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答有關輪迴有否「靈魂」的問題
釋昭慧、吳一忠
一、吳一忠來函(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12:53 PM)
法師鈞安:
此番打擾法師,有些疑問想請法師釋疑,是有關輪迴的問題,雖然我以前也曾經請教過,但是仍然無法真正釐清,尤其是昨日和一位道家的朋友閒談時,總感覺似乎缺少了那麼一點說服力,煩請法師在百忙之餘若能撥冗抽空回覆,以解心中疑惑。
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及面對別人詢問的疑問,若然有錯望請指正:
一般人對於輪迴總會認為有個「靈魂」,尤其是民間信仰更是以此相稱,在佛教而言卻不認為有靈魂這東西,因為這樣就會落入有一個「主體」,是這個主體在不斷生死輪迴,這和佛教所說的「空性」是相違背的。既然不能說有靈魂,總要有個假施設的名詞,在對外解釋時,只能姑且稱做「意識」,而這意識是否算是靈魂的代名詞呢?但若這樣,就又變成「意識」有了一個主體性,似乎也不對,那麼輪迴的「物質」是什麼呢?(假設硬要賦予一個名稱的話)
道家說靈魂是涵蓋在全身之中,它不是一小撮或有形狀的,所以若是死亡時會漸漸的從全身抽離,如龜脫殼一樣感到非常難過,這種說法和淨土宗所說的很類似;道家靈魂說有分層級的高低,並帶動著投胎的決定地,或升天或做人,這和佛教所說:「人若死亡時,那個部位最後溫暖就投胎到哪裡」的說法相近,所以在和道家解釋時,很難將靈魂和意識做徹底的切割。
依照人死亡的條件說,壽、煖、識三者皆滅盡為之死,那表示有「識」的存在,「識」若離開色身,才算是真正死亡。是否依世間習俗而言,因為有意識存在的理論,才會生死輪迴,所以「唯識學」比較切合輪迴主張的說法,也比較容易解釋輪迴的觀念。但是這樣就又和「性空唯名」有所差異,「性空」則沒有主體性和不變性,一切依緣而起,既沒有輪迴的主體,那要如何以「性空唯名」思想論證輪迴呢?談依緣而生,除非証悟涅槃,否則一定會因緣成熟,在來世將如何去碰到這個緣?又是以何方式來碰到?也就是說,因緣成熟時必定會輪迴,但是因緣成熟時是如何發生?又意識會如何利用這因緣成熟時來輪迴?當然前提是假設:若沒有意識這個「主體」的話。
談到意識,若然真的存在,是黏縛於色身的什麼地方?若是在腦,腦死者及失憶症者的意識並無作用,或許是淺意識支撐,所以人仍是存活著;若是在心臟或血液,換了人工心臟或全身換血的,意識又當在哪裡?有些法師說不在內也不在外,那會在何處?一位南傳師父說是在心臟部分的血裡面,跟著血液到處遊走,似乎說法都有些不圓滿。又若是意識抽離時,是以何種方式抽離,真如西藏生死學中所說的中陰狀況,或如道家所說的方式呢?
談這些問題,我知道並沒有什麼意義,若是如佛陀所說的「十四無記」,那我就不再多做探討了。但是在社會上總有許多人會問到這問題,若是解釋很深,別人聽不懂我也沒那能力;若是解釋淺顯,似乎總覺得有所欠缺,因我也怕說錯而誤了眾生。所以想請教法師,是否能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解說,在不違背佛教的基本教義下,讓我與人對談時,能夠很簡易清晰的答覆,則感激不盡。
敬祝
吉祥如意
學生吳一忠頂禮95.02.14
二、昭慧法師覆函(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7:32 PM)
一忠仁者:
有關「靈魂」與「意識」的問題如下:
「靈魂」給人一種永遠不滅的實體之印象,故佛教避開此一詞彙。至於「意識」,一般將它指謂第六識,然而第六識在死亡時是斷除了的。因此「意識」可指向更深層的「有取識」——執取於生命之存有的心靈作用,後來唯識學以此為「阿陀那識」。
《解深密經》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可見阿陀那識確實讓人容易當作不滅的靈魂。但是它是「如瀑流」的種子集合體,不斷在「現行熏種,種生現行」的變化之中,因此我常譬喻它如「穀堆」,離穀無堆,離種子無識,因此這依然可以是「因緣生滅變化」,而符應於「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的阿含本義。陰(蘊)的連續,來自我愛所發展的後有愛,以及業的力量,愛集、業集,是為集諦,依此而有生老病死種種苦,是為苦諦。愛集、業集,集於何所?當然遍於身心,因其「執」而周遍;因此不必用虛玄的語氣形容其「不在內外中間」,而是在五蘊聚的每一處。一旦阿陀那識放捨色身,即成死屍;因此即使身上的任何部分(如手臂),平素再怎麼執著,一旦斷之,則無可執取。
簡覆如上,相關內容,可參考我曾寫過的《初期唯識思想》。順祝
教安
昭慧 合十
三、吳一忠來函(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10:02 PM)
法師安好:
感謝法師百忙中的賜教,我再拿出「初期唯識思想」一書看了一下,大致可以了解法師所說的意思了。說來慚愧,其實許多觀念都已經教過了,畢業以後雖然仍在讀書,但因一直「知新」卻忘了「溫故」,所以有些理念感覺模糊,真是愧對師長的教導。
因為一而再的與人談論到法義,深感佛法真是深奧,實堪窮其一生的追求,我必須學習的地方仍太多,未免把所學過的還給師長,除了吸收新知,這陣子是該再重拾書本恢復一點記憶才行。
敬祝
吉祥
學生吳一忠頂禮95.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