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出版社

 

當前位置:首頁 → 法界出版社
出版新訊 價格目錄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出版品介紹

 

燃燈文庫:
2008
鳥入青雲倦亦飛

作者: 釋昭慧著

編號:2008
出版日期:1996 年 9 月初版
繁體中文 直排 單色印刷 平裝
ISBN:9578550154
定價250元 
 
 【推薦文】
 
在本書中,作者對社會議題(如人權與動物權的抉擇、安樂死應否合法化、流浪狗應如何處置等棘手問題),以佛法之倫理觀點,做綿密之分析。在佛法之研究與社會關懷之投入以外,作者也於近幾年以開放的胸襟,戒律的生活,領導僧學團,並撰文提供領眾心得。「鳥入青雲倦亦飛」,應是作者在忙碌之餘,義無反顧以領導學團、栽培後進的心情寫照。
 
 【精彩篇章】
來去不執,去留無礙
——《領眾札記》之二
 
對任何人永不絕望
 
有人曾經向我感慨地說道:「對一些卑劣根性重大的人而言,好像佛法的開導未必奏效。」 我承認確實難度很高,但也告訴他:站在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立場,我寧願對任何人都永不絕望。如果學眾沒有缺陷,那就是佛陀、大菩薩了,還輪得到我們來教嗎?那不如由我們來接受他的教導還差不多吧!對於每一個具足缺陷的學僧,我會先自行衡量:「他適不適合接受我的教導?我有沒有能力幫助他改善自己?」經過幾度努力而發現收效不彰時,我不會輕易下斷言說某某人「不可救藥」,而是審慎地請他另尋契機的道場與善知識。密勒日巴碰到拳打腳踢的馬爾巴反而開悟了;古來禪師往往有在甲師處不得入處而在乙師處卻大徹大悟的。焉知我教導無效的學僧,不會在另一個適性師長的調教下,另一種迥然不同的環境規制中,開展出他的一片天空?
 
「大我」與「無我」之辨
 
所以我常告訴學僧:來此學團,如果因契機而自覺得到法益,也不要有對學團「入主出奴」的優越感——對某一團體的自我優越感,常伴隨的是牢韌的內聚力,由此而令團體外的人產生受排斥的感覺;有向心力,另一股離心力也必然隨之而起。這都仍在「由小我擴而為大我」的「我所愛」中打轉,其虛幻之道德感與使命感,使身處其中的人,比純粹「自私自利」的人更難覺察到「我執」的束縛,也更不容易心虛——因為「自私自利」猶會受到社會性譴責,從而產生負性增強的制約效果,而「完成大我」的表現卻常是受到社會性贊歎,從而產生正性增強的制約效果;由於外在的贊許增強了內在的信心,所以要有很強的自覺能力,才會覺察到:為了「完成大我」,既然不惜「犧牲小我」,愛莫大於自己,連最愛的自己生命都肯拋捨,別人,特別是「大我之外的族類」,又有什麼不能拋捨的道理?「完成大我」之所以不如「無我」,就在於犧牲「大我之外的族類」時往往充滿道德感而沒有罪惡感的倫理危機。
 
「鐵打叢林流水僧」
 
常見有的僧尼,因為離開常住,而承受著常住上上下下(甚至連信徒也不例外)的道德性譴責,最常用的字眼是「背叛」、「欺師滅祖」。由於常住承受著「好好的人為什麼走掉了」的質疑,為了自保,不得不把對方的「過失」傳布出去,以證明「不是常住不好,是走的人不好」;離開的人輾轉聽到這些傳言,忍不住大動肝火,也就急於自我辯護,以證明「不是走的人不對,是常住不對」。這樣一來,互揭創疤,互撕臉皮,不過是給教界第三者增添一些茶餘飯後的笑談而已。
 
其實,「鐵打叢林流水僧」,緣起的世間,眾生根器不同,沒有一種制度可以自詡適應一切眾生。有人因不契機而離開常住,有人因得受用而安止常住,這原不必然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把學眾去留簡單化約為孰對孰錯的問題,弄到不能好聚好散,這未始不是「不能勘透緣起差別相之平等性」的愚騃相。誰說了一旦出家,就要與師長或同門師兄弟老死相守?誰又認定一種制度,一般道風,可以適應所有的根器?倘若來去不執,沒有「從去留辨對錯」的心理障礙,兩造又何必急於數落對方過失?旁人又何必因住眾的來去而增加不必要的懷疑與揣測?
 
「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
 
我個人將所有來學團參學者,都視做他父母的心肝寶貝,不敢將他們工具化,亦即不敢視其為完成任何「偉大理想」的一顆棋子。印順導師的「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是我敬謹奉持的圭臬。之所以如此兢兢自守,就是因為有許多「視徒眾為私財」的教界現象做為借鏡。既以「私財」視之,而不是尊重其個人意志,則善待也不過是為了懷柔,恩大了難免成仇,對子弟付出的多,要求的回饋也多,一旦其「心懷異志」,也就難免有一種「被背叛」的痛切感受了。倘不視其為私財,而視做教界公產,則只怕學眾不能成材而承挑如來家業,又那怕學眾不能「為我所用」?
 
