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廣法師

 

   

 遠離煩惱,法喜充滿

 ——參加暑期禪七感言

釋法樂      

 

  坦白說我對禪修是壓根兒一點都沒有興趣的,理由是:

  1.不懂、沒興趣的事,就如同吸進灰塵一般,令人窒息。

  2. 怕走火入魔,南北傳的禪修方法,目前在台灣十分盛行,而各宗各派的學說,多得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3. 懶得背一大筐名相,尤其中國的祖師禪、參話頭都令我十分的卻步。

  4. 腿子不行,不耐久坐。

  基於上述幾個理由,自然使我與禪修成了「絕緣體」。而這次所以會參加弘誓學院舉辦的禪修營,純屬意外事件,起初只想來聽暑期的研究課程,由昭慧法師所主講的「阿含經講座」,但因旁人的鼓吹及慫恿,於是在盛情難卻之下,勉為其難報了名。因為兩個課程日期是接連著的,好吧!那就把它當做上「阿含經講座」的附加價值。

  但參加了這次禪七之後,才發覺其實禪修也沒那麼神秘、難懂,於是打破了過去刻板的印象,也解除了心理的障礙,進而對禪修產生了極高度的興趣,也由於這個觀念的轉折,給了我一個很大啟示,讓我重新檢視:凡事無需抱持悲觀,一切都有轉變的可能。趁著今天剛出堂記憶猶新,隨即寫下禪七感言,做為一點迴響:

  1.搭衣禪修:僧眾搭著袈裟禪修,也算是恪遵佛制,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是修行,而心一安靜,威儀詳序,自可攝受人。

  2.坐具不限:禪堂沒有特別限制坐墊款式,也可以自備坐墊,完全視禪修者所需,一切以自己的坐姿舒適為原則。

  3.香別安排:坐香時間的安排長短適宜,對初學者而言,每一支香之間有個休息時段,可經行或舒展筋骨,而對老參來說,可以連香繼續用功,不受時間限制。

  4.小參解惑:每人都固定安排有小參時間,禪師針對每個禪修者的身心狀況,給予適時指導,七天後每個人都有明顯的進步。

  5.自律自治:禪堂並未設置「糾察」一職來管規矩,大眾隨鐘板訊號作息,採取自動自發、自律自治的方式領眾。

  6.女眾禪師:首次看到由比丘尼主持的禪七,真是令人刮目相看,禪師對禪法、義理的深研,毫不遜色於比丘,著實爲女眾揚眉吐氣,這也印證了一點:修行不是在形象上樹立了什麼,而是實質上究竟完成了什麼。

  7.說法特色:禪師所教導的禪修方法,淺顯易懂又容易學,尤其開示內容不談玄說妙,完全揭開了禪修的神秘面紗,加上禪師妙語如珠,善於說喻,老少全聽得懂,而學員對於幾個禪修方法都能用得上功,自然歡喜,願意信受奉行。

  8.與佛同在:禪師以《阿含經》為說法依據,而每日的晨誦,摘自《阿含經》的一兩則經文,先讀誦過後,再講解經文的涵義。《阿含經》記載著佛陀對弟子們的殷勤教授、教誡,因此引文聽來倍感親切,猶如釋尊現前。

  9.輕鬆學習:禪修原來也可以是:喜悅的、無壓力、快樂的、輕鬆的、安全的、令人充滿自信的學習。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值得一提的事,也很令我感動:在禪修期間,有好幾次,赫然見到昭慧法師的身影,也坐在禪堂的一個角落,跟我們一起用功。而每晚開示時間,只要法師有空,也會隨眾搭衣進堂去聽開示。學生坐在台上說法,而老師搭衣坐在台下聆聽,(因為性廣法師是昭慧法師的得意門生之一)這倒是難得一見。於是我注意看:主講者會不會因此而有凸槌現象?因為換成一般人,就會緊張而演出失常,但我發覺禪師依然神態自若,彷彿視而不見,完全沒有因老師的存在而影響說法的品質,可見老師沒有給學生太大的壓力。

  出堂後,有機會碰到昭慧法師,我問道:「您怎麼也需要去聽講呢?」她謙虛的說:「就禪觀方面,性廣法師比我懂,所以也是我的老師」這讓我想起佛教古德有一則「大小乘互為師」的美談,如今在此完全呈現。

