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以視訊發表論文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七一)
110.3.6
昨天與今天(3月5-6日),全球各地同步舉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isikkhā or triśikṣā, the three trainings, the contents of the tipiṭaka or tripiṭaka(佛教三藏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這場國際視訊會議,由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藏傳佛教中心(the Tibetan Buddhist Centre (TBC), Singapore and Malaysia)主辦,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等共同協辦,本系與藏傳佛教研究中心的臉書粉絲頁因此加入直播。
印度時間上午9:30,也就是台灣時間中午12:00,會議準時開始。大會先禮請漢傳、南傳佛教會長致詞,接著請達賴喇嘛進行專題演講。
三點半以後的場次,有我的論文發表時段。題目:“The Principle of Adhisīla-sikkhā Across Buddhist Heritages - The Study of Legal Philosophy with Respect to the Buddhist Precepts”(跨傳承的戒增上學原理——佛教戒律的法哲學)。
昨天算是我首次參加以視訊會議模式進行的國際研討會。操作方式陌生,加上英文不夠流利(英文讀、寫能力還算可以,但由於在台灣很少英文會話機會,所以聽、說較為吃力),所以會前有點手忙腳亂。好佳哉!昨天終於準時無誤地上線。
我的這篇英文論文長達20頁,論文首頁說明:這是就著拙著《佛教規範倫理學》第七章的一部分內容加以增補而完成的。這本書雖已出版,但第七章「從倫理學到戒律學」,這是個人多年鑽研倫理學與戒律學的重要研究成果,從未在任何國際公開場合發表,所以無論是國際學術界還是國際佛教界,都對這些研究成果非常陌生。
既然本次會議是國際三大傳承佛教思想交流的重要場合,那麼,作為佛門性別平權運動的倡議者,我認為這是一個對「假戒律之名,行性別歧視之實」的觀念與做法,就學理與事實的雙重證據而加以破斥的好機會,因此節錄第七章上半部「佛教戒律之法哲學」的內容,再依此為學理基礎,舉出實例來痛責「八敬法」的荒謬。未來若有其他單位的國際會議邀約,我將同樣地就著第七章的後半部。增補內容與實例,發表「佛教戒律之法理學」。
原本打算就著論文稿摘錄重點,直接宣讀。後來覺得:讀稿實在很無趣,但若要用英語來暢所欲言,又不是眼前的我所能做到的,因此臨時決定請筱晴(幫我翻譯與Peter Singer教授合著新書的好搭檔)協助我臨場進行逐段(而非同步)口譯。筱晴覺得逐段口譯會讓我的發表時間只剩下一半(發表15分,五篇論文的問答時間總計25分),因此想爭取她個人可以同步口譯的Zoom空間。但印度的主辦單位表示困難,新加坡的承辦單位技術人員(忘了他的大名)於是善意詢問,我這頭能否在演講時,打開Line的視訊,讓筱晴在另一空間聆聽從Line所發出的聲音而直接口譯,這時聽眾在電腦前可以看到我的影像,同時收聽筱晴的聲音。
我告知:此事切不可行。就我的經驗,只要手機一靠近電腦,就立刻會出現嚴重的電波干擾。我寧願把自己發表的時間縮短,將15分鐘的時間讓出一半給筱晴翻譯。這位技術人員非常熱心,他告訴我:這正好是昨天的最後一場,我的發表時段可以稍微延長。但我也不好意思拉得太長,所以在儘量精簡發表內容的情況下,我的發表時間拉長了將近5分鐘,總計19分55秒。
我的擔憂果然噩夢成真,在我發表而筱晴口譯的過程中,我們被不知是哪位正在Zoom視訊線上的大德手機嚴重干擾,以致於手機電波不斷在我們與聽眾耳邊吱吱作響,我們的聲音也因此而一會兒大,一會兒小。我也因這項干擾稍有分神,有一處,我明明是要說某南傳佛教道場十戒女所受到的不公對待,卻一再口誤地說成「比丘尼」。學生也告訴我,一陣大、一陣小的聲波,使她們聽起來頗為吃力。
看來技術人員得嚴格要求與會的主持人、發表人,一律於上線時將手機關機,否則今天的會議,可能還會出現類似狀況,嚴重干擾發表人與線上的廣大聽眾。
感謝弘誓圖書室主任德發,他臨時為我購置並安裝視訊會議使用的攝影與擴音設備,並為我將電腦從電腦桌移到書桌,讓鏡頭可以對著單純的書牆,避免電腦桌前(我座椅後方)的窗戶太亮,雜物櫃上的物品亂入畫面。
感謝蘇南望傑教授與張玉玲教授,於會議進行中拍下了螢幕畫面並傳送給我,雖然其質感遠比不上實體會議的照片畫面,但仍讓我充滿著新鮮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