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臉書留言錄(之一○四五)
112.1.9
https://reurl.cc/33gLXR
「還稅於民是假議題」。他說重要的是「民的」定義!民是這一代人也是下一代的人,我們跟下一代已經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還。「難道要借更多錢來花嗎?」,更何況現在還是財政赤字情形下,還稅於民就是要舉債,除非借來的錢是用在下一代可享用的公共建設或服務上。
多出的錢該如何用?一是應該先拿來減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以增加未來因應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財政韌性。二是應該留供未來融通赤字預算財源,減少舉債融通壓力。三是很多國際組織強調「包容性成長」。針對部門或弱的中低所得者給予補助,避免對對已享有經濟果實的人「錦上添花」。
我贊成這樣的理性分析(雖然可能很不中聽),就「世代正義」而言,舉債就應先還債,不宜將當年賺的錢拿來分光,卻將債留子孫。
所以那六千元,若能自動放棄,我願意放棄它。若是非領不可,我一定會捐給弱勢團體,一毛不留!
【附錄】 https://reurl.cc/33gLXR
前財政部長蘇建榮痛批 還稅於民是假議題!是不對的!
葉憶如 葉憶如•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3年1月9日 「還稅於民是假議題」!行政院拍板開春後每人普發現金6000元,前財政部長蘇建榮(9)下午參加一場研討會,他痛批「還稅於民是不對的」,他強調,民是這一代人也是下一代的人,我們跟下一代已經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還。「難道要借更多錢來花嗎?」他坦白地說,「還稅於民是不對的!」
金融研訓院今日舉行研討會。圖/記者葉憶如攝
蘇建榮也為財政部抱屈,他說「實徵大於預算」,因為預算籌編與執行時間落差近2年。過去幾年因政策引導,帶來的經濟自然擴張,實徵多於預算數,財政部卻被質疑是「 行政失靈」、違法超徵,他痛批「豈有此理」。他直言,稅收籌編有可檢討之處,不可否認推估技術有改進的地方,但是「很多事是突然就發生,經濟與政治預測沒一個說得準的」。
行政院拍板開春後每人普發現金6000元,並加碼加低收入戶每人750元、中低收入戶每人500元。金融研訓院今(9)日下午舉行「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台灣經濟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林明仁教授表示,一個月前壓根也想不到這麼大的風波,最後「如此的失焦」。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這次全民普發6000元公共政策施行的提升,時間上非常短,他說,但這現象是過去二、三年來,前財政部長蘇建榮一個財政紀律的展現,反而變成「與民爭利的過程」。
蘇建榮演講時提及,他說2022年是最意外的一年,原估經濟成長率為5.43%,結果是6.53%,上市櫃公司獲利實際成長72.17%,原本估只有十幾%,去年成長也是歷來最大成長,而且證交稅1200億元結果收2700多億元,多出1500多億元。他痛批「這是行政失能嗎?」、「違法超微嗎?」他說,這是經濟擴張的結果,帶來的自然現象。
他說實徵多於預算數4300多億元,「先不要高興」因為可能是赤字預算,扣掉之後再看政府剩多少錢,而不是拿來「還稅於民」,這是不對的!
他說多出的錢該如何用?一是應該先拿來減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以增加未來因應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財政韌性。二是應該留供未來融通赤字預算財源,減少舉債融通壓力。三是很多國際組織強調「包容性成長」。針對部門或弱的中低所得者給予補助,避免對對已享有經濟果實的人「錦上添花」。
他憂心「世界貿易現在充滿不確定性」,緊張情勢創20幾年來最高,同時要面對「「大停滯膨脹」與「長期停滯」風險,系統性金融風暴2022年沒發生,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他很語重心長的說,過去十幾年來國際政治情勢變化,會影響台灣財政狀況與未來的財政風險。
蘇建榮說,稅收籌編有可檢討之處,不可否認推估技術有改進的地方,但是「很多事是突然就發生,經濟與政治預測沒一個說得準的」
「還稅於民是假議題」。他說重要的是「民的」定義!民是這一代人也是下一代的人,我們跟下一代已經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還。「難道要借更多錢來花嗎?」,更何況現在還是財政赤字情形下,還稅於民就是要舉債,除非借來的錢是用在下一代可享用的公共建設或服務上。
「實徵大於預算」,因為預算籌編與執行時間落差近2年。有些批評者認為是超徵稅說,他說是「豈有此理」,不清楚所得稅是落後徵收制度,把事實掩蓋掉,對稅務從業人員來說是很不公平。他說,稅收實數大於預算數是經濟成長帶來稅於擴增的結果,絕不接受有心人違法徵稅的指責,這是所有稅務從業人員的嚴重汙衊,維持財政韌性與落實包容性成長的精神才是負責任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