  從這些小地方可看出昭慧法師的胸懷度量及虛懷若谷,才能讓學生隨其興趣而任其揮灑。社會上有許多人,看別人有成就或事業順利,難免眼紅,只有二種人例外:一是父母看子女,二是老師看學生,不但不嫉妒,而且感到很光榮。法師善於爲佛教培育僧材,而所教導的門生,個個出類拔萃,也各領佛教一片疆土,真是由衷感恩及敬佩,因此也不得不順帶一提。

  另有幾個建言可供主辦單位參考:

  1.參加禪修的在家居士應著修道服,以求服裝整齊、舒適。

  2.過堂後,碗筷可由同學輪流出坡清洗,可節約用水量。

  3.希望能定期舉辦禪修營,因現代人太需要學習情緒管理,一年可以考慮舉辦兩次——暑期、寒假各一梯次,等一段時間再分為初階、進階課程,以方便老師教授。

  4.手機應嚴格規定不准帶進禪堂,有學員的手機在禪坐時間突然響起,也有人利用一支香休息時間打電話,如此不但干擾自己的修持,也干擾到他人。

  由於禪七期間不可以寫筆記,不可多思惟,匆匆寫就,全憑記憶跟深刻印象,所以難免會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掛一漏萬的情事。七天下來,對於純淨的佛陀教法與禪觀修行,有了深刻的體悟,並且法喜充滿,所以願分享與諸同參。

 

第八期「暑期結七禪觀共修」第二梯次護七記要

釋宗願

 

       由於去年的暑期結七禪觀共修,令許多有意參加的學員因額滿而有向隅之憾,所以今年蒙主七和尚性廣法師慈悲應允暑假舉辦兩期禪七共修,分別在北部佛教弘誓學院及南部高雄六龜大行寺舉行,以嘉惠更多的學員。

       第二梯次在高雄六龜大行寺的禪修,報名參加者踴躍,到五月初即已額滿。禪修活動於8月26日下午開始報到,法印講堂的志工們在見融法師的帶領下,上午即已早早各就各位,等著要為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員護七服務。講堂香積、行堂組的志工,已連續七年,發心為禪修大眾準備齋食,此次更增加新成員數位,以期更週全的照顧學員,讓學員安心禪修。今年的報到學員,舊生有56人,初學者有27人,修其他禪法的有14人,連護七的志工共130人,其中學員最遠者從花東來參加;學習最久者,7年來每期都參加的學員也有好幾人。

95.8.27 於大行寺舉辦第八期禪七,由性廣院長主持。

       入堂第一支香,首先禮請大行寺的住持和尚傳燈法師為學員開示。和尚勉勵學員:凡辦一次活動,需要眾多因緣和合才能成事。此次禪修,除了要有大行寺提供場地,還有法印講堂各組志工護持,也要禪師應允撥空南下指導,缺一不成,而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因緣和合。所以學員們應以緣起的精神,珍惜此次的機緣,要以感恩的心情來精進用功。居士學員每日持守八關齋戒,出家衆嚴守佛制律儀,期能在這前後9天的禪修中,在禪師的教導戒、定、慧三學增上,積聚福慧資糧,邁向成佛之道。

       接著主七和尚性廣法師開示禪修期間學員應遵守的規約,並說明此次禪修是依戒、定、慧三增上學為課程的安排,以嚴持淨戒為基礎,次第進修定、慧二學,期許學員好好學習,日後能透過禪修的力量,讓身心安頓,在面對逆境生苦時,有能力面對它、處理超越它,然後放下。

       每日晨誦配合學員的進度,禪師會誦念並解說「阿含」根本教典、南傳巴利聖典小部《慈經》及大乘《華嚴經》〈淨行品〉經文。晚上大堂開示闡明修學定慧的正確知見與止觀要領。

       在定慧的知見上,禪師依《阿含經》三十七道品次第,詳細解說四念處、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說明其在實修定慧二學的重要。而禪觀所緣的教授,除了安般念之外,更增加了受念處,再觀四界分別觀,後慈心禪,讓學員修學更容易得心應手,很快可以上路。

       而讓人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禪師對菩薩行者應如何透過「慈心禪」的應用來行菩薩道有深意的剖析,並引用《華嚴經》〈淨行品〉的經文說:菩薩見到樹木、河流……見所有有情及無情物,觸境逢緣都轉成「當願眾生……」看到一切就心念祝願眾生好,此為大乘的精神。

