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學」的群組「疫苗論諍」
110.6.5
臉書留言錄(之九一○)
中了第一箭,就不要再中第二箭
原以為昨晚出面回應同學們的「疫苗論諍」之後,宗教所師生Line群組裡的論諍已息,未料清晨點開一看,A老師貼了一連串發言,這也使我不得不撥空逐一回應她。但我覺得,做學問,就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應該有「一言堂」思想,不同意見的理性討論,纔是研究群體應具備的健康體質,因此分享我們的討論於後。
針對李丁讚教授的文章,A老師表示:
「有關李院長的大文,個人十分不以爲然,台灣生物科技的實力很弱,跟電子科技的實力,差距非常大,這不是短期間追得上的,打給比方,大陸中芯這麼多年用盡力氣,都還差台積電五年以上,台灣的藥廠,世界百大都排不上,自己發展疫苗太不切實際了,國產疫苗是用美國給的基因序列,來生產蛋白質外韒,基本上是後端作業,核心技術不在我們,基本上沒有自主性。
「其次,柯p說的是實話,當初因為台灣沒有疫情,所以我們錯過了疫苗的購買,加上邊境的放鬆,現在疫情爆發,幸虧他是專業,死守醫療體系不崩潰,雙北靠著自主封城苦撐,但是許多升斗小民,不一定禁得起這樣消耗,只有疫苗才能解決,即便日本致贈了疫苗,數量應該連第二類順位都打不夠,就算高端開始生產,500萬劑也差很多。印度是原料大廠,現在印度出事,恐怕我們連原料的購買,都很吃力。
「這不是什麼撕裂社會,是事實,昨天上市電子公司京元電51人確診,老闆都不敢宣布停工,股票市場現在之所以沒有大跌,是因為沒有停工,萬一疫情擴散到全島,進入第四級,那真的是完蛋了。
現在火剛燒起來,如果有足夠疫苗,趕快滅火,還來得及,不然一發不可收拾,就算有國產疫苗,也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現在已經1300個重症了,才兩個星期,就從40到1300,重症死亡率非常高,雙北是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已經如此吃力,如果疫情擴散,那真的是不堪設想。政府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患於未然是責任,柯p對疫情的判斷很準,希望政府跟人民都做好準備,避免三週後他的預告成真。
A老師是我早期的學生,曾有共同為社會議題而奮鬥的「革命感情」,更是系上不可或缺的強棒老師。所謂「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我若念在她「勞苦功高」,就把該講的話嚥下,那我也不過是「愛人以姑息」的「小人」而已。因此決定,直言不諱地提醒她的思考盲點,以報答她長期共事的恩德:
「我想,事情不要朝『二選一』方向鑽牛角尖為宜。接受友國疫苗,不必排除國產疫苗。
「其次,我是一個重視『道理』的人,我本認為妳講的有理:『台灣生物科技的實力很弱,跟電子科技的實力,差距非常大,這不是短期間追得上的』,『台灣的藥廠,世界百大都排不上,自己發展疫苗太不切實際了』,所以妳的臉書這樣寫時,我匆忙看過,也不吝按讚。
「但李教授文章提醒了我,台灣發展疫苗,縱使目前技不如人,還是必須起步,而不能永遠靠著友國疫苗。否則很有可能在友國自身難保時,台灣『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這就像是初步建軍,一切因陋就簡,當然樣樣都不如人。但即使「永不如人」,還是必須建軍,不能以此理由雙手一攤,將國防大事全數交給友國搞定。更不可唱衰國軍,說它的軍事配備永遠不可能「超英趕美」,因此永遠等候美、英各國「垂憐」恩賜我國這些國防設備。
「我的重點不放在指責哪個『P』,而是提醒妳:佛陀說『中了第一箭,就不要再中第二箭』,病毒危機是第一箭,把部分國人確診的悲傷,轉用來指著鼻子駡人,則是中了第二箭──怨恨之箭。
「如果蔡總統不准國外疫苗進口,容或可以用誰誰誰因此確診來指責她。但她已一再公開發言,表達對佛光山等民間機構購買疫苗的感謝,這些民眾的確診,能怪罪防疫官員不讓疫苗進口嗎?
