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拼圖
臉書留言錄(之八七八)
110.3.29
〈緬甸,一個我不知如何稱呼的地方〉,這是兒時弟兄呂欽文建築師在榮發大哥帶領下,返緬尋訪故居的記憶拼圖。
他於文中說道:「記憶拼圖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種探尋的過程,更是了解我之成為我的過程,當然也是一種紀念父母親的過程。在我們家發生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在許多家族裡都發生過。」
欽文就這樣完成了他幼時的記憶拼圖,三年後的昨天,他也帶著我完成了屬於我童年的記憶拼圖!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702931256412233&id=100000861264823
緬甸,一個我不知如何稱呼的地方
呂欽文
2018年2月24日 •
我這幾天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該如何稱呼緬甸!
她算不算我的故鄉?!
緬甸,對我而言,很親,以至於我沒法以一個冷冷的國家之名稱呼她,尤其那裡留下那麼多與我相關的故事。
緬甸,對我而言又有點遠。五十多年沒回去了,那裡似乎已是另一個世界。但,好像也沒很遠,因為每當我閉起眼睛,很容易就能回到那稻禾遍地、江水潺潺,暮鼓晨鐘中袈裟輕拂的天地。
我與緬甸不同文也不同種,我很清楚她不是我文化的原鄉。但我喝伊洛瓦底江的水長大,她孕育了我童年的身與心;而從小徜徉在佛寺大堂,那樣的寧靜與安詳,則培育了我崇尚平和的性情。她對我是如此接近,以至於我無法割捨那份如親人般的感覺。如果說她是我心靈的故鄉,在某種程度上,是準確的。
1.機場
落地的那一刻,心情平靜。但進了機場大廳,心情開始變得有點複雜。
我不是歸人,因為沒有家人在這等我;入境的當兒,我也清楚的排在foreigner的隊伍裡。但我知道我不是過客,因為我是回來了,而且不是以觀光客的姿態, 我是認認真真的回來了。歸來,為了什麼?我知道,是想找回點什麼,或著是想要拼湊點什麼吧!
2.密支那
在世界地圖中,密支那是不會被特別標注的地方。但在我的人生地圖中,她卻有如紐約倫敦一般,是不能不被注意的地點。當年,我的父親隨祖父來到緬甸闖蕩,就在密支那落腳。他以整個青春歲月換得了一爿商店,然後回鄉成家;再帶著母親回到密支那,生下我們家八個兄弟姊妹的頭三個。子女稍長,帶回原鄉接受教育,之後又再回到密支那。數進數出的最後一次,是在二次大戰日軍侵緬的關頭,昏天暗地的轟炸中,父親決定翻山越嶺逃難回鄉。但眼看一路烽火處處生死未卜、瘴氣瀰漫前途茫茫下,不得不痛心將襁褓中的三姊托給緬甸幫手扶養,並許以父母半生拼搏掙下來的那間店面作為代價。雖然是痛苦的決定,或許也是聰明的決定,至少讓我的四姊多活了很多年。
抗戰結束後,父母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回去找女兒。
但慘烈的戰事,早已把原來的地方炸得面目全非;緬甸幫手也早不知逃難逃到那裡去了」。
父母遍尋不著女兒後離開密支那,南下到仰光重啓爐灶。我就是在仰光出生。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父母雖然離開了密支那,但利用所有可能的管道隨時探詢女兒的下落。離棄子女的傷痕,我相信是深刻地烙在他們的心扉。
經過二十多年的追尋,終於在我們離開緬甸前一年找到了她們。姊姊帶著兩個小孩,我的外甥與外甥女,來仰光與我們相會。説得更準確一點,是另一次的道別吧!
我那時年紀還小,不懂她們如何傾訴悲歡離合的種種;但我記得帶著我的小外甥,兩小無猜的在外頭騎三輪車遊玩。
…………………..
這回來到密支那,是別後多年的探望。父母已不在,算是我們代表父母親的家族聚會吧。
但很不幸的是,在去年我們計畫行程的當兒,接到噩耗。我那姊姊在一個雨天夜晚,被闖入家裡的搶匪殺害了,連同她的第二個女兒也一起。
從小到終,她的命運竟是如此曲折多舛。
我們為她的命運悲痛,更為我們淺薄的親情緣分悲嘆。
整個密支那的行程便是在探視故宅,誦經祭悼的哀戚情緒中度過。我看到她房間的牆上,還端正的掛著父母親的相片,看來已有好一段時間了。
臨別前,我們一起到伊洛瓦底江頭散心。當我準備沿著伊洛瓦底江邊踩水走一段路時,我那小時一起騎過三輪車的外甥,默默走過來,不言不語的陪著走。我已忘了緬語,他也早忘了客家話;彼此心裏想必都有太多的話想說,但也只是彼此挨著肩膀靜默的走著。雖然沒有言語,但我相信我們的心裡必定都想著同樣的人與事、也澎湃著相同的情緒吧!我三姊與父母在天之靈如果看到我們這一幕,也應該會感到安慰吧!