       禪修修四無量心,雖以慈心為代表,實是四無量心的廣說。四無量心是四種無量祝福眾生的心,無量是破界限,修慈悲喜捨擴充、擴充到無量無邊的時候,就是破界限,也就是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禪修結束出堂時,禪師勸勉學員,要依所學的定慧,行初期大乘佛教的普賢行、大願大悲行,以性空慧、善巧智,依大悲心來驅策,入世間廣度眾生。

       學員迴響:參加禪修歷經前幾天的咬牙切齒,正漸入佳境,剛淺嚐一點點定的滋味,卻要出堂回家,實在捨不得!也有學員覺得這次禪師教得更清楚明瞭,自己進步很多,以前聽不懂的,聽了開示之後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有學習其他禪修多年越學疑惑越多的學員,經此次禪師的教導,疑惑盡除,而且突破過去修學的障礙,有所進境。最後,學員都認為「慈心禪」最特別,學了之後,心變得柔軟,想要祝福別人,所以回家的第一件事,是祝福家人及與他們分享禪修的法喜,並謝謝他們的護持。

 

十九日「弘誓參學之旅」趣事點滴

李卓儒       

【編按】

       李卓儒來自香港,年方十三,其母與耀行法師熟識,聽聞法師計畫作台灣參學之行,而向母親要求與法師一同前來。來到學院之後,除了參加禪七之外,還聆聽了昭慧法師的「阿含講座」。兩個課程均全程參加,不遲到,不早退,深感法喜無量,並稱願意明年暑假再來本院學習佛法。其善根之深厚,令學團師父們讚嘆不已!卓儒返港之後,將其來台參學感言傳來,其字裡行間流露著對佛法的無限欣慕。十三歲的小朋友,能呈現這樣深度的佛法體會,殊屬難得,因茲將本文刊出,以饗讀者。

    19天的時間,如果與漫漫人生來作比較,可以誇張的說句:「連打個噴嚏的時間也不如。」可是,我就是從這段「連打個噴嚏的時間也不如」的日子中,於弘誓學院內,得嘗佛法的清涼,得以明白世尊——釋迦牟尼的弘法歷程,得以脫離俗世,享受難得的清靜,得以沈浸在法喜之中......。

  為何會認識弘誓?這等問題,我當然不需要在本文中為大家一一說明,我寫本文的目的,是想以自己低劣的文筆,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弘誓生活的19天中,所發生的趣事,和一些生活感言。

  記得第一天到弘誓學院,是在深夜的時間,那時候學院的常住眾大都已進入夢鄉。夜幕低垂,樹葉在涼風的吹擺下發出「沙...沙...」的聲響,樹影落在柔和的燈光下,輕輕的擺動,竟有少許詭異的味道!那時候,我隱約看見一位法師的影子,她可能是回尊悔樓作息的常住眾,我本對那位不知名的法師不太注意,但在旁的耀行法師突然問了一句:「不知道那位法師是誰?」就是這一簡單的句子,令我又重把注意力放在那位法師身上,這時車子已經慢慢駛近她附近,她感覺到車子前的大光燈在照射著自己,她轉身回看,我想不到,這位不知名的法師,竟是現今台灣佛教界中,鼎鼎大名的昭慧法師!那時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真的想不到,第一天到弘誓,就可以與昭慧法師見面!

  這時車子已經停下來,我到車後把自己的大背包提下來,這時,我實在不知所措!因為我太緊張,所以走到一個被樹影蓋住的位置上,呆呆的站著。耀行法師、彰妙法師和昭慧法師已經開始攀談起來,感覺就像久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我則繼續顫抖著。這時,昭慧法師開始留意到我的存在,我這時緩緩從樹影中步出,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到昭慧法師面前,輕輕用華語說了句:「你...好...!」,我當時過於緊張,說一個這麼簡單的問候語,也講得口齒不清,而昭慧法師只是微笑著,不久,她就立即帶我和耀行、彰妙法師三人到法印樓樓頂的禪堂中,一起禮拜佛陀聖像,昭慧法師和耀行、彰妙法師繼續交談著,我則是傻傻的站著,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說什麼好!到了法印樓樓頂上,昭慧法師帶著微笑的面容跟我說:「來,一起禮拜佛陀聖像。」我用模糊的聲音說道:「我...我不會拜...。」她則回答我:「不打緊,你跟著我們一起做就可以了。」一切儀式都做好後,昭慧法師再帶我和耀行法師、彰妙法師到尊悔樓,為我們安排好房間作息。