「我們可以責備防疫中心對機組人員的隔離規定放寬,導致社區感染,但不能把不存在的罪名安放到他們身上。
沒有「事實判斷」,何來「倫理判斷」?
A回應云:
「國產疫苗的生產,怕的是緩不濟急,京元電的群聚感染是警訊,學校一人確診就全校停課,他們51確診,都不敢停工,因為牽涉的是整個產業鏈,現在千萬不能再燒到這裡,希望僅此一家,我也很希望自己不是危言聳聽。」
我於是再回應道:
「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建議不要這樣怒氣沖天。
「回到這波社區感染之前,我可沒感覺國人很想注射疫苗,也沒感覺防疫中心不想進口疫苗。
「請複習當時的場景──AZ疫苗送到眼前,還要防疫官員帶頭注射,鼓勵民眾跟進。當其時,台灣的防疫政策就已把開發疫苗納入政策,那麼,防疫官員對疫苗的重視程度,恐不亞於柯市長吧?
「其實撇開妳那些情緒性字眼,我覺得妳對『台灣是否要自己開發疫苗』的分析,發表於群組就很好。至少我在妳發表於臉書時,還沒讀到李教授文章前,是被妳說服的。但李教授文章拜讀之後,我看到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感到他的觀點更為重要。
「大家都是做學問的人,正好可以學習運用理性來作不同角度的分析,這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態度。」
A說:
「害怕更多些,身處雙北,每天小心再小心,我是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之前喉嚨痛了一個禮拜,幸好沒事,超級漫長的一週,真的是只希望能活過這波疫情。」
我答:
「害怕就學著觀身,佛法在生命關鍵時刻要用得上!你一害怕,就讓那些沒住在雙北的同學,跟著惶惶不可終日,這對同學們公平嗎?
「我住的桃園也是『危城』,我也感受到了死亡的迫近,但請檢視我這段期間的言論,有指著哪個人的鼻子惡駡嗎?
【中略】
這番討論,引來黃運喜主任的專業跟帖:
「去年疫情大暴發時,台灣確診個案過低,國產疫苗無法進行合乎標準人數的臨床試驗,以致進度落後外國其他大廠。
「外國大廠起步早、投入資金多、專利藥品種類多、原物料採購方便、政治干預少、產學合作落實等。這些優勢正是台灣生物科技廠無法列入世界百大的原因。
「但台灣的生醫科技產業也是優勢,有一群廢寢忘食的研發人員全心投入、透過不能公開的方式和外國大廠合作,買到或取得一些關鍵技術,產業鍵建構完整等。
「個人認為在救急方面,用盡所有管道進口疫苗,在國安與長期佈局方面,要支持國產疫苗的研發。等到有國產疫苗之後,向世界各大廠進口疫苗的阻力也隨之減少,屆時想接種國產或進口疫苗,可由自己選擇。
「發展生醫科技產業和發展半導體產業很像,要不斷的燒大筆資金,研發時程長又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但只要成功取得專利,將賺得盆滿缽滿。……對於台灣的生醫產業發展,我深具信心。」
【下略】
主任的跟帖,有兩個值得重視的事實揭露:
一、去年台灣確診個案過低,這是台灣優勢,但也因此導致「國產疫苗無法進行合乎標準人數的臨床試驗,以致進度落後外國其他大廠」的劣勢。(我原本以為是技不如人,所以進度落後。)
二、台灣的生醫科技產業也是優勢。(我原本以為它屈居劣勢。)
這樣的論辯,讓我充滿著法喜。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見聞覺知都是有限的,能夠敞開胸懷,聆聽不同意見,就有機會更「貼近真理」,這就是佛家的「中道精神」。像黃主任這樣適時提供的「事實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事實判斷」作為基礎,哪有可能產生正確的「倫理判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