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於法,不見於我
臉書留言錄(之二三八)
104.4.10
淺談「現世報」
「後世報」,一般人眼見為憑,看不到就不會相信。殊不知:礙於我們的感官局限與意念錯亂,有時看到的未必是真,看不到的也未必不存在。
但既然「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吾人就毋庸多談「後世報」的問題。在此,想與臉友分享「現世報」的原理。
一、身心交感原理
佛說「四念處」,第一念處即是「身念處」。為何將念頭放在身體上來作觀察?原因是:身心交感。每一剎那的心念,都會影響到身體。因此所有的惡念,都會立即在體內射發毒素(故貪、嗔、癡名為「三毒」),是否能懲罰到別人,還在未定之天,但肯定會懲罰自己的身體,這就叫做「現世報」。
有一回,惡比丘向佛陀投訴,說舍利弗詆毀他。佛陀要舍利弗自述此控訴是否屬實,舍利弗說:
「我倘若沒修過『身念處』,容或會犯詆毀他人的過失。如今我已修習『身念處』,宛如一隻被截去雙角的公牛。」意思是:經過「身念處」的修習,舍利弗已洞察「惡念」對身體的傷害,連一念之惡都不敢生起,以免受到自我懲罰。就如截角公牛失去攻擊能力一般,他已失去了「為惡」的能力。
二、慣性發作原理
要為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審慎把關。所謂「一回生,二回熟」,意門心路歷程亦復如是,惱害、妒恨的念頭若不把關,反覆操作之後,必將形成生命慣性。慣性必將形塑吾人之品格,品格必將決定吾人之命運。這就是「意不可縱」而「天理昭彰」的原理。
三、物以類聚原理
慣性所形塑的品格,容易招感同質性的伙伴與敵人,而一群習於惱害、妒恨者於生命長程中不斷會遇,是謂:「夜路走多了遇到鬼」,這是「物以類聚」的鏡相原理。
104.4.11(凌晨)
「但見於法,不見於我」
前文〈淺談「現世報」〉,別看那只是「淺談」,體悟得此,即可於解脫道中輕安自在,「但見於法(的運轉原理),不見於我(的情緒起伏)」,因擇法猛利而法喜自在,這是「現世報」的良性體現--「現法樂住」。
一念見法,則一念離惡,一念安穩;念念見法,則念念清涼,念念自在。現世可以自我檢證,不必寄希望於無何有之鄉,無須苦待「後世報」的酬償。
本文進以談述「菩薩道」的「見法」、「證法」之道:
一、「善之匱乏」原理
準上所述,既然不值得為了別人的惡念,而以對應性的惡念(如:怨惱、仇恨、報復)來懲罰自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他人之惡?
難道就是一味退讓嗎?當然不是!原因如下:
1. 一味退讓,讓為惡者的意門心路歷程走熟了「為惡之路」,容易助長並加深其惡,讓對方的惡念因未受到制約而肆意增長,終致罹患「身病、心病」的現世報(如前所述,「後世報」部分,咱們就不說了)。表象上很有涵養,實則對此惡人不夠慈悲。
2. 一味退讓,讓惡者的意門心路歷程走熟了「為惡之路」。如此縱容惡者為惡,必然會讓更多生命因其肆惡而受傷。
3. 一味退讓,對惡人不夠慈悲,對無辜受害者不夠慈悲,因此即便非「惡」,亦屬「善之匱乏」。
二、「強忍成病」原理
再者,一味退讓,有時還會害到自己。
「忍氣吞聲」者明明「有氣,有聲」,卻因有欲有求,有所恐懼,而不得不「憋氣、噤聲」,其後遺症有三:
1. 有道是:「忍字頭上一把刀」,「忍氣吞聲」,宛若心頭上的千刀萬剮。久之必當內傷深重,鬱結成病。