  這是我與昭慧法師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昭慧法師給我的第一印像就是--熱情好客,為我們安排好房間,為我們張羅電熱蚊香等的物品,以防我們晚上睡眠的時候被其他東西滋擾,跟以往我所幻想的昭慧法師有很大的不同。我以往未認識法師前,總是覺得她十分嚴肅刻板(這句不要讓昭慧法師看到!),但是接觸了昭慧法師之後,我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在開始禪修活動之前的十幾天,我都是睡在尊悔樓的房間中,記得尊悔樓是兩道門供學眾出入,一道是正門,另一道則是側門,學眾大都是用側門出入。我剛開始也不例外,可是後來我卻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側門外有一間小狗屋,住了一隻小狗,名叫波羅,這隻小狗樣子可愛得很,但是卻有一個習慣,就是只要我一進入牠的視線範圍之內,牠就會高聲吠我,這是什麼原因,我也不太知道,可能我是陌生人吧!牠剛開始吠我的時候,我都不太在意,但後來我發現,牠的吠聲是衝著我而來的。

  這下子我覺得麻煩了,只好另想辦法可以讓我出入尊悔樓。後來,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靠房間中的落地大玻璃窗進出尊悔樓。這樣,波羅不會發覺我,就不會吠我了。

  但波羅也「進步」了,牠不用再靠眼睛來識別我是否存在,而是用耳朵。往後的日子中,我即使沒有進入波羅的視線範圍之內,但牠都會吠我,因為牠聽到我的腳步聲。

  到了這個地步,我得再想辦法,我又想到了,就是每次要進出尊悔樓的時候,我都不穿鞋子。這個方法有效得很,牠連我的腳步聲也聽不到了,就不會再吠我。不過這個方法有利有弊,經常赤腳行走,弄到我的腳板都黏滿了灰塵,骯髒得很,每次一回到房間,都必須用清水洗洗腳板,才能在房間走動。後來我知道,原來正門也會打開供學眾使用,於是我就不再用上述方法出進尊悔樓了。直接從正門進出,比起以往的方法來說,輕鬆得多了。

  剛到台灣的時候,我都只是懷著學習的心情,並沒有想過,要到台灣什麼著名景點遊玩,可是在臨離開弘誓的前一天,我卻有幸一到台北市的故宮博物院參觀。這要感謝傳法法師,當時我要到中正國際機場,辦理一些入台證延期的事宜,昭慧法師得知我快要離開台灣回香港,就與耀行法師和彰妙法師等人討論,是否應順道帶我到什麼台北市的名勝參觀一下。這個時候,傳法法師在場,她向昭慧法師等人建議,帶我到故宮博物院一遊,昭慧法師她們聽了傳法法師的意見後,就問我意下如何?我說:「沒有問題!」就這樣,我終於有幸參觀聞名中外的台北故宮博物院,算是到此一遊吧!

  如果說在弘誓,每天快樂的時間是在哪兒,我會說是午餐時間。原因不是午餐時可以大吃大喝,而是每天午餐的時候,都有兩個人陪我暢談天下大事,這兩個人,就是慧宗法師和德風大姐。基本上,我午餐時吃的東西不多,可是卻要在齋堂中呆一段時間才願離開,為什麼?就是因為慧宗法師和大姐,每次午餐的時候,我都會與她們暢談生活雜事等話題,好不愉快!每每聊到一個多小時過後才願走開。可以說,大姐和慧宗法師是我在學院中的摯友。尤其是大姐,她是昭慧法師的親人,是加拿大華僑,每跟她談話的時候,總會感到有種親切感,當然,這可能是因為她會說我的母語——廣東話的緣故吧,而慧宗法師雖不懂說廣東話,但與她用華語交談,問題亦不大,只是我的華語能力比較低,有一些字眼不會說。現在回想,我還有一件事要感謝慧宗法師,感謝她在某一夜中,給我一杯冰凍的可口可樂,一解「思鄉之愁」(香港有太多的可口可樂廣告,而可口可樂也是我們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在學院中,除了慧宗法師、大姐和昭慧法師給我的印象較深之外,還有一位法師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就是弘誓的院長——性廣法師。我對她的印象一樣很深,原因是她的幽默。她是禪修活動的主辦人,禪修活動共計七天,每天要靜坐八個小時,經過八個小時的靜修後,每天晚上性廣法師都給我們進行大堂開示。這時候,她會講出一些我們在靜修中常見的問題,然後又再為我們提出解決的方法。可是她並不是使用沉悶刻板的方法為我們講解,而是用幽默的方法。即使有些學眾平時靜坐得太辛苦,愁容滿面(我必定是其中一員),到了大堂開示的時候,也必定會變得笑容滿面。但在幽默的同時,性廣法師亦不會忘記向我們講解禪修的真正意義。感謝性廣法師,多日來的講解,令我可以從禪修中找到心靈的安靜。

