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的八二三
--「單打雙不打」的青年回憶
臉書留言錄(之一○八六)
112.8.23
美西時間8月23日清晨4點起床。滑開手機,看到這段總統致詞的新聞(https://fb.watch/mBHLmAE8mM/?mibextid=Nif5oz),才想起今天是八二三紀念日。此時將近7點,想寫點「單打雙不打」的青年回憶,聊表對八二三的家國之情。
八二三那年,我還在仰光,只有一歲大。照理說,對八二三應該沒什麼感覺。但是,父親在緬即「忠貞僑領」,父母在尼溫軍政府厲行社會主義並展開排華的非常時期,選擇拋下所有財產,「回歸自由祖國」。從那時起,我的人生就與台灣的命運綁在一起。因此自小對金門與八二三,就有強烈的感情。也因此,參加金門戰鬥營,對我個人而言,好似「朝聖之旅」。
民國64(1975)年8月,我於大學聯考,以高分考進第一志願師大國文系,當時,在救國團擔任青年輔導員的大姊,遂為她疼愛的妹妹,爭取「金門戰鬥營」名額,作為聯考禮物。要知道,那時金門還是「戰地」,並未開放觀光。「金門戰鬥營」,可說是「一位難求」。
猶記得出發當日,大姊親自陪我到台北西站,傍晚時分搭上金馬號,讓我展開首度的高雄之旅。翌日清晨抵達高雄港,在港邊小店吃了早餐,大姊才依依不捨地送我登上軍艦。
在軍艦上,船身的晃動,加上強烈的重油味,我暈船得厲害,早餐全吐了出來。
到了金門,照了許多相片。但如今就只留下唯二的兩張照片。一張是在莒光樓前砲台邊,大風吹著滿頭亂髮,我一手叉腰,一手攀著砲台,喜悅之情滿溢。還有一張,是戰鬥營全體學員與輔導長在莒光樓前的大合照。人在美國,在電腦中找不到照片原檔。這兩張照片,還是在國史館口述歷史的pdf檔中,截圖下來的。
記得當時,戰鬥營學員一律換穿軍服,包括位處太武山的「勿忘在莒」、於太武山腹的擎天廳、古寧頭大捷的要址、馬山前哨站的心戰喊話區、……我們跑了個遍!
金防部一位雄姿英發的上尉軍官(姓名已忘),擔任我們的輔導長。晚上,他帶領大家圍坐在料羅灣不遠處的戶外廣場,陣陣海風拂面,偶而聽到砲聲響起。原來,那時八二三砲戰在形式上還沒結束,兩岸維持著「單打雙不打」的默契。
蔡總統說得好:「如果沒有當年的八二三勝利,就沒有今天的台灣!」
台灣社會確實應該正視古寧頭大捷與八二三炮戰,這兩場戰爭,對台灣不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對當代台灣所面對的國際新局,尤有重大啓發!吾人理應感恩當日浴血奮戰,寸土不讓的國軍英雄,珍惜並守護現有的民主成果!
對於歷史人物,在世的人夾雜了太多情緒,很難有個公道的功過論斷。然而飲水思源,台灣無論由任何政黨執政,都應重視八二三,而不是予以冷處理。至於兩位總統候選人跑到金門,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的所言所行,我會謹記在心。
個人非統派也非獨派,不想在任何一種政治認同的同溫層中,與人抱團取暖。「中華民國」的紀元,至今仍堅持放在文章裡,這是統、獨二派的大忌,但我從不避諱。
我不介意任何政黨的人當總統,只有一點:我的票,絕不投給想當「兒皇帝」的人,否則我就對不起古寧頭與八二三的列列英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