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聆聽海潮音的歌唱

——迂園道一法師訪談錄

 

訪談時間:11011

訪談地點:和南寺

採訪:王儷娟、釋明一 、釋法聞、釋地柏

撰稿:王儷娟

修潤:釋耀行

 

天生喜歡美好的事物,乘文學、藝術之一葉扁舟,大千世界傳遞清涼,袈裟音聲度有情,「微塵經卷」抒寫禪者的本來面目。

愚溪先生,攝影家、小說家、製作人、詩人,出家法名迂園道一,推動和南佛教藝術之靈魂人物。兒時,出家二哥傳慶老和尚的潛移默化,培植了他的佛法善根。爾後沉浸在文學、藝術的大海樂此不疲,靈感乍現,文思如泉湧,佳作頻出。出版詩集、小說共五十三本;製作音樂專輯超過八十張;其創作所展演的音樂約七千多分鐘;多媒體劇本計二十本;策劃演出劇目場次達一百三十多場;獲國內外獎項四十餘座。

美國暨歐洲世界藝術文化學院、蒙古文化藝術大學榮譽博士、印度泰米爾大學榮譽博士。劇本創作、音樂製作人、策展編導。為普音文化公司、《新原人》季刊、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創辦人,曾任中國文藝協會、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長。

曾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金曲獎、揚.斯默瑞克詩歌大獎、印度金質勳章、斯洛伐克銀質勳章、斯洛伐共和國揚.斯瑞克詩歌獎等獎項。

藝術有如敦煌亙古,佛教流傳才有機會

愚溪先生當初推動「和南佛教藝術」的源頭,來自和南寺開山住持傳慶老和尚。老和尚天生具有藝術天份。他說:「出家人的終身志業是弘法,建立和南寺就是讓弘法有一個基地。」歷史上佛教較能夠留下來的就是佛教藝術,敦煌、雲岡、龍門石窟歷經滄桑,這些佛教藝術傳遞永恆瞬間的同時,也將佛法留在了世間。「藝術有如敦煌亙古,佛教流傳才有機會。」老和尚希望在佛教未來的印記上,能夠比照這些佛教藝術流傳下來。佛法義理非常深奧,愚溪先生秉持老和尚的精神,透過簡潔易懂的方式,讓社會大眾有一種美感一種興趣,帶領他們進入佛法廣深的領域。2003SARA期間,大家都儘量待在家裡,愚溪先生在和南寺閉關三個月,將111卷最後33卷完成了,《微塵經卷》就是老和尚語錄的長卷軸詩。每首長卷軸詩以20-30個字的老和尚語錄做為主體,寫成每卷約二千字的長詩計111卷軸,所以《微塵經卷》就是愚溪先生依據老和尚平日話語整理創作而成的。

在和南寺,感知自然的生命力

和南寺過去以「佛教藝術多媒體」宏揚佛法,在現在媒體爆炸的年代,未來會以什麼樣方式持續推展佛教藝術與佛法?

就和南寺的未來,道一法師提出了三個願景:

第一,「實境實體」,師法自然,保持大自然原初的風貌,這是老和尚的期許,也是道一法師打造和南寺園林的理念。聽沙子在歡唱,海風在說法,看百花在為我們頷首讚歎……。所謂「心淨則國土淨」,當心靜下來時,就能感受到純粹的美好。效法古時禪者在山邊林下用功辦道,和南寺「實境實體」的落實是以禪堂為中心的修行區,禪房、花、木,在此處人人都是體驗禪悅喜樂的禪者。

誠如印度卡藍總統說的——「我的花園在微笑」。和南寺的園林以自然為主、不會有太多人工化的地方,保持原始。你可以看到和南寺很多是未整理的地方,就是老和尚希望保持大自然原始,師法大自然,所以在和南寺,一花一草一木對我們來說,同我們對待所有一切聖者、仁者一樣,都一律平等、平等。在和南寺裡每一花、每一木都象徵著佛法的意義,在這裡沒有大肆的開拓。舉例說,和南寺有一個特定禪修的禪堂,這個禪堂就是建立實境實體,當我們在禪堂打坐靜心時,可以從打坐中參悟大自然的生命力,體悟大自然對我們的期許,這也就是卡藍總統說的——「我的花園在微笑」。

在建立實景理念下,和南寺環境破壞度與整修度不高。每棵樹都有生命,這點和愚溪先生小時候念佛號感應一樣真實。和南寺鐘樓前面有兩棵欖仁樹,愚溪先生為這兩顆大樹寫了一首詩和一部短篇小說《湛葉日記》(2011)。《湛葉日記》入圍數位金鼎獎;做完這部作品放映給欖仁樹聽,發表會就在兩棵欖仁樹下舉辦,音樂和影片都在那邊播放。不論別人怎麼想,但是愚溪先生知道兩顆欖仁樹與他之間的感應度是很神奇的。建立實際的庭園和老和尚的禪修有關係,和卡藍總統也有關係,因為他寫了「我的花園在微笑」,這也很符合。

第二,「佛教藝術多媒體」,這是和南寺的中心信仰,也是傳慶老和尚的志業。從當初的幻燈片到現在的網路YouTube頻道的表達,還涵蓋了許多圖書、雜誌、音樂、DVD等出版,這些過程我們都是開創未來,猶如敦煌藝術一樣,很辛苦的去累積這些出版品。