2. 鬱久發作,容易歇斯底里,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3. 有的「忍氣吞聲」者從「受害人」轉變成「加害人」,以欺凌更弱的人來獲取心理的補償。
三、「法忍自在」原理
「忍辱波羅蜜」不等同於「忍氣吞聲」,那是一套紮紮實實「超越自我」的工夫。
「忍辱波羅蜜」,是超越自我而為所當為,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氣,「心無罫礙」故「無有恐怖」,成就「大雄大力大慈悲」的圓滿果德。
只有超越自我,才不會被虛幻的名言套牢,也才不會被他人的惡念綁架。
超越自我的人,不會在意自己被稱作「烈士」還是「惡棍」,「聖女」還是「魔女」,「貞婦」還是「娼妓」。他只專注於「為所當為」的事緣,並在「為所當為」的過程中,嚴密檢核自己的意念,用超越自我的純淨意念來處理事緣。
我們不值得將他人之惡放在心上,多放一秒都是浪費生命;但我們有義務為堅持良善價值而努力,言所當言,行所當行。
即便因此而受辱,受苦,受到恩將仇報的待遇,也絕「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所有世人眼中的順、逆情境,都是成就「忍辱波羅蜜」的豐富資糧。
而菩薩行者的「擇法」智慧,恰恰是在遇境逢緣而「言所當言,行所當行」的過程中(而未必是在禪堂中),突飛猛進,而且增進不已。
這就是菩薩行者「但見於法,不見於我」而「法忍自在」的原理。
104.4.11(凌晨)
給慈濟人的善意提醒
我知道,昨日發聲質疑「開放保護區」的雙重標準,業已引生許多慈濟人的憂慮。他們認為:好不容易「消慈」風暴業已平息,很怕我這麼做,會引來新的一輪風暴。
為此,我撇開自己永遠忙不完的公務,漏夜撰寫兩篇文章(〈淺談「現世報」〉與〈但見於法,不見於我〉),誠懇地獻給慈濟人,並向各位「以理證事」,「現身說法」如下:
1. 佛陀遇謗,從來就不是噤聲不語,而是從容駁斥。慈濟人大都是佛弟子,理應勞記「聞一言謗破三寶音聲,如三百矛刺心」的古訓。這一次,眾多慈濟人終於自發性地學習這門「從容駁斥」的陌生功課,意志堅定而持久不懈地破謠止謗,確實值得讚歎!
2. 別被「一石二鳥」的技倆分化,把別人的仗義執言,曲解成為「提油救火」。即便家門出現火災,你們倘若縱令「救火」的人成為眾矢之的,反倒對「縱火」者百般縱容,曲意求情,這將是你們「善的匱乏」之具體明證。
3. 別誤以為你們噤聲不語,世人的惡念就會放過你們。你們長期噤聲不語,業已培養了他人「肆意為惡」的慣性,他們理所當然會用「加倍為惡」來報答你們。因此,你們當然不是「無辜」的,而是在受另一種「現世報」的錘鍊。
4. 你們早晚是會被重重修理,這與哪個人「提油救火」完全無關。那些足足痛毆你們一個半月的「爆料」內容,無論其內容是否屬實,那都是「消慈」、「仇佛」者積年累月、四下蒐證的總體呈現。
他們不會因為你們噤聲或求饒,而改變其「消慈」、「仇佛」的既定目標。一旦子彈打完了,他們就會暫時鬆手,這也與你們噤聲或求饒毫無關係。而且,他們依然在繼續蒐證,等待下一個「消慈」、「仇佛」的展現機會。
5. 當然,你們也有眾多的缺失,不應受到縱容。因此,對任何被指出來的缺失,倘若屬實,你們正可用「謙恭自省」的真誠態度,「組織再造」的具體進展,來報答所有人的善意針砭與惡意攻訐。而長達一個半月的精神霸凌,依然足以讓你們在「但見於法,不見於我」的大精進中,獲得盈滿的法喜!
