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與「邪」,誰說了算?
臉書留言錄(之一四六)
釋昭慧
103.2.19
2月18日晚間,中時記者潘杏惠小姐來電,告知:上午,同志團體揭發:靈糧堂某牧師詆毀其他宗教信奉對象為「邪靈」。她問我有何看法。我即時作了回應。事後並補充佛法的完整觀點如下:
某教派的某位牧師攻訐異教不遺餘力,將觀音雕像予以肢解,並指民間信仰的祭拜對象為「邪靈」。這些突兀的言行,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反應,並且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問題是:「正」與「邪」,誰說了算?認定判準何在?在此分享佛教的觀點。
一、從主觀面向而言,有些人入主出奴地看待其他信仰,指其他宗教祭拜的統統都是「邪靈」,只有自己的信仰對象才是「真神」。這種不容異己的排他心態,本身恰恰偏邪,容易如磁石吸鐵般「以內邪招外邪」──以「邪心」感應到所謂的「邪靈」。這樣的人最容易歇斯底里,依鬼影幢幢的片段經驗,言之鑿鑿地咬定:那是異教的「邪靈」作祟,並且加深自己對所謂「邪靈」的極度恐懼與極度忿怒。因此他們那些唐突冒犯之舉,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是「情堪憫恕」的。
二、就客觀面向而言,「正」、「邪」不是誰說了算,但可以依信奉者與被信奉者心理與行為的「善」、「惡」,而來判定其信仰心態的「正」、「邪」,從而判定他在各路神鬼中,容易招感到誰。這是一種鏡像原理:感應道交──哪種心念,就會招感哪種境相。
人既然有善、有惡;無形眾生當然也有正、有邪。因此,祭拜對象的「正」、「邪」,不是誰說了算,關鍵在於禮敬動機。假若心地純淨,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招感來的多半是心地光明的護法善神。但假若一個人以貪瞋癡的惡念來求神問卜,為牟求不當利益,或是意圖陷害他人,這時他當然容易招感到陰刻、邪惡的眾生來為他「效勞」。問題在於,這類眾生絕對不會白白效命,他們當然會需索「報償」。這就像是為圖方便而求助於黑道,容易產生不測。
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這是有道理的。他並直指民眾「非其鬼而祭之」的行為是一種「諂」媚心理。原因是,為了「慎終追遠」來祭拜自己的祖先,還有幾分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的道理;然而為了牟求私利或是報復怨敵,竟爾諂媚各路鬼靈,這種作為,焉能不「以邪心招邪靈」,弄得內心鬼影幢幢呢?
進以言之,有求皆苦。任何透過色相、音聲來向外祈求的心行,都還可以再作超越,祈求佛陀也不例外。佛陀不會說:「只有佛是正靈,其他都是邪靈。」而是開示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對於讓生命更為淨善、光明的宗教信仰,佛陀都隨喜讚歎。向上一著,則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依止自己,依止真理,不要依止外在的信仰對象──對佛、菩薩、諸神都不例外),這就是佛陀看待一切信仰的基本態度。
一○三、二、十九,于玄奘大學養息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