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弘法行記
臉書留言錄(之一八七)
釋昭慧
103.8.15
一、
下午,與性廣法師啟程至桃園國際機場,應香港佛友之請,前往香港饒宗頤文化館,將於明(8/16)、後(8/17)兩日,於此間演藝廳弘法。上午由我講「《阿含》述要」,下午由性廣法師講「菩薩道與四念處」。
103.8.15 昭慧、性廣法師應邀赴香港弘法,是晚佛友於維景酒店接風。
佛友們接機後,劉潔芬請我們於維景酒店用膳。(左圖)前排左起:周玉蓮(大力促成本次講席的善女人)、何翠萍、性廣法師、本人、毛能之(來自成都),後排左起:劉潔芬、鄭展鵬、胡昭源、薄淑貞、范仁覺、洗禮炘、吳春燕。
二、
下午至香港的班機延誤約一個多小時,抵達機場已近六點,再加上沿路塞車,抵達九龍窩打老道的維景酒店已近晚間八時。劉潔芬居士告知:維景酒店十分有名,當年香港發現的SARS第一例,就在維景酒店,造成營業的重創。如今這裡繁華依舊,已完全不見SARS陰影之遺痕。
接風宴席未訖,我與劉潔芬居士先行離席,步出維景酒店,在窩打老道走了兩個街口,轉入巷內。我們到了潔芬弟弟劉國暉居士家,為其弟婦支雪梅居士說法並舉行皈依儀式。原來,雪梅近日決志皈依三寶,潔芬於是請我於本次來港時,得便為其主持皈依儀式。
103.8.17 下午,昭慧法師為支雪梅居士主持皈依儀式。(左起:雪梅之子劉達承、支雪梅、劉國暉。劉潔芬攝)
饒宗頤文化館外貌。(引用自維基百科)
在藝術館(左)及保育館(右)的中央以一個荷花池及三顆大石所構成的「天光雲影」。(引用自維基百科)
饒宗頤先生92歲時攝。(引用自新華網)
103.8.16 上午,由昭慧法師演講「《阿含》述要」。
103.8.16 下午,由性廣法師演講「菩薩道與四念處」,演講廳座無虛席。
103.8.16 下午,至第一展廳觀賞饒教授書法及繪畫展覽。
103.8.17 第二日弘法結束後,與(右起)周玉蓮(大力促成本次香港弘法的善女人)、瑞深法師及勞海新居士在演講前台合影留念。(陳玉嫦攝)
103.8.17 晚上在Ateen社企素食晚餐,由妙華佛友劉燕薇居士供眾。
103.8.17 座中有兩位來聽演講的青年企業家毛能之居士(右)及鄧銘澤博士(左)。
103.8.17 下午,昭慧法師於妙華佛學會演講「從《法華》到天台」。(陳玉嫦攝)
103.8.17 下午,在香港妙華佛學會演講畢,隨即舉行皈依與受五戒儀典。(陳玉嫦攝)
雪梅是上海人,今年41歲,罹癌四年,近期病情轉重,無法步行,潔芬因此請我至其住家主持皈依。雪梅雖體弱憔悴,然而眼神清亮,聲音也非常甜美,面對癌患,十分坦然。我先向她講述死生大事的原理,以及修六念門以啟心光明性,趨向善趣乃至淨土的方法,接著才略述皈依原理,帶她誦念皈依文,並請她躺在床上默觀自己逐一隨文而虔誠禮佛。相信她必能以其善德與信念,迎向光明前程。
雪梅的婆婆(潔芬的媽媽)帶著雪梅之子達承特別趕來觀禮。雪梅的先生國暉十分疼愛妻子,為了照顧妻子,他改在家中工作(資訊工程)。潔芬也愛屋及烏,非常關切雪梅。他們一家可都是善女人與善男子啊!
皈依已訖,與她們一家合影留念。雪梅撐著疼痛的病軀起身,坐在床沿與我們合影(左圖)。
三、
離開雪梅家後,勞海新居士載我到九龍青山道的饒宗頤文化館,晚間十時半左右抵達文化館的旅舍,名為「翠雅山房」。這裡是剛完成未久的文化館「上區」工程,可提供約180個青年旅舍宿位。
明天演講的地點,則是文化館的展演廳,就在離住處不遠的「下區」。
進門時性廣法師已將電腦架設好,又為我泡了一杯熱茶,煞時疲憊消減大半,稍事整理,即開始準備明天上午的教材,順便將今晚照片po網。
饒宗頤文化館(英文:Jao Tsung-I Academy)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青山道,前身為荔枝角醫院,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是香港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的首批活化項目,於2009年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重新規劃及展開活化工作。
其建築群佔地約32,000平方米,分為上、中、下三區。下區設有藝術館、保育館及接待處,更有「天光雲影」、舊更亭及古圍牆等景點供訪客參觀。2013年啟用的中區,設有多用途廳、課室、綜藝小劇場、資源中心、靜心堂及餐廳。戶外還有九龍關地界碑石、學圃和爬山廊。戶外景點包括有古焚化爐、古渡口和山頂草坪。
文化館取名「饒宗頤」,然則饒宗頤何許人也?原來,他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是集學術、藝術於一身的大學者。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伊拉克語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今年已高壽九秩晉七歲。他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EPHE)、日本京都大學,也曾於1972年至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畢生榮獲之獎項無數,例如:法國文化部頒授文化藝術勳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2013年,榮任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外籍院士,成為亞洲首位獲得此榮銜的漢學家。其甚受國際漢學界之高度尊崇,可見一斑。
饒先生的佛學造詣甚深,自14歲就開始習因是子静坐法,至今猶每日清晨靜坐。我們在饒宗頤文化館講述佛學與修行,還真是適得其所!