  因為教學的發心如此,所以有的學眾在我身邊,雖然饒富才華,精明強幹,可以為我分擔工作,但在習氣毛病的改進方面,倘若我勸諫或責備的效果不大,我還是會勸他另行參訪其他道場,看他在其他善知識座下,是否能更得受用。也許將得力助手調開,是我很大的損失,但我寧願承受失去協助的損失,也不願意他求道一回而受用不大,變成我在與他互相辜負。但我對於因此離去的學眾,依然抱持永不絕望的信心,所以彼此仍能保持友善的溝通,而沒有「被背叛」或「被拋棄」的受傷感覺。
 
    也因為一切以佛法的受用為優先考量,所以學眾的來與去,大家都自在;沒有「背叛師門」的陰影,沒有憂讒畏譏的心情。人來了,協助他在佛法中進步,人走了,祝福他在其他善知識座下得大法喜。常住的態度很君子,學眾對常住處理去留的智慧與風度有了信心,所以一旦因緣變遷而必須離去,也就坦然告假,不必擔心有任何不良後果。久而久之,教界一些多是多非多口舌之徒,也就沒有造口業興風作浪的機會了。
 
但應存念法界眾生
 
    中秋之夜,一群佛教弘誓學院推廣部的學員來聚;一位學員說:「生為弘誓人,死為弘誓魂。」我當下糾正道:「希望大家不要在意自己是『某某人』,而只存念『法界眾生』。以免到頭來只看得到『某某』,卻看不到全體佛教;誤將一家一業,視做如來家業的全部。」
 
    當然,這種想法注定是要走孤寂的路!因為「有情」就是「有情」,以情相牽,這是不學而能,學而益精的;對某人或某團體的歸屬感,遠比「存念法界有情」更快看得到它的效果。此所以佛弟子雖人數眾多,但「依法不依人」者恆佔少數。
 
    然而一旦以情相牽,就難免為情所苦,此所以許多大德身邊擁著一群情感、利益或權力擺不平的弟子,彼此互相試探,互相排擠;儘管對外炮口一致,對內依然不得平安。愛恨情仇,由此滋生!看來不依法而依人,所招感來的內聚力,不但不利於人,甚亦不利於自己。
 
    「莫謂僧家滋味淡,道情不比俗情濃。」要能來去不執,先得練就忍受孤寂的能耐;孤寂或不利於鴻圖大業的推展,但也強過因地不真時,情枷愛鎖所招感來的深重共業!
 
八四、九、十二  于弘誓學苑
             ——刊於八四年十二月第一六四期《佛教新聞周刊》
             ——節錄刊於八十四年九月十六日《自立晚報》
              「晚安台灣」專欄,題為《大我與無我》
 
《動物解放》出版序言
如果籠統地說「閱讀書籍是一種娛樂」的話,任何記錄弱者受難的書籍都會給予反證。讀Peter Singer 的Animal Liberation(中譯《動物解放》),你如果想要有「閱讀之樂」,確會大失所望;厚冊巨著也不符合現代人所嗜好的「輕薄短小」規格。但我不得不說:它堪稱是勇於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人一生中必讀的經典之作,而且越早讀越好——以免因資訊隔閡、情意怯弱或意識形態作怪,而不自覺地成為致使動物受苦受難的共犯結構之一員。動物苦難三重因素動物苦難之所以如此深鉅,這無非由於幾重因素:
 
  一、社會上大多數所謂「善良」的人受到「君子遠庖廚」式的保護,對動物的處境一無所知,雖然身處共犯結構,卻因無知而終其一生心安理得。
 
  二、縱使偶而在素樸的情感流露中,會對剝削動物以獲取利益的行為深感不安,但天人交戰的結果,卻是貪婪勝過了同情、寬容敵不過瞋惱。易言之,這不純粹是倫理認知的問題,還牽涉到情意導向的問題。
 
  三、由於善良的品格是個人「尊嚴而活」的要件,也是人類社會共處群居而「相安無事」的要件,所以人無論理智或情意均不願棄善就惡;於是面對盤中肉這樣重大的誘惑,既不願「棄善就惡」,又不願「棄肉就蔬」者,為了要做一個「魚與熊掌兼得」的「君子」,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就應運而生,它們難掩人類物種歧視的偏見與貪瞋煩惱的軟弱,但確實使共犯結構益形強固。——我們只要想一想:號稱為高級知識份子的人,誰願做個刑場上的執刑法警?又為何對百千倍殘忍於執刑的動物實驗樂此不疲?就知道:意識形態的魔力,實不亞於情意導向的誘因,而且經常猶有過之。
 