《善才童子53參》用絹布工筆畫出來的,《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用書法寫出來,還有舞台的立體演出,這些在舞台上的演出也列入他們出版品的一部分。他們在國父紀念館、國家音樂廳和國家劇院不定期演出,早期有〈九色鹿〉、〈雲童〉、2001年〈霜降之歌〉、2002年〈華嚴之歌〉、2003年〈風的故事〉、2004年「白馬入蘆花」……2008年〈圓相世界〉在蒙古演出,2009年〈五天銀燭輝〉在國家音樂廳演出。2013年佛光山演出〈剎海承上僧〉,那天一千多位觀眾包括星雲大師,大家觀看都很感動。同年1225日由文化部主辦,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出「釋迦牟尼佛——天人師」。2018年〈地藏王菩薩〉在和南寺藝術中心演出。出版品也包括了許多音樂專輯,就在2020年再度獲得一座金曲獎。這些就是出版品的過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出版品都是和佛教有關係,而且絕對以佛教為中心。

第三,「因應現世代」。成立普音的時候他們就預見,網路時代會很個性化、獨立化,因此沒有接觸任何電視台或廣播電台。他們很早就成立網站,從網路到YouTube平台,就是未來真正弘法的第三部分,也是列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英文與各國語言也很重視,就像他們現在的禪修課,有一部分已經翻譯成英文並即將上線。在這邊也可以談到為什麼在國際間有這麼多的交流,因為在YouTube網路的傳播過程中,國際之間是沒有隔閡的,透過網路和YouTube他們希望對世界和宇宙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更多的正思維,一切人類能過比較幸福的生活。

總結上述,和南寺弘法志業以實境實體、師法自然,以禪堂真實的體驗作結合,稱之為「我的花園在微笑」。第二部分,「和南佛教藝術」的部分,繼續加強舞台演出與出版品,佛法透過文學、藝術結合。並在網路時代的現在認真發揮。就佛法志業上希望可以:「一為天下蒼生培養善念」、「二創造奇緣」,佛法跨國際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歷史洪流下能些微地留下一抹大佛的足跡,這也是老和尚創建和南寺的最初發心。

禪者眼中的「無言法」

和南寺以禪宗為修行的基礎,愚溪先生本就喜歡老莊「師法自然」,雖然這句話出自道家,但在佛家中也獲得印證。《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彌勒、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還有三個善知識——燈燭善知識、桌子善知識、法堂善知識。按道理這三個物品不會說法,但是它們說的法不弱於前面的菩薩。這就很符合道家的師法自然。如王陽明說的:「這裡有一朵花,當你不看這朵花的時候,花和我同樣進入一種寂靜狀態。但當我們看到這朵花的時候,花也明白,我也明白,全部明白了。」(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個過程上,我們可以認同這朵花是會說法,何況風吹般若法,風吹動就有般若法出來,這個就是無言法,要的就是言外知歸。

佛教禪宗「拈花微笑」和這也有點相關,因為拈的花不是一般的花,是金色優婆羅花,就是金色蓮花,這朵蓮花到了《華嚴經》也是華嚴經,到了《妙法蓮華經》也是妙法蓮華經。這朵花要說法,但某種程度上和道家自然會說法是類似的。和南寺的禪是有層次的,從緣起、方法、功夫、境界。「緣起」就是目標為什麼,這是很重要的問題,要認知你自己為什麼要學禪。尋找方向可以從禪宗的經典和《華嚴經》、《法華經》中去找,這也是和南寺比較注意到《華嚴經》、《法華經》與老和尚有關係。

「方法」,基本的念佛念阿彌陀佛,還有老和尚最常教的繫念海潮音。那個時候很多知識分子來和南寺,孫鐵剛、羅龍治等。辛易雲問老和尚:「何謂禪宗?要怎麼修?」老和尚說:「你們有聽到海浪的聲音嗎?那是永遠不會斷的。但是如果你能夠延持到五分鐘、到十分鐘海潮音不斷,那就是禪,如果斷了就沒有了。」楊英風也曾問老和尚禪,老和尚說只要海潮音能不間斷。隔天楊英風說海潮音很難持續超過五分鐘,妄念起來就沒有了。這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不在焉東西就跑掉了。這是老和尚教禪的海潮音,另外還有迴光返照等很多種方法。老和尚標榜打坐不是只有坐在那裡,他認為行住坐臥都是禪,特別注意平時和經行的時候。經行的時候去觀察這些花草,你和它們有什麼關係,你會不會和它打招呼,先和花花草草取得互相的認同。老和尚還要求在吃飯時佛號不斷,經行走在山上,花在對你微笑,這就是師法自然。

正如愚溪先生所言:出家前和出家後所有創作沒有任何變化,可以說大同小異。出家前的角色是以七分宗教力量,採用十分的文學藝術去包裝,而現在的道一法師是以十分宗教力量,用七分的文學去包裝它,唯一的差距在此。一路行來都是這樣從沒有改變,原因在於老和尚啟動佛教藝術這個概念,藝術和宗教、宗教和藝術密切的結合,這也是普音出版品以及未來的方向。

最後,以道一法師致贈聖嚴法師的詩作圓成本文。

 

天地一真僧

 

蒼茫大地

浩浩天風

天地一真僧

行住坐臥

都在妙湛總持中

森羅海印

萬象飛雪

大比丘揚眉瞬目

都在天然大定的首楞嚴王裡

是誰日以繼夜

殷勤為眾生心靈開拓一條光的通路

是誰不分寒暑

時時刻刻化育人們莊嚴的生活美學

勁草勇猛佇立冷冽北風中煉就

小花悄悄綻放在溫暖春風裡徜徉

……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