深信,昭慧法師的訪談錄,不僅僅是她個人的一部生命史,更是戰後台灣佛教史的一個重要縮影。這正是我們要訪問昭慧法師,出版這本訪談錄的主要用意。

侯坤宏謹誌於新北市新店自宅
2017年5月13日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