共犯結構無所遁形
 
   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二十年前剛出爐時乏人問津,但如今已洛陽紙貴,成為提倡動物權的經典之作,並影響無數仁人志士,促使他們投入動物權運動的行列。本書在三方面都讓迫害動物的共犯結構「無所遁形」。一、對各種動物的受虐狀況舉證歷歷。當本書一一揭開實驗室、集約農場與屠宰場的面紗後,資訊隔閡再也不成其為我們「心安理得」的理由,除非你想掩耳盜鈴,裝聾做瞎。二、精密而犀利的推理,讓任何物種歧視的藉口都為之詞窮,而呈露捉襟見肘的窘態。最後,當無知與邪見都不構成侵犯動物的理由時,一切回歸到情意導向的問題:要麼你就克服自己的貪婪、虛榮與瞋惱,要麼你就得拋開「君子遠庖廚」的古訓,而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是為口腹之欲或其他利益所驅遣的「庸夫」,是「不願自己或自己的兒子做屠夫,卻可以讓別人或別人的兒子淪為屠夫,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或其他利益」的「小人」。如果有人因為不想做個對內幕清楚的庸夫與小人,而以拒讀本書的方式,維持他無知的心安理得,那麼請再想一想Peter Singer所不願述及的「人類利益」吧!醫學上的健康問題,科學上的環保問題,宗教上的報應問題,若都還遙遠到不足以造成人自身及時的傷害,那麼,人畜共通疾病的狂牛病,還不足以使人對「自作孽」的急速報應竦然驚心嗎?而狂牛病只是冰山一角,科學界未發現的,或是業已發現而被利益團體封鎖的病源事實,還多著呢!無論從理性、道德或是等而下之的利害著眼,勇於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都不能不閱讀本書,雖然這委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工作。
 
佛陀綸音亙古彌新
 
   關懷生命協會,是一個草根性的保護動物組織。成立至今,業已三年有餘。雖然協會是不分宗教的所有關懷動物者之組合,但由於主事者的秘書長和我都是佛教徒,而且以出家人的身份主掌其事,所以當人對我們關懷動物之舉作種種理念上的問難之時,我們都會從佛法的「眾生平等」思想出發,解答問題;除了提供堅強的事實根據與邏輯基礎,我們也向民眾呈現動物受難的畫面(如《生命的吶喊》錄影帶),以激發人類高尚的情操。動之以情,喻之以理,催之以法,三管齊下,猶有未足,有時我們也不得不從「人類利益」的角度剖析事實,俾能增加支持人數,減少反對聲浪,而達到救護動物的實際效用。前年促使立法院通過民間版「野生動物保育法」,即為一例;當前催生「動物保護法」草案或是抵制賽馬合法化,而展開與社會的對話或論辯,也依然是訴諸情、理、法與人類利益。然則甚麼是我們的根本立場?甚麼只是為了動物福祉而不得不展開的遊說技巧外人又怎生知曉?有感於此,去年八、九月間,我為輔大宗教系學生的「佛教倫理學」課程寫了一本哲學性論著《佛教倫理學》,書中將佛法護生的根本立場「眾生平等」與內在理路——自通之法、緣起法則的無限可塑性、緣起法相的相關性與緣起法性的平等性——剖析甚詳。其中許多見解,與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不謀而合;足見兩千五百年前的佛陀綸音,亙古彌新!「里程碑」的歷史意義然而顧名思義,這畢竟是「佛教倫理學」,協會中的(或台灣社會中的)其他宗教人士或無宗教信仰者,又當如何構思他們完整的動物倫理?還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的解放動物運動起步甚早,成果輝煌,這些護生先驅的勇者是怎麼突破利益團體、官僚體系與文化慣性之重圍,將「愛護動物」從個人私德的要求提昇到公共領域的層次的?本書提供了許多這些方面的寶貴經驗。於是,翻譯並出版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不論對協會或台灣社會而言,就都具有「里程碑」的歷史意義了!感謝文哲界備受尊崇的孟東籬與錢永祥兩位先生,他們慨允協會之請,在百忙之中,聯手將本書譯為中文,以嘉惠台灣(甚至是華文界)的讀者。我們在流暢嚴謹的譯文之字裡行間,不難體會作者與譯者深厚的悲天憫人之情懷!感謝黃怡小姐,她不但撥冗主編本書,而且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以專欄推介本書,讓廣大的報刊讀者注意動物的悲慘處境。
 
我一直有一個從佛法體悟而來的信念:共業可以為共願所轉;這是活潑潑的因果論,而不是悲慘慘的宿命論。我相信:雖然各在天涯一方,然而作者、譯者、編者、協會同人與本書讀者共同凝聚的善願,必當或多或少轉除苦難動物的深重共業!「成熟有情,嚴淨國土」,這是大乘菩薩的莊嚴誓願;「萬物並育而不相悖」,這是古聖先賢所翹企以盼的烏托邦!在台灣,乃至於在全人類,「動物解放」之途,雖然還關山迢遙,但差堪告慰的是:我們總算已經起步!是為《動物解放》序。
 

 

回上頁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