 

第八期禪修記要

紀錄:宗願法師     

  由於去年的暑期結七禪觀共修,令許多有意參加的學員因額滿而有向隅之憾,所以今年蒙主七和尚 上性 下廣法師慈悲應允暑假舉辦兩期禪七共修,分別在北部佛教弘誓學院及南部高雄六龜大行寺舉行,以嘉惠更多的學員。

  第二梯次在高雄六龜大行寺的禪修,報名參加者踴躍,到五月初即已額滿。禪修活動於8月26日下午開始報到,法印講堂的志工們在見融法師的帶領下,上午即已早早各就各位,等著要為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員護七服務。講堂香積、行堂組的志工,已連續七年,發心為禪修大眾準備齋食,此次更增加新成員數位,以期更週全的照顧學員,讓學員安心禪修。今年的報到學員,舊生有56人,初學者有27人,修其他禪法的有14人,連護七的志工共130人,其中學員最遠者從花東來參加;學習最久者,7年來每期都參加的學員也有好幾人。

  入堂第一支香,首先禮請大行寺的住持和尚 上傳 下燈法師為學員開示。和尚勉勵學員:凡辦一次活動,需要眾多因緣和合才能成事。此次禪修,除了要有大行寺提供場地,還有法印講堂各組志工護持,也要禪師應允撥空南下指導,缺一不成,而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因緣和合。所以學員們應以緣起的精神,珍惜此次的機緣,要以感恩的心情來精進用功。居士學員每日持守八關齋戒,出家衆嚴守佛制律儀,期能在這前後9天的禪修中,在禪師的教導戒、定、慧三學增上,積聚福慧資糧,邁向成佛之道。

  接著主七和尚 上性 下廣法師開示禪修期間學員應遵守的規約,並說明此次禪修是依戒、定、慧三增上學為課程的安排,以嚴持淨戒為基礎,次第進修定、慧二學,期許學員好好學習,日後能透過禪修的力量,讓身心安頓,在面對逆境生苦時,有能力面對它、處理超越它,然後放下。

  每日晨誦配合學員的進度,禪師會誦念並解說「阿含」根本教典、南傳巴利聖典小部《慈經》及大乘《華嚴經》〈淨行品〉經文。晚上大堂開示闡明修學定慧的正確知見與止觀要領。

  在定慧的知見上,禪師依《阿含經》三十七道品次第詳細解說四念處、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說明其在實修定慧二學的重要。而禪觀所緣的教授,除了安般念之外,更增加了受念處,再觀四界分別觀,後慈心禪,讓學員修學更容易得心應手,很快可以上路。

  而讓人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禪師對菩薩行者應如何透過「慈心禪」的應用來行菩薩道有深意的剖析,並引用《華嚴經》〈淨行品〉的經文說:菩薩見到樹木、河流……見所有有情及無情物,觸境逢緣都轉成「當願眾生……」看到一切就心念祝願眾生好,此為大乘的精神。

  禪修修四無量心,雖以慈心為代表,實是四無量心的廣說。四無量心是四種無量祝福眾生的心,無量是破界限,修慈悲喜捨擴充、擴充到無量無邊的時候,就是破界限,也就是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禪修結束出堂時,禪師勸勉學員,要依所學的定慧,行初期大乘佛教的普賢行、大願大悲行,以性空慧、善巧智,依大悲心來驅策,入世間廣度眾生。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