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性別歧視,終將付出慘痛代價
臉書留言錄(之一一七四)
113.6.9
最近三篇臉書貼文,獲得了鉅大的迴響。第一篇按讚數高達3862人,分享數高達655人。其他兩篇按讚破千,分享數也相當可觀。昨晚趁小小空檔,點入那累計800多則「分享」貼文,加以快速瀏覽,發現其中許多臉友,不但在他們的粉絲頁或個人臉書分享拙文,有的還寫些非常精闢的讀後感言。
這可說是佛教團體的一記強大警訊。我必須再次強調,這不是我的文筆有多美妙,而是我那些對A團體乃至廣大佛門所發出的(愛深責切的)諍言,委實講到了臉友們的心坎裡。臉友按讚與分享的數字,以及眾多的回饋與迴響,業已折射出某種程度的「社會觀感」。
長久以來,我在以「佛教倫理」或「戒律」為主題的多部專書,以及為數不少的中、英文論文之中,早已為佛門性別歧視現象,寫過許多諍言。這些諍言雖不乏輕鬆調侃、嘻笑怒罵或嚴厲斥責,然而更多篇幅還是嚴謹的學術著作,有的就著經典與律典進行文獻分析與判讀,有的從理論層面進行層層的解構與建構,有的甚至從史學、社會學或心理學視角,對現狀與案例,進行批判與剖析。這些文字成篇累牘,為節篇幅,茲不贅引。
佛門中人不太敢與我公開辯論,我大概能理解他們心虛氣短,沒有能耐回應我那綿綿密密、有理有據的質疑與挑戰。他們大都採取如下四種態度:
1. 鴕鳥式的「冷處理」:無視所有這些諍言。 2. 意圖將我「逐出僧團」,彷彿只要我不存在於佛門,問題就自然化為烏有。這齣將我「逐出僧團」的鬧劇,因於我的強烈反制,而灰頭土臉地以「失敗」下場落幕。 3. 在背後對我進行各種辱罵與中傷,好能降低我在佛門中的「公信力」。 4. 幫那些我點評所及的佛教團體、沙豬比丘與沙豬「師姐」們,作些蒼白無力的辯護。
這些態度,對我毫髮無傷,反倒是那些性別歧視的言行舉止與措施、規範,業已對他們個人的心理健康、道業成長,乃至對他們領導或隸屬的佛教團體之永續開展,造成了顯著的傷害,或是隱藏著潛伏的危機。
若非為了節約篇幅,我可以舉出大量自己所親見的案例,用以說明:佛門性別歧視所衍生的禍害,最大的受害人,就是加入性別歧視行列的僧信二眾,比丘僧尼如是,「師兄師姐」亦復如是。
比丘們的受害尤深。他們之中的極少數,具有充分自省與反思的能力,心靈健康成長,社會互動正常。然而為數龐大的比丘們,在性別歧視空氣瀰漫的僧團中長期薰染,業已慢性中毒,變成了一群自戀、自大,自尊心無比脆弱的「鐘樓怪人」。因此我常說:許多僧人,沒出家還比較正常,出家後變得很不正常。
更糟糕的是,這樣故步自封下去,這些佛門中人,勢將為其無視社會觀感的性別歧視,包括言行、措施與規制,而被社會鄙夷。越來越多具足「性平」意識的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業已拋棄了佛門,或與佛教團體保持一定程度的「疏離」,以免一再受到性別歧視的心理傷害。許多青年臉友,在Messenger留言給我,表達她/他們的心聲。其中一位A團體的第三代成員,很懇切地說:
「句句實言,完全把幾年來末學的感受完整地表達出來。」
佛門面對這種現象,倘若不能痛改前非,在可預見的未來,必將形成年齡斷層,卒而付出自貽伊戚的慘痛代價!
信仰人口逐漸老邁,青少年遠離佛門,這絕非「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問題所能全盤解釋的。因為,眼前佛門人口凋零的速度,遠比「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更形劇烈。
還有,「性別平等」,業已提升到「國際法」層級,被聯合國置入《兩公約》之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而且各文明國家業已陸續制訂「反歧視法」,以落實《兩公約》的精神。那些立足國際的大型佛教團體(包括A團體),必須萬分警惕的是: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的性別秩序,將會被視作「違法」、「違背國際公約」,並將影響到他們的國際觀瞻。
【備註】
聯合國1966年公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一般簡稱《兩公約》。
【圖片說明】 《人權萬花筒——兩公約人權故事集》,法務部,民國100年3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