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佛門性別歧視的罪證──「八敬法」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七四
110.3
.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isikha/Trishiksha In Pali and Sanskrit tradition of Buddhism(佛教三大傳承之三學國際研討會)於3月5日第一場研討會的錄影,大會已放在Youtube供眾點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5ZPW6aiqg

背叛佛陀,也背叛了眾生

 

  在該影像紀錄中,從18:48至39:15,有我於該場會議發表論文"The Principle of Adhisīla-sikkhā Across Buddhist Heritages - The Study of Legal Philosophy with Respect to the Buddhist Precepts"(跨傳承的戒增上學原理——佛教戒律的法哲學)的影像紀錄。

由於這篇英文論文長達20頁,在有限的發表時段,我非常精簡地依佛教倫理學的視野,提出制戒精神(護生)與制戒目的(令正法久住)的兩大脈絡。

佛陀制戒有十大效益考量:攝取於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住、難調者令調順、慚愧者得安樂、令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長、斷現在有漏、斷未來有漏、正法得久住。這十大效益,可說是佛門憲法。觀諸律典可知:一切戒律的制定,都是來自這十大效益的考量。印順導師精簡為六個要項:和合、安樂、清淨、外化、內證、究極理想(令正法久住)。我則再精簡為三個要項:

1. 令修道者個人減除障道法(利己考量)。
2. 令僧團和合、安樂、清淨(團體效益考量)。
3. 建立社會公信力(社會觀感考量)。

接著話鋒一轉,我直攻佛門性別歧視的罪證──「八敬法」。

首先就文獻學研究角度,我指出它根本不可能是「佛說」,並依「隨犯而制」的法理學提醒大家:佛陀制戒必須「隨犯而制」,哪有女眾還沒出家,談不上「犯」的情況下,先端出八條法規來要求她們就範的道理。

其次就制戒原理來作檢核,「八敬法」有違十大效益考量的佛門憲法。我的意思是:下層法規違背上層法規(特別是根本大法),當然無效。

就十種效益考量的三大要項來看:

1. 八敬法不但不能減除障道法,反而橫生障道因緣,兩性修道人都因此而心性扭曲。佛制戒原意,是要令修道者個人減除障道法,結果比丘因「八敬法」而自大、自卑(面對表現優異的比丘尼,特別如此地心理不平衡),比丘尼因「八敬法」而自卑、自大(面對比丘固然自認低他們一等而自卑,面對沙彌尼與居士依然自認身居優勢而自大)。

2. 僧團無法和樂清淨,比丘較諸比丘尼,顯得更有優勢與特權。僧尼福祉差距太大,無法利和同均。

3.社會觀感其差無比:性別歧視的言行舉止與規範,有違普世價值(甚至有違善良風俗),令世人質疑、鄙視佛教,且因此而遠離佛法。

因此,「八敬法」無法達致「令正法久住」的制戒目的,也違背了「護生」精神──讓社會大眾因厭惡佛教,而遠離了薰陶正法的機會,失去了正法對生命的覆護。

因此我的結論是:拿著「八敬法」的雞毛當令箭,已是在背叛佛陀,也同時背叛了需要正法滋潤以離苦得樂的眾生。

性別歧視滋長魔性的力道

 

  這場論文發表會(U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5ZPW6aiqg

 ,後面還有一段問答(從1:35:29至1:56:58),這是政大張玉玲教授提問的(玉玲教授英文名Christie,是國際Sakya Ditta組織的主席)。

原來,在發表論文時,我提到「八敬法」製造出來的第二項問題:「僧團無法和樂清淨,比丘較諸比丘尼,顯得更有優勢與特權。僧尼福祉差距太大,無法利和同均。」我並於此簡短地舉證了一個「無法利和同均」的案例:

某個佛教禪修中心,大禪師的梵行高深,威德殊勝,深受居士護持,因此得以在森林中起造了一座超級大禪堂。大禪堂竣工後,禪師把比丘們都帶過去森林那頭安住,想將禪修中心入門處不遠的一座舊禪堂留給尼眾使用,比丘們竟向禪師抗議。不必奢望平起平坐,連比丘們吃剩的殘羹剩飯,都不允許那些尼眾分食。

這個案例引發了Christie的好奇,她問我這個禪堂故事的結局。我回答道:

禪師還是貫徹了他的決定。而那些反對的比丘,大都是到該禪修中心依止禪師學法的華人僧侶,緬甸僧侶非常尊敬禪師,反而不敢造次。那些華人比丘,因此而在背後詆毀這位梵行芳潔的大修行人,說他「不愛江山愛美人」。

這種可惡的「比丘獨享」思維,讓男性僧人悄然生起如此可怖的心魔,無視於師長提攜其法身慧命的恩澤(甚至是恩將仇報)。性別歧視的觀念與規制,讓佛門修道人滋長魔性的力道,由此可見一斑。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