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不瞋,動怒思凡
昭慧法師護教有責
⊙自立早報記者 曾繁容
中國佛教會護教組抗議崑曲「思凡」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的演出行動,半個多月來成為爭論焦點。身為組長的昭慧法師在傳播媒體上所表現出的態度,尤其尖銳。
釋昭慧再三強調,抗議「思凡」絕不是壓迫藝術,亦不是針對藝術學院師生,只是藉此次行動打破千年來我國社會大眾對佛教錯誤的看法。她強調,不計個人毀譽。
她說,許多社會大眾所以會認為護教組對「思凡」反應過度,有損出家人清修本意,主要是長年來國人在觀念混淆不清的情況下,總認為出家人應該六根清淨,閉關修行,不問俗事才是。
當然,這種錯誤的認定,並不是社會大眾的錯,而是千年綿延下來的社會教育所致;昭慧法師解釋,佛的定義在「智慧與德性的圓滿」;出家,則是佛教徒為了堅持自己的信仰及方便自我的修行而進入佛門。
昭慧法師,俗姓盧,師大中文系畢業。提及出家的動機,昭慧法師滿懷感觸。她表示:長年來我國文學、藝術、戲劇上的創作,不是將佛教過於神化,就是將佛教過於醜化。因而,一般大眾的印象裡,出家女眾都有一段「看破紅塵」的感人故事,這對尼師及佛教是不公平的。事實上,佛教是一個「強者」的宗教。出家人在寺、庵中修智慧與德性的圓滿,相當堅苦,這種肉體與心靈的奉獻,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忍受的。
她個人為信仰投入佛門,據她了解,目前許多的高級知識份子亦是這個因素進入佛門,做一個虔修者。讀大二時,因偶然的機緣,她參加佛光山夏令營,覺得聽聽佛經、佛理的感覺很好,心中很歡喜。回來後,就勤看有關佛法的書籍。
浸淫在佛教精湛知識領域中的昭慧法師,領悟到佛學教義需要弘揚、實踐,因此在家人不反對的情況下,她選擇了自己的信仰。大三暑假正式剃度。
在佛教界,昭慧法屬於新生一代,其生長環境與老一輩截然不同。
昭慧法師表示,佛教界並不希望用情緒性的行動來處理「思凡」案。事實上,「思凡」事件並不是宗教壓迫藝術或藝術壓迫教;護教組只是站在宗教的立場要求彼此的尊重。
中國佛教會護教組於去年六月份成立,其動機是有鑑於社會傳播媒體對佛法的不夠了解,產生不少錯誤與輕藐。
這次的抗議行動,不能說是民主社會下的必然趨勢,至少對社會大眾應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經驗。
~摘自七十八年一月三十日自立早報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