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民族主義的佛法觀照
──「完成大我」與「迴自向他」的差異分析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六)
109.4.18
「他的外交官愈來愈好鬥,民族主義的語氣激起了其他國家的敵意。」
「中國對世界各地的反華情緒和種族主義表達強烈不滿,但卻對中國內部因疫情引發的種族歧視行為視而不見,甚至鼓勵種族歧視,包括禁止外國人進入餐廳和其他公共場所,並將非洲人趕出家門。後者引發迦納、肯亞、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為此相繼召見中國大使抗議。」
這則新聞,點出了中國近期惹人厭憎的根源問題--民族主義。
對民族主義,無論是「中國民族主義」還是「台灣民族主義」,個人一向敬謝不敏。
這是來自佛法的體會:只要區分我群與他群,那麼,對我群之愛,名為「完成大我」,「完成大我」的人,在我群裡往往被視作英雄。
然而「大我」終究不是「無我」,「大我」愛得越深,對「大我」之外的他群痛楚,就越是容易視而不見,或是見而「無感」。
還有,為了「大我」,既然都肯犧牲一己(「小我」),這時,為了「大我」而犧牲「他者」或「他群」,也就容易理直氣壯,而且恆常充滿著「我群肯定」、「我群讚歎」的道德光環。因此,一個族群心目中的「英雄」,很有可能是另一族群心目中的「惡魔」。
從佛法以觀,「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雖然相當可歌可泣,但那並非來自「緣起中道」的穎悟。緣起中道的如實知見,其進路恰恰不是向外擴張以鞏固「大我」,而是在每個與「他者」或「他群」會遇的當下,都能「迴自向他」,感同身受於其痛苦,盡己所能讓對方離苦得樂(至少不能增益其苦)。必須如此操作其心行,才能逐步解構自我而無有人我隔闔的限量,成就「無量心三昧」。此即《華嚴經》所述「不思議解脫」的境地。
個人就因有此領悟,因此一向言明在先,「拒絕同溫層」,寧願千山獨行以享受孤寂,也要避免被視作「我群」。不要以為在「我群」裡窩著,可以互相取暖。要知道:為了取暖,你可能逐漸喪失良知自審的能力。因為你很清楚:一旦想法不符「我群」利益或「我群」品味,就很有可能被視作叛徒。一般而言,在「我群」裡對付叛徒,是比對付敵人還凶狠無情的。為了懼怕被孤立,被撻伐,乃至被消失(如「榮譽謀殺」),身處同溫層,會與最大聲浪的集體意志漸趨一致,個人良知的把關功能至此淪喪,此即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說的「平庸之惡」(Banality of Evil) 。
在身處弱勢時,民族主義容或有反抗強權以自救自強的必要之惡,但還是要隨時自省,於心理上不斷超越,否則必然會引生小人倚勢而黨同伐異、欺凌更弱勢者的後遺症(台灣那些心胸狹隘,到處向「他者」或「他群」張牙舞爪,甚至跑到他國粉絲頁下,群聚騷擾而丟人現眼的網軍,就是此中範例)。
弱勢國家的民族主義已然容易產生如上面目可憎的後遺症,像中國這樣的強權國家,長期強化民族主義,肯定會引燃猖狂自大與歧視異類的集體夢魘,終將因此而腹背受敵,成為眾矢之的。
中國擺脫弱勢命運而崛起,成也民族主義;中國於今竟成為各國公敵,敗也民族主義。我無心詛咒中國,那裡有14億人共同生活,其中還有我的親族與好友,真誠祝福他們欣欣向榮。而這也只在中國朝野(特別是領導人)的一念之間,那就是:隨時洞察並超克國內的民族主義,不能讓它長成噬人巨獸。這不但能保護中國週邊的「他者」或「他群」,終將亦是中國的自保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