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敏捷
編號:1007
出版日期:2000 年1 月初版 2000年4月再版
繁體中文 直排 單色印刷 平裝 25K 351頁
ISBN:9578550200
定價350元
【推薦文】
本書作者在印順導師等身著作之中,提綱挈領以介紹其佛教思想,並扣住印公「人間佛教」之主題,比較當今台灣各家提倡「人間佛教」之理論與作法。此外作者亦列舉當前研究、宏揚或實踐印公思想之法師、居士及彼等在學術、宏化或社會關懷方面之成就。在歷史的時空座標上,回顧並前瞻「人間佛教」的歷史背景、思想源頭、實際開展與未來前景,係研究印公思想不可不讀之一本學術論著。
【章節摘要】
邱敏捷
印順導師是當今台灣佛教界的佛學泰斗。他繼承武昌佛學院佛教改革的路線,以批判的精神抉發、恢宏佛教的根本原理,並以開創的情懷為佛教另闢適應時代需求的新理路與新格局,成為當代極為重要而傑出的佛教思想改革家兼佛教思想家、思想史家。印順導師的佛教研究著作,包括《妙雲集》二十四冊及其它大小部頭的專著,共四十餘冊。對於拙著《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本文摘錄如下:
第一章,為「研究動機」、「文獻探討」與「問題提出」三部分,說明當今之研究成果,並提出以「人間佛教」與「緣起性空」思想為主軸的討論。
第二章,溯源印順導師與近現代中國佛教之關係。本研究認為,「楊仁山首開近現代中國佛教復興運動的先機,歐陽竟無、呂澂隨即對中國佛教思想深切反省,太虛大師則相應於時代的需要,提出佛教「教理」、「教制」與「教產」三合一的改革。印順導師從時代的關注與佛教問題的反省入手,一在世間關懷,一在佛教義理。他以宗教家的情懷,對佛教思想作徹底的釐清,這是印順導師不同於楊仁山、歐陽竟無、太虛大師與呂澂之處。」
在治學態度與方法上:「印順導師『回歸印度佛教』,然同樣『回歸印度佛教』,印順導師與歐陽竟無、呂澂等人『回歸印度』的方式仍有所不同。歐陽竟無與呂澂治學之重心都集中於唯識,歐陽氏從佛教思想的歷史發展來考覈佛教內涵的轉變,而以『印度護法系唯識學為主』,呂氏則以『安慧的唯識為主』。呂氏把佛學推擴開來,但他畢竟也僅提倡「唯識學」,並未注意到佛教思想本身多方面的發展。相反的,印順導師則有整體印度佛教思想發展的史觀。」「印順導師在《印度之佛教》完成以後,還撰寫了許多有關印度佛教的研究,包括《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印度佛教思想史》等巨著,成果豐碩。」此外,印順導師直言「佛法是宗教」,並提出「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治學方法,批判當今純文獻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闡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並與當今台灣其他人間佛教思想作比較。
印順導師與太虛大師「人間佛教」觀點之不同在於:「在印順導師看來,鬼化與神化,不能裨益佛法昌明,非鬼化非神(天)化的人間佛教,才能闡明佛法的真意義。鬼化佛教是中國佛教文化底下的產物,而神(天)化佛教則是印度佛教發展中的一環。印順導師對「非人間性」的神(天)化佛教是極力批判的。」「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是太虛大師『人生佛教』進一步的補正」。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今台灣其他人間佛教思想作比較。
在思想基點上,可說是:「緣起性空」對「八宗並宏」與「唯心論」,「星雲法師、證嚴法師與聖嚴法師所談論的人間佛教思想,多為一般性的開示(除了聖嚴法師有些學術性的著作),偏重於『隨眾生欲樂』與『引人生善』,就佛教四悉檀而言,乃屬『世界悉檀』──『吉祥悅意』與『各各為人悉檀』──『滿足希求』的層次。相形之下,印順導師則較傾向「第一義悉檀』──『顯揚真義』與『對治悉檀』──『破斥猶豫』。」
在風格展現上,如果以「勝義諦」與「世俗諦」為兩個工具概念(它們的意義較原來的含概面廣)來概括說明的話: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是立基「勝義諦」,展現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而其它三位法師領導的僧俗團體是較著重現實人間的關懷與佛教事業的拓展。基本上,這都值得讚嘆,但是如何「強化『終極關懷』的佛教思想,避免佛教的俗化」,也是今後台灣佛教如何更形健全該有的省思。
在現實社會關懷面,從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出發,會比較注重社會根本問題之所在,也就是所謂的「治本模式」;如果「傾向唯心論」,則較容易傾向「治標模式」。
第四章,「緣起性空」思想。「從緣起立論」:「印順導師認為,佛法的一切深義、大行,都是從由於觀察因緣(緣起)而發見的。所以,緣起是佛法的核心,說明一切『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道理。因此,印順導師『從緣起立論』,疏解佛教思想史上一些晦暗不明、看似衝突的種種問題。」
「貫通佛法與大乘佛法」:「印順導師認為初期佛法由於受到當時印度苦行的影響,急求解脫,釋迦佛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的精神未被充分展現,於是才有大乘佛法的推行。有見於佛教史上的大小之諍,印順導師希望刺透大小兩邊,「不偏於大小,而能通於大小」。
第五章,對中國禪宗與淨土宗的批判。對於「禪宗」:「印順導師認為,禪宗『指出眾生本有的清淨因,人人可以成佛的可能性』是『為人生善』的切要方法;在宗教的實踐精神上,有著高度的價值!但中國禪宗自利精神的顯發、菩薩精神的消失以及本體論思想的滲入,違離了佛法菩薩道精神與緣起性空思想。」
對於「淨土宗」:「印順導師是對淨土宗提出最強烈批判的一位。他認為中國淨土宗發展較為偏頗!印順導師說:『我講的淨土法門,多是依據印度的經論,並不以中國祖師的遺訓為聖教量。』印順導師分別從『人間佛教』與佛教『智證』精神批判中國淨土宗。」
第六章,印順導師佛教思想的影響與略評。
印順導師佛教思想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本章歸納為「佛教信仰」、「佛教研究」與「社會關懷」三方面。主要以發揚印順導師佛教思想者為主,包括傳道法師、宏印法師、昭慧法師,以及吳老擇、楊郁文、楊惠南等人在「佛教信仰」、「佛教研究」與「社會關懷」所作的表現。
當然印順導師及其發揚者之成就與貢獻,絕對不是「終點」,佛教尚有許多思想與信仰上的疑點、難題、挑戰,等待繼承者一一去探索、解決、克服。繼起者當於仰鑽之餘,以「批判性」、「開創性」的「印順精神」,浸淫、潛入佛教,抉前人之隙漏、補前人之不足、闡前人之未見,俾使既深且廣、繁富兼備的佛教思想,得以全豹現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