最後,回答各位對我「感恩」的慈濟人,你們真的無須感恩於我,我不是你們的「救火隊員」,而只是在遇境逢緣的時時刻刻,檢核自己的舉心動念,捍衛人類社會的良善價值。
因此,我得感恩你們,讓我在遇境逢緣而「言所當言,行所當行」的過程中,淺嘗「但見於法,不見於我」的自在法喜!
104.4.13
「意不可縱」而「天理昭彰」
剛才上網瀏覽新聞,看到一位痛甌慈濟不遺餘力的名嘴,在節目上崩潰痛哭的網路新聞(註1),內心不免對她生起了悲憫之情。
這與被指控的當事人「是不是個男人」,其實真的沒有邏輯關係,那只是印證了拙著〈淺談「現世報」〉一文所述「物以類聚原理」:
慣性所形塑的品格,容易招感同質性的伙伴與敵人,而一群習於惱害、妒恨者於生命長程中不斷會遇,是謂:「夜路走多了遇到鬼」,這是「物以類聚」的鏡相原理。
在這裡,還請注意我於〈淺談「現世報」〉一文中所提到的「慣性發作原理」:
要為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審慎把關。所謂「一回生,二回熟」,意門心路歷程亦復如是,惱害、妒恨的念頭若不把關,反覆操作之後,必將形成生命慣性。慣性必將形塑吾人之品格,品格必將決定吾人之命運。這就是「意不可縱」而「天理昭彰」的原理。
因此,自「消慈」與「仇佛」行動萬箭齊發,以迄於今,請看,已有多少人在其念力與言行的慣性中,「夜路走多了遇到鬼」,受到了小小的「現世報」?
有人將抹黑慈濟的那套,拿來抹黑太陽花學運相關人等以爭功諉過,結果被踢爆了他在學運中的實際作為,而瞬間在政壇上「黑掉」了。
有人在事件熱頭上順便湊熱鬧,拿不實指控來羞辱別人,結果被踢爆了他極不光采的背景。
有人拿出了中世紀教會法庭「獵巫」的能耐,指控慈濟為「邪教」,結果被踢爆了他違法兼職,於公立大學享用民脂民膏之外,還坐擁名嘴暴利。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莫過於,眾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女士們與先生們,過往聲嘶力竭以指控慈濟「破壞保護區」,是「山林的劊子手」,請證嚴法師「放過」保護區,要求慈濟必須「恢復原狀」,此時忽然通通「無聲勝有聲」。
他們輕輕「放過」了「破壞保護區」的「山林的劊子手」;他們不再要求柯市長與消防局將保護區「恢復原狀」。
最令人忍笑不住的,就是舉起「『通盤檢討』與『個案變更』不同」的遮羞布,卻更加坐實了「都更打手」的指控。
原來,「通盤檢討」也者,就是讓其他更多......更多......更多的保護區,可以大剌剌合理變更,而毀掉更多......更多......更多的保護區。這與擲地有聲的命土悲歌,或是「保護區就是保護區,這是原則」的讜言正論,是自相矛盾的,是倫理弱智的,是人格分裂的。因此我於前文笑稱,他們的邏輯是:
「把量販店所有物品偷過來,好過進量販店去偷一隻掃把?」
於是這群女士們與先生們,就把「居民」的正當性,「環團」的道德光環,「學者」的學術公信力,「候選人」的吸票機,通通......,通通......,通通給玩完了!
這一切的一切,豈不正在冥冥中,印證了我於本次事件的首度發言--「善惡有報,天理昭彰」嗎?不必等到來世,此生你我就可印證「意不可縱」而「天理昭彰」的宇宙法則,豈不在悲憫罪苦眾生之餘,法喜洋溢?
註1:〈周玉蔻崩潰痛哭 怒批:「郭台銘,你是不是男人?」〉,《自由時報》,2015-04-13 20:26,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86110,2014.4.13線上查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