看著伊洛瓦底江綿長的,幾千幾萬里的流向緬南,我想起母親常念在嘴裡的一句話:
「爺娘想子長江水,子想爺娘竹節長。」
我從作為子女的角色,已長大成為父母,能完全了解那句話的意思。對照著我們家這一段尋尋覓覓分分合合的歷史,在這江頭,我更能體會父母那時尋覓女兒的心境!
3.記憶拼圖
記憶是一口又一口的箱子,裝載了往事,隨著歲月的增長,ㄧ層又一層的被包覆在內裡。時間越久,就越不會輕易的打開裏頭的箱子。於是乎,箱子裡的東西,也越來越模糊,到最後只會剩下粗淺的印象。打開那些箱子,需要有點勇氣,那會像是喚醒已沉睡的精靈,會把自己弄得心神紛亂;打開那些箱子,對自己更是一種考驗,試探自己對自以為是的事,到底掌握了多少真實!
在緬甸的每一個行程,都是打開一個個塵封的記憶之箱的過程。
我回到了當年的住家。我曾在那住了好些年,直到十歲離開緬甸。感謝天,竟然還完好如初,上頭還清楚的鑲著1957的字樣。我們是1965離開那裡的。但其實,我在老家前面一開始活像是個盲人,要不是長我八歲的大哥牽引,我是不可能辨識出現在跟過去的關係的。先是大鐵門,再來是窗戶的印象,我好像找到了記憶的鑰匙,逐漸打開了記憶的大門,一幕幕兒時情景也隨著浮上腦海,門前的大馬路、穿梭的三輪車、馬車、牛車,隔壁的糖果工廠、離家不遠的伊洛瓦底江的漂流木......。
想起往事,是一種神經被接通的感覺,更像是記憶的片段被拼補縫合的感覺!
我和大哥也費了好大的勁,找到了幼時的學校。他名叫 「挽華華語學校」,是一座天主教中小學,從名字就知道是充滿中華情懷的學校。後來被緬甸尼溫軍政府沒收關閉,最近才又開放成為緬校。
我在那讀到小學三年級。
英式紅磚校舍依然,天主教堂依然。我對天主教義、神父、修女的認知便是從那開始的。
我的童年,是天天獨自從住家走過漫漫長路的山坡,上學、放學;朋友不多,遊戲不多。我最記得的是在校舍中央的活動廣場,因為每天到校與放學都要在那裡集合,初上學時的陌生、緊張、孤寂的感覺,都在那裏發生。那片中央活動場依然還在。更早的時候我坐過校車,每天在教堂邊的小廣場下車。下車時聞到的那一股特殊的汽油味,往後的歲月中每當聞到類似味兒的時候,總又會回想起當年上下巴士的童年場景。那個小廣場竟然也還在。
只是,很多地方都脫了一層皮般,掩不住歲月滄桑與資源貧乏的窘態。我在台灣設計過不少學校,我也為自己在台灣成長的小學、國中特別回去建過校舍,即使沒機會為新竹中學母校作設計,也愛屋及烏的為新竹女中作過設計。看到挽華已然破敗的舊時迴廊,心裡頗感蒼涼與唏噓,滿頭白髮的回來,卻不能替他們做點什麼!
4.舊鈔
以前討厭逛禮品店。但在緬甸,禮品店的每一種物品都引起我的注意,都成了我解開記憶的密碼。小佛像、藤球、木琴,還有色彩繽紛的沙龍……。
在一個角落,我看到一串串裱背好的舊鈔。上頭特別標記了1958年發行的字樣。我以緊揪的心,拿起來仔細端詳,這確是當時的真鈔。
1964年,尼溫政府追隨毛的文化大革命作風,實行社會資產總整,最重要的動作就是以換鈔之名,沒收資產。換鈔的殺手鐧就是限定每個人只能兌換非常小的數額。許多華人,省吃儉用積蓄的一箱箱紙鈔,要免於輪為廢紙,唯一的途徑就是找緬人幫忙換新鈔。其結果不難想像,好些的會還換回一些,差的就根本有去無回。許多華人那陣子有發瘋的,也有上吊的。跟著換鈔而來的是一次次排華的浪潮。緬甸人藉機生事,尼溫政府睜隻眼閉隻眼。眼看時局紛亂,我們兄弟的教育與前途堪慮,父母親毅然決定離開打拼了半世紀的緬甸。至於將來落腳的地方,則選擇了自由中國台灣。
舊鈔拿在手上,不能不讓我想起這些事。我決定買一串回去做紀念,也希望讓在天的父母親知道,他們的子女至少要回了幾張他們當年沒辦法留下的心血。
我跟我的兒女開玩笑說,這幾張說不定就是從我們家拿走的呢!