饒宗頤文化館位於下區的藝術館,第一展廳就展出饒教授的書法及繪畫,例如馬王堆隸體的「去無作相,住亦隨緣」四言聯(2008年作品)、漆書冬心句(1999年作品)、甲骨書法書楚繒書句(1999年作品)和「荷花四屏」等。第二展廳則展出饒教授的學術著作,包括有關潮州、敦煌、漢字、楚國文化之研究。第三展廳展出饒教授與其他書畫名家的合作作品。
(以上內容,摘自維基百科)
103.8.16
四、
今天在饒宗頤文化館進行的兩場演講,上午由我講「《阿含》述要」,下午由性廣法師講「菩薩道與四念處」。除了香港佛友聽講之外,還有來自廣東梅州、深圳、惠州的十位佛友。
五、
下午性廣法師講畢,於下山進用晚餐前,至第一展廳觀賞饒教授書法及繪畫,意外見及新儒大家牟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史學大家錢穆先生與潘重規先生之墨寶,思及當今輕忽人文學門,重視量化產出之學術生態,頗生「古道寂寥」之深慨焉!
六、
香港有許多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社會企業與一般私有企業不同,它不只是為了股東謀取最大的利潤,而是為了友善土地,照顧弱勢,這是一種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的公益事業。
記得前年至樹仁大學演講時,佛友們帶我到全港第一間社會企業非牟利素食餐廳:樂農(Happy Veggies),樂農聘用不少聽障員工,每張餐桌上都放了紙牌給食客溫馨提示,期望給予他們更多包容和耐性。
今天傍晚,我們在另一家名為Ateen的社企素食餐廳用齋。這裡離饒宗頤文化館不遠,由香港比丘尼衍陽法師所創,工作人員大都是老人或精神患者。
七、
今晚的Ateen社企素食晚餐,感謝妙華佛友劉燕薇居士供眾。
座中有兩位來聽演講的青年企業家,一位是來自成都,而於香港創立「綠優友國際文化之旅策劃有限公司」的毛能之居士(原職記者,筆名毛毛,本年五月間還來玄大與我晤面,並參加浴佛慶典),一位是香港真菌病害專家鄧銘澤(Alvin)博士。
鄧博士也是香港知名的樹藝師(樹木醫生),東周刊還曾對他作過專訪(http://dev.eastweek.com.hk/index.php?aid=25173)。
原來,香港近年曾發生3宗大樹倒塌壓死人事件,因此專業診斷樹木的樹藝師甚受重視。為此香港政府由發展局統籌全港綠化政策,增設「樹木辦」和「綠化辦」,「樹木辦」負責統籌和監督各部門的樹木管理。
香港和新加坡發展樹藝師(Arborist,亦稱樹藝家:Arboriculturist)制度,都已超過10年,並且定期舉辦研習和認證考試,目前香港有800多名樹藝師,新加坡則有400多人。即便如此,兩天前(8/14)的下午,香港還是發生樹塌慘案。半山羅便臣道一棵大樹倒塌,壓死路過的一名孕婦,她腹中的胎兒已被取出,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台灣各處的百、千年古樹,它們有受到類似港府「樹木辦」的公部門密切注意嗎?台灣有多少登記在案的樹藝師在針對古樹作持續的專業追蹤與診斷?還是說,台灣人實在福大命大,有恃無恐,認定咱們不會發生樹塌慘案呢?
毛毛與鄧博士是生態旅遊與綠色企業的事業伙伴。我覺得兩人容貌與神情頗似兄弟,因此順手拍了一張兩人的特寫(上圖)。
103.8.17
八、
上午,「阿含述要」講畢,午齋已訖,馬不停蹄地趕到位於香港島的妙華佛學會,為妙華會友講「從《法華》到天台」。以為這麼深的題目,應該沒有太多人有興趣前來聆聽,沒想到講堂竟亦滿座。
久違的妙華會長梁志高居士及諸位董事,前來聆聽演講,並於皈依典禮結束後送機。(陳玉嫦攝)
下午,在香港妙華佛學會演講畢,隨即舉行皈依與受五戒儀典。本日有17人及五隻貓受皈戒。臨行前,受皈戒者與我在講堂前合影留念。
會友們告知:自從慧瑩老法師病篤及圓寂之後,這是第一次舉行皈戒儀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