5.故鄉
我們家並沒有顯赫的事跡。我的父母親也只是平凡百姓,記憶拼圖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種探尋的過程,更是了解我之成為我的過程,當然也是一種紀念父母親的過程。在我們家發生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在許多家族裡都發生過。
飛機接觸桃園機場的那一刻,我的思想必須從五十年前,轉接回中華民國107年與西元2018的我。
我曾與一位朋友討論什麼是 「故鄉」,他用簡單的幾句話告訴我,「當下生活的地方就是故鄉」。我逐漸能接受他的說法。因為,以前的「我」雖然充滿鄉愁般的淒美,但畢竟只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生命的圓滿,還必須藉著現在與未來的每一個腳步,才能完成最終的「我」。面對現在,與現在發生連結,也才有機會未來情感的圓滿。「故鄉」,跟心態是相關聯的!我知道我走出機門的那一刻,我該做什麼!
複雜的問題,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解答;但很簡單的答案,卻可能需要用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
母親嘴裡「爹娘想子長江水」,以及有關於 「故鄉」的概念,我在這趟緬甸旅程中是深刻體認到了。但那可是以我五十年的歲月換來的。20180223
(感謝留在緬甸經商的舅舅等熱心與細心的安排,讓我們兄弟及家人完成拼圖之旅)
呂欽文
最小個頭的就是我
另外是兩個哥哥及三姊。可惜她從來沒聽過我叫她三姊。現在叫她千百遍也晚了!
翟伊玫
來台灣我見過的是幾姊?印象很深!
呂欽文
大姊與二姊,現在大陸梅縣。
賴傳麒
梅縣?呂兄也是客家人?
呂欽文
是的
道地客家人
與父母講客語,您也是?
賴傳麒
我祖籍應該是五華縣,老婆則是蕉嶺縣,不過現在都屬於梅州市轄區,老婆去年還陪高齡92歲的伯父回去尋根...
呂欽文
原來是老鄉,幸會幸會
下次見面英試著以客家話交談!
賴傳麒
哈哈,我只會說四縣腔,不會新竹説的海陸豐腔!
呂欽文
我也是啊!
林琪能
"現在叫她千百遍也晚了!"....She may listen in heaven.
Linda Wu
珍貴的老照片
Linda Wu
再看一次,依然佩服您父母親當年面對那樣的局勢,毅然決然地拋開華人固有的鄉土財產觀念,勇敢地領著一大群孩子,翻山越嶺渡海地來到台灣,給孩子們一個可期的未來。
這需要強大的智慧,勇氣及愛,真正是我(輩)所不能及,太佩服了
呂欽文
是的,要我們下那樣的決定,著實不容易。生於憂患這句話講的真不錯!
Wei Leu
坎坷的人生让人更加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或许那就是我们父母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吧!理解你的心境。
呂欽文
是的,父母留下的,最珍貴的,不是財富,而是歷史!
歷史的滄桑,讓下一代的情感更富有!
呂欽文
牆上右邊掛的黑白照是父母親
後排左三與四是外甥女與外甥
後排右一與二是仍在緬甸經商的二舅與大舅
伊洛瓦底江的源頭
上方來自中國青康藏高原,左方來自印度,會合後稱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的母親河;向右方南流不遠後與怒江會合。流經兩千公里,最終在仰光附近入印度洋。
三姊在伊洛瓦底江源頭捐獻的佛像
住在曼德勒的最小的外甥女與夫君
呂欽文
我在故居前
1957建
Iwei Huang
竟然还存在!
阮慶岳
淚眼婆娑
呂欽文
在故居前我與大哥(右)、二舅與七舅
呂欽文
我與大哥在挽華
可惜少了二哥
挽華的中央活動場
已然破敗的迴廊
呂欽文
當年被強制抵換的舊版鈔票
Luis Kao
翁山將軍
呂欽文
是的
Luis Kao
翁山將軍應該是緬甸國父,也是一位傳奇人物。
願佛陀保佑往者極樂、生者安康!
市中心的佛塔,是當年無情天地裡